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搞定!踝關節周圍韌帶的解剖及MRI特徵

放射沙龍 發佈 2021-10-18T07:33:44+00:00

踝關節是人體主要的承重關節,是日常生活和體育競技比賽中易損關節之一,約占所有運動損傷的40%。踝關節周圍韌帶對維持踝關節穩定性起重要的作用,其損傷常並發踝關節骨折、下脛腓聯合分離等,致踝關節周圍正常解剖結構被破壞,關節失穩,如未經正確治療,患者易並發關節鬆弛、繼發軟骨損傷、滑膜炎及創傷性骨關節炎等。

來源:好醫術

作者:閆行超


導讀

踝關節是人體主要的承重關節,是日常生活和體育競技比賽中易損關節之一,約占所有運動損傷的40%。踝關節周圍韌帶對維持踝關節穩定性起重要的作用,其損傷常並發踝關節骨折、下脛腓聯合分離等,致踝關節周圍正常解剖結構被破壞,關節失穩,如未經正確治療,患者易並發關節鬆弛、繼發軟骨損傷、滑膜炎及創傷性骨關節炎等。因而正確認識踝關節的形態結構及其周圍韌帶分布,掌握踝關節周圍韌帶的解剖關係,是臨床治療踝關節損傷的基礎,對患者的治療、預後至關重要。本文通過學習交流踝關節周圍韌帶的解剖學特點及其MRI影像學表現,旨在提高踝關節韌帶損傷的臨床診治水平,尤其是對踝關節急慢性疼痛的正確診斷和治療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踝關節一種高度適配的鞍狀負重關節,由距骨、脛骨及腓骨下端構成,是軀體與地面接觸的重要部位,踝關節周圍有三組主要韌帶維持關節穩定。根據其解剖位置可分為三組:外側副韌帶複合體、內側三角韌帶和連接脛腓骨遠端的下脛腓聯合韌帶。

一、踝關節周圍韌帶的解剖學特點


踝關節外側副韌帶複合體

踝關節外側副韌帶由距腓前韌帶、跟腓韌帶和距腓後韌帶組成。

  • 距腓前韌帶:起自外踝前緣,向前下斜行止於距骨頸外側面,厚2~2.5mm。中立位時距腓前韌帶與足的長軸平行,與小腿的長軸垂直。主要作用是限制距骨前移。


  • 跟腓韌帶 Calcaneofibular ligament :起自外踝尖,向後下斜行止於跟骨外側面,位於腓骨長短肌腱的深方。主要作用是限制跟骨內翻。


距腓後韌帶 Pos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起自外踝後部的外踝窩,水平向後止於距骨後外側突,是3束中最強壯的1束。主要作用是限制距骨後移。


踝關節內踝較外踝短,外側副韌帶較內側薄弱,足內翻肌群較外翻肌群力量強,因此,當踝關節快速運動時,如果足部來不及協調位置,易造成內翻、內旋、跖屈位著地,使外側副韌帶遭受超過生理限度的強大張力,發生損傷。


距腓前韌帶是防止距骨向前移動的重要組織,斷裂後產生向前不穩,在應力下距骨向前移位,產生踝關節前後鬆動。單純切斷跟腓韌帶,可明顯顯示距骨傾斜,但無前後脫位,只有合併距腓前韌帶斷裂時,才出現距骨明顯的傾斜和距骨前方鬆動。


踝關節內側副韌帶(三角韌帶)

三角韌帶是一個穩定踝關節內側的主要結構,其生理功能是維持距骨的正常解剖位置,整個三角韌帶的完整是確保整個足踝部負重、運動功能正常發揮的關鍵。


三角韌帶,是多個韌帶的複合體,韌帶纖維起於內踝,走向呈像扇形方向展開於踝關節內側面,分別附著於距骨、舟骨、跟骨。大多數學者認為三角韌帶由深淺兩層組成,兩層間隔有脂肪墊,國外學者Milner and Soames提出淺層可分為4束,深層可分為2束。


淺層起於內踝前丘,橫跨踝關節和距下關節,

☞包括脛舟韌帶、脛彈簧韌帶韌帶、脛跟韌帶和脛距後韌帶淺層,呈扇形走行,止於舟骨背內側面、載距突和距骨內側結節;其中脛彈簧韌帶和脛舟韌帶恆定存在,其餘兩束存在變異。


深層分為兩束,僅橫跨踝關節,

☞脛距前深韌帶:起於前丘尖端和丘間溝,止於距骨內側弧形關節面的前部。

☞脛距後深韌帶:是整個三角韌帶最為強大的部分,起於丘間溝和後丘的前面,止於距骨內側弧形關節面的後部及距骨後內側結節。其中脛距後深韌帶恆定存在


三角韌帶淺層維持距骨內踝對線,對抗距骨外旋、外翻;深層主要限制距骨外移、後移和外翻,為內側穩定的主體;淺層和深層共同限制距骨外翻外旋、外移和後移。而三角韌帶深層在維持踝關節內側穩定中起最主要的作用,單純修復三角韌帶淺層並不能恢復踝關節內側穩定性。


