占據C位幾個世紀的貨幣黃金為何最終被"拋棄"?黃金還不如紙值錢

平南 發佈 2020-03-31T03:31:19+00:00

一、在市場流通的黃金貨幣,它曾經輝煌過1、黃金華美,但是用途不大,這令它在早期社會中脫穎而出,成為了流通貨幣早在公元前3000年,人類就已經認識到黃金這種散發著華貴黃色光芒的金屬。

貨幣隨著人類的歷史不斷變遷,產生了不同的形態,從最早的貝殼演化到如今的紙幣和電子貨幣,在這個過程中,黃金一直占據著很大的地位。然而自紙幣出現以來,黃金漸漸退出貨幣舞台,近現代的貨幣系統基本起源於西歐。

遙想當年,馬可波羅回到義大利,向人口述他在中國的經歷,西方人難以想像他口中的紙幣和可以作為燃料的黑色石頭,覺得他瘋了。

但是估計令他們更難以想像的是,在當時最重要的貨幣來源的黃金,如今卻很少用於市場流通,轉戰成為了金融儲備,紙幣則全面取代了金幣。究竟為何這種重金屬不再活躍於貨幣舞台呢?

一、在市場流通的黃金貨幣,它曾經輝煌過

1、 黃金華美,但是用途不大,這令它在早期社會中脫穎而出,成為了流通貨幣

早在公元前3000年,人類就已經認識到黃金這種散發著華貴黃色光芒的金屬。據說古埃及的人們認為黃金是神賜下的禮物,他們將黃金用於法老的裝飾和修葺神明的塑像,黃金不僅顏色艷麗,更是珍貴稀少,古埃及的平民們難以擁有。

這種金屬在當時人們的生活中並沒有很大的用途,黃金性軟,不像銅鐵等能用作打仗的冷兵器,加之黃金的價格昂貴,很多人難以使用黃金打造的生活器皿,黃金成為了人們生產生活中的非必需品,甚至是多餘的產品,這樣的屬性給予黃金成為貨幣的契機。

「金銀天然不是貨幣,貨幣天然是金銀。」《資本論》中介紹了貨幣的兩種不同的階段,金銀貨幣本身就是商品,有商品屬性。

但是它又屬於多餘的商品,黃金本身的價值可以用來交換其他同等價值的商品,又因為黃金易於分割、便於攜帶等特徵,它脫離出了普通的商品行列,進而棲身於「較低級的貨幣形式」,成為我們熟知的金幣。

公元前564年,小亞細亞西部的一個富裕小國——呂底亞國鑄造了世界上第一枚金幣,自此,黃金開啟了它的貨幣之路。

2、西方金本位,東方銀本位

黃金在我國很早就被用於市場流通,早於呂底亞國,過去黃金的採集遠比銅來的容易。秦王掃六合,統一度量衡,把秦國的金錢本位制推行到整個秦朝。西漢則是我國黃金貨幣使用的最鼎盛時期,但當時並不是以黃金直接交易,人們購買時,要將黃金換成銅錢再進行交易,此時的黃金還不算流通手段。

只有在賞賜他人時,才直接支付黃金。王莽統治的短暫時期,金銀幾乎成為正式貨幣。在我國古代,金銀雖有價值尺度的作用,但還沒有達到真正意義上的流通,相比之下西方的貨幣體系才真正展現了黃金作為流通貨幣的職能。

羅馬文明很大一部分被保留下來,包括它的貨幣體系,在中世紀的很長一段時間裡,黃金貨幣相當堅挺保值。中世紀早期的歐洲,金屬貨幣占據著主導地位,他們是將黃金真正地用作貨幣,在市面上交易,這種情況存在了幾個世紀。

其實中國從來沒有真正意義上實行過金本位制,在當時歐洲各國全部使用金本位制時,中國是唯一一個銀本位制國家,這主要是因為中國當時的社會情況太複雜,很多時候我們甚至不看中真正的貨幣,土地的價值對於農業大國而言更有吸引力。

中國很多官員發放的俸祿也是以糧食為主,最終導致中國在清末民初獨立於金本位大潮中。實行銀本位制的我們有著很多別的國家沒有的好處。

面對日益增加的經濟金融壓力,很多國家為了維護金本位制而實行緊縮政策,而這正是導致經濟大蕭條和金融危機蔓延的重要原因之一,實行銀本位制的中國得以免於風暴的衝擊。此外,中國的物價也因銀本位制而沒有很大的變動,這對社會的穩定發展是相當有利的。

