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最能忍的皇帝,被太監扔進茅坑,裝瘋賣傻36年,終於登基稱帝

南書歷史 發佈 2020-03-20T02:35:05+00:00

縱觀中國歷史數千年,能夠當上皇帝的無非是這幾種人:一是自己很有作為,成為開國皇帝,如劉邦、劉裕等人;二是投了個好胎,成為嫡子順利繼承皇位;三是洞察人性、演技和智商都是一絕,隋煬帝楊廣就是典範;四是自己有能力、通過政變被大臣擁護上位。

縱觀中國歷史數千年,能夠當上皇帝的無非是這幾種人:一是自己很有作為,成為開國皇帝,如劉邦、劉裕等人;二是投了個好胎,成為嫡子順利繼承皇位;三是洞察人性、演技和智商都是一絕,隋煬帝楊廣就是典範;四是自己有能力、通過政變被大臣擁護上位。

如果有人跟你說,有人靠裝瘋賣傻做了皇帝,你一定覺得不可思議,認為不會有這種情況發生。但是,在唐朝還真有一個裝瘋賣傻的皇帝,他扮演傻子騙過了所有人,最終成功登上皇帝的寶座,還被後人評為一代明君,他就是唐宣宗李忱。

李忱,不包括武則天和李重茂,他是唐朝的第十六位皇帝,唐憲宗的第十三子,唐穆宗同父異母的弟弟。母親原本是節度使李錡的侍妾,由於李錡謀反失敗,進宮成為郭貴妃的侍女,後來被唐憲宗寵幸,才有了李忱。

正是這樣的身份,李忱在宮中不受待見,經常沉默寡言,大家都認為他不聰明,經常欺負他。面對危機四伏的皇室鬥爭,李忱又無權無勢,只好選擇了裝傻,即使會遭到皇兄皇帝嘲笑和欺負,但是也無關緊要,畢竟人傻就意味著沒有競爭力,沒有人會害他性命。因此,上到皇室之家、下到朝廷百官,都認為他是一個傻子。

要做一個合格的傻子,要麼胡言亂語、要麼沉默寡言,李忱選擇了後者。每次皇室親人聚會時,他就靜靜地看著其他人,自己什麼話也不說,經常有大哥小弟以他取樂,在他身上下賭注。只要誰能夠讓李忱開口說話,這些錢就屬於那個人,面對大家的侮辱,他也只能視而不見。

人善被人欺,李忱既然不能開口說話,那些調皮的人就開始捉弄他,認為他無法告狀。在眾多兄弟之中,唐武宗李炎特別瞧不起李忱,經常對他有不禮貌的舉動,甚至有一次,還讓太監把他捆成粽子,扔到了茅坑裡。被人發現救出之後,他什麼也不說,絲毫不生氣,一忍就是三十六年。

唐穆宗去世以後以後,分別是唐敬宗、唐文宗、唐武宗擔任皇帝,但每一個都是短命鬼。此時的朝政是宦官當政,大宦官馬元贄為了尋找傀儡皇帝,看上了裝瘋賣傻的李忱,便於掌控朝廷。於是,李忱「傻人有傻福」,被送上了皇帝的寶座。

李忱稱帝這一年,他剛好是37歲,忍辱負重36年,終於逆襲成功了。朝廷上下也知道了,以前那個傻皇子已經不見,取而代之的是一個深謀遠慮的皇帝。這時候人們才醒悟過來,這哪裡是傻啊,這是忍辱負重、韜光養晦罷了。

新官上任三把火,對於宦官當政這個問題,李忱採取了打壓的政策,並沒有因馬元贄扶他上位而留情。因為他知道,只有把權力牢牢握在手中,才能掌控自己的性命和地位,況且,他還想要施展才華,成為一代明君。

李忱崇拜唐太宗,連改革方式也要效仿,多年來勤勤懇懇,他在位期間,減少賦稅,注重人才選拔,還收復了吐蕃占領唐朝的大片土地。在他的治理下,唐朝經濟衰落的局面得到好轉,又開始繁榮起來。

後人對李忱的評價也是極高,認為他和漢文帝、唐太宗是一個級別的明君,李忱統治的這個時期,被稱為「大中之治」。有歷史學者將他比作第二個唐太宗,也有人稱他為「小太宗」。

似乎很多皇帝都一樣,早年勵精圖治,晚年有些昏庸,皇帝一生衣食無憂,唯一渴望的無非就是長壽,想要追求長生不老,李忱也不能免俗。他在晚年以後,經常招攬方士,服下他們練出的丹藥,丹藥的副作用侵蝕著他的身體,一個月都不能上朝一次,在50歲時駕鶴西去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