下脛腓韌帶複合體

下脛腓韌帶複合體包括下脛腓前韌帶(AITFL)、下脛腓後韌帶(PITFL)、骨間韌帶(IOL)、下脛腓橫韌帶(TTL)以及骨間膜的遠端部分。

  • 下脛腓前韌帶由脛骨下端的邊緣向下外附著於外踝的前面及附近粗糙骨面上,主要限制腓骨外旋。

  • 下脛腓後韌帶則與下脛腓前韌帶位置相當,纖維斜行,其下部纖維距脛骨下關節面尚有相當距離,因此使接受距骨的窩加深,恰好容納距骨的後外側部分,起到穩定距骨的作用,主要限制腓骨向後移動。

  • 骨間韌帶為短而堅實的纖維,實際上是骨間膜的向下延長部,纖維斜行,由內上方向外下方,起到加強脛腓骨的連結作用;

  • 下脛腓橫韌帶橫行於脛骨後面的下緣與外踝內側面的三角間隙內,是加強的滑膜延長部,呈強韌索狀,能防脛腓骨沿距骨上面向前脫位。


二、踝關節周圍韌帶正常的MRI特徵

MRI擁有較高的清晰度和解析度,可以多參數多方位掃描,從組織病理學方面反映病變,準確客觀顯示踝關節相關骨性和韌帶損傷及程度。MRI可以從3個解剖平面:橫軸面、矢狀面及冠狀面,顯示踝關節韌帶的解剖及其損傷程度。

  • 矢狀面能很好地顯示距骨、脛骨後肌腱、跟距關節、跟腱、後及中距下關節、距舟關節、距脛關節,及這些關節軟骨及關節腔,對顯示跟腱的病變也有很大的幫助;

  • 冠狀面能清楚地顯示出腓距關節、距脛關節、距跟關節以及外踝的結構,特別是脛骨、腓骨與距骨之間的關節面,同時可顯示它們之間的韌帶腓骨與距骨之間的關節面,同時可顯示脛距後韌帶和距腓後韌帶及脛骨後肌腱;

  • 橫軸位能很好地顯示出脛腓前韌帶、距腓前韌帶


三、踝關節周圍韌帶異常的MRI特徵


四、小結

踝關節是最為常見的運動損傷部位,踝關節損傷後如治療不及時或處理不當,可造成踝關節不穩定,繼發創傷性關節炎,嚴重影響踝關節功能。踝關節是一種高度適配的鞍狀負重關節,周圍有三組主要韌帶參與關節穩定。內側韌帶是踝關節最堅強的韌帶,防止踝關節外翻。外側韌帶限制距骨前移和內翻,脛腓下聯合韌帶,它使得脛、腓骨下端形成牢固連結,並加深了踝關節的前、後方,穩定了踝關節。

通過對踝關節周圍韌帶的解剖進行了詳細的實體展示,同時也列舉了踝關節周圍韌帶在MRI的特徵表現,為充分理解踝關節扭傷的基本機制、診斷和治療提供了解剖基礎和影像學診斷。


參考文獻

1. Pau Golanó, et al.Anatomy of the ankle ligaments: a pictorial essay. Knee Surg Sports Traumatol Arthrosc. 2010 May;18(5):557-569.

2. Hermans JJ1, Beumer A, de Jong TA, .Anatomy of the distal tibiofibular syndesmosis in adults: a pictorial essay with a multimodality approach.J Anat. 2010;217(6):633-45.

3. Edama M, Takeishi M, Kurata S, et al. Morphological features of the inferior fascicle of the anterior inferior tibiofibular ligament. Sci Rep. 2019;9(1):10472.

4. Kong A1, Cassumbhoy R, Subramaniam RM.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of ankle tendons and ligaments: part I - anatomy.Australas Radiol. 2007 51(4):315-23.

5. A.Kakegawa.et al.Independent Attachment of Lateral Ankle Ligaments:Anterior Talofbular and Calcaneofibular Ligaments-A Cadaveric Study.The Journal of Foot&Ankle Surgery.58(2019)717−722.

6. Y.De Brucker,T.Jager,Trauma mechanism in ankle fracture:Let's dothe twist!.10.1594/ecr2014/C-2340.

7. Won HJ, Koh IJ, Won HS.Morphological variations of the deltoid ligament of the medial ankle.Clin Anat.2016 29(8):1059-1065.

8. Kenneth Sheah, Miriam A. Ankle Ligaments on MRI: Appearance of Normal and Injured Ligaments.American Journal of Roentgenology.2009,193(3):679-686.

9. 搜狐英文:http://radiologyassistant.nl/en/p516161ff5648b/ankle-mri-examination.html4.

10. 李光勝.踝關節周圍韌帶的解剖學研究與臨床應用[D].青島大學,2011.

【版權聲明】本平台屬公益學習平台,轉載系出於傳遞更多學習信息之目的,且已標明作者和出處,如不希望被傳播的老師可與我們聯繫刪除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