使用黃金作為流通的貨幣所展現的弊端遠不止如此。

二、黃金貨幣的逐漸沒落

1、 黃金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被開發出許多新用途,黃金存量堪憂,製作貨幣顯然不合適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開發出了很多黃金的新用途。黃金被廣泛地用於生產生活中,因為黃金性質穩定,在電子器材行業有很大的用途,而黃金作為榮耀的象徵,在獎章獎牌上也有很大消耗。

1971年,全世界光是製造手錶、獎牌、鑲牙等就消耗了近三千噸黃金,這些黃金髮揮的是商品價值,沒有起到貨幣職能。

我們都知道物以稀為貴,黃金也因稀少而昂貴,以金屬作為流通貨幣的歐洲曾經發生過「錢荒」,他們沒有足夠的黃金拿來製造貨幣,到了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對美洲的金銀進行掠奪後,才有了好轉。

而如今黃金的大量使用,導致黃金的存量難以支持貨幣的製造,金幣在使用過程中的損耗也對人類生產毫無意義,純屬浪費,金幣的弊端越來越明顯。

2、 金幣被銀幣所取代,只因尋常人難以花費這種大額貨幣

金幣本身的製造過程也花費頗多,相較於銀幣和銅幣而言,金幣雖然擁有極高的價值,但也僅僅擁有屬於商品的價值。中世紀的歐洲掀起一股銀幣打敗金幣的風潮,而銀幣的勝利並不是因為黃金的短缺。

當時歐洲的內部交易更偏愛銀幣,首先銀幣的製造沒有金幣昂貴,但比銅幣更精緻,適合於真正的市場流通。再一個是歐洲小商品經濟的繁榮發展,銀幣被大量使用反映的是小規模商業的復甦,普通消費品貿易的劇烈增加,顯然金幣不適合普通商品的交易,它的面額過於巨大。

黃金和金幣幾乎不在市場上流通,但它們仍然被大量地儲存起來。到了8世紀,金幣徹底地退出了羅馬市場,轉型為儲備貨幣。

3、西方資本主義難容不變的金價,貨幣價值需變動

以金銀作為貨幣,在本質上同資本主義是背道而馳的。金銀貨幣在流通意味著這些錢永遠也無法增值。我們如今討論的匯率,是站立在貨幣本身並沒有價值的基礎上而言的,紙幣本身沒有所謂的商品屬性,它就是一張紙或是一小塊不貴重的金屬,沒有人會買市面上流通的紙幣或者硬幣。

黃金有它本身的價值,雖然說黃金每天的價格都在變動,但它並不是資本所需要的的增值。資本的本性需要每一塊金幣都能像細胞分裂一樣自我繁衍,貨幣僅僅作為一種概念而出現,可見貨幣的商品屬性和資本主義是相互矛盾的,因此金銀貨幣被取代是很自然的事情。

純粹的貨幣慢慢出現在歷史舞台上,但它不被人們所接受。現在世界各國所發行的貨幣它們的價值來源於本國商品與外國商品的價格差,是由商品交換所決定的。紙幣雖說是用紙和纖維製作的,但紙本身並沒有那麼高的價值,賦予它價值的源頭還是黃金。

二戰之後,美元開始和黃金掛鈎,其他國家貨幣同美元掛鈎,黃金這樣有形的商品給予貨幣這個概念價值。

早從一戰之後,各國的花費劇增,很多紙幣成為了廢紙,價值大大跌幅,不僅是一戰,我們國家在改朝換代時前朝的紙幣幾乎等同廢紙,正所謂「亂世黃金」,黃金的價值是不變的,為了保障各國自身的經濟運轉,1922年的世界貨幣會議上採取「節約黃金」的政策,禁止黃金與紙幣的兌換和黃金的私人交易。

前面提到二戰之後,美元曾與黃金直接掛鈎,即布雷頓森林體系。然而在20世紀60年代美國的財政赤字增加,國際收支惡化,美元貶值,各國紛紛拋售美元,搶購黃金,導致美國的黃金儲備量減少了60%以上,這標誌著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失敗。

至此,黃金才變成了我們如今看到的那樣,沒有標準的價格,每日金價都在一定範圍變化,保持著較高的價值。黃金成為了特殊的金融商品,成為國家或個人的資產,在面對金融危機或者通貨膨脹時起到調節經濟的作用。

三、黃金不再作為國際貨幣,乃大勢所趨

我們看到,很久以前黃金就成為了貴重金屬,在早期的經濟體系和社會發展水平低下的時候,黃金成為了人們交易的好工具。但是黃金天然的商品屬性和稀有的存量導致它註定會被歷史淘汰掉。但是黃金從未完全退出國際貿易的市場,它將永遠作為一個國家乃至個人的經濟體現,是現代貨幣的後備軍。

參考文獻:

《中國金融史》

《西歐金融史》

《資本論》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