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場切記,有三類壞消息,是千萬不能匯報的,不然死無葬身之地

權謀網 發佈 2020-01-27T23:55:31+00:00

宮人言於帝,帝大怒,以為非所宜言,斬之。其後宮人復白後,後曰:「天下事一朝,至此,無可救者,何用言之!徒令帝憂耳!」自是無復言者。

【出處】《資治通鑑》第185卷 唐紀 1

【原文】有宮人白蕭後曰:「外間人人慾反。」後曰:「任汝奏之。」宮人言於帝,帝大怒,以為非所宜言,斬之。其後宮人復白後,後曰:「天下事一朝至此,無可救者,何用言之!徒令帝憂耳!」自是無復言者。

【譯文】有一位宮女告訴蕭後:「外面人人想造反。」蕭後說:「由你去報告吧。」宮女便對煬帝說了,煬帝很生氣,認為這不是宮女該過問的事,殺了這個宮女。後來又有人對蕭後說起,蕭後說:「天下局面到了今天這個地步,沒法挽救了,不用說了,免得白讓皇上擔心!」從此以後,再也沒人說起外面的情況。

【解析】權術大多時候都是上下級之間,一方喜歡,另一方不喜歡。但是「報喜不報憂」這個套路,其實領導和下屬都不喜歡,但是都在用。原因是,下屬如果不報,事情大了,成了瞞報,自己擔責任,如果報了,領導不喜歡,自己還是受處罰。而領導方面呢,希望得知下面的各種事情,但是有些事情無法立即解決,報上來,就會讓領導左右都尷尬。上下級之間的博弈,變成了雙輸局面。這段通鑑就給大家講了這個原理,為什麼隋煬帝殺了報告下屬造反的宮女。

一、為什麼領導不喜歡下屬報告壞事?

1、無法迴避

有些問題非常的棘手,不是表面現象這麼簡單,這背後是複雜的利益糾結,所以,一旦被報告出來,就相當於揭蓋子,讓領導無法在迴避這問題,相當於把他放在火上烤。比如很多慣例和陋俗,大多如此,所以,對於長期存在的問題,不要報告,領導非常討厭這樣的人。

2、無法解決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問題的解決,也非一朝一夕,這個需要一步步的來解決,所以,領導大多有自己的計劃和部署,尤其是觸動大的背後利益的時候,都事循序漸進的,但是如果,忽然作為下屬冒然報告上來,會打亂領導布局,相當於打草驚蛇,領導會處理這樣的下屬。

3、無法麻痹

有些病入膏肓的病人,我們都會對他善意的欺騙,你沒事的,會好起來的,如果你非要把真相告訴他,本來還能活幾天,這下子,直接嚇死了,所以,對於那些併入膏肓的問題,作為下屬,就不用提了,比如說公司帳上沒錢,下屬不知道真相,說不定能多活幾天,說了,組織立即死了。

二、為什麼宮女積極地報告會被殺掉?

1、權力越位

隋煬帝殺了這宮女的理由,就是,這不是你一個宮女該管的事情。說的沒錯,從底層的忠君邏輯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從權力邏輯,就不是那麼回事了。這就是權力越位,別說皇帝不高興,就是大臣也不高興,你算老幾,你做這些,置大家於何地?你在諷刺大家失職?

2、不懂領導

隋煬帝是什麼人,你一個宮女,自己如果不知道的話,不該詳細研究下嗎?為什麼隋煬帝身邊那麼多的人都不會匯報?你的智商和能力比那些文武大臣還高?所以,宮女的死,其實是一種必然,伴君如伴虎,這個都知道的道理,不熟悉領導,就敢直言,豈不是找死?

3、邀功心切

為什麼這樣一個宮女要去直接匯報,真的是忠君?連個妃子都不是,能夠得到多大的皇帝的關注?而擁有忠心?最大的可能就是,她邀功心切,自己去賭一把。如果能夠成功,自然會得到賞賜,說不定立即就翻身了,如果失敗,頂多被臭罵,但是沒想到會被殺。

三、面對壞事我們作為下屬該如何做?

1、鼓動別人說

蕭後其實就是聰明人,她知道這些事情,但是自己知道隋煬帝的性格,知道不喜歡聽到壞消息,但是還有一份責任心,所以鼓動宮女去親自匯報,如果以後宮女成功了,有蕭後的一份功勞,如果宮女沒有成功,和蕭後毫無關係。記住,壞事,讓別人報告領導,自己置身事外。



2、阻止別人說

這個宮女被殺之後,為什麼蕭後就組織其他人繼續匯報了呢?原因是,蕭後已經明白了隋煬帝不喜歡聽這些壞消息,如果自己持續不斷的放宮女進去,這一旦引起皇帝的勃然大怒,這就是蕭後的責任了,這就是自己管理後宮不善,所以,表面是為宮女好,其實蕭後這是排除自己責任。

3、順其自然說

蕭後的這段勸諫的話,與其是說給別人聽的,不如說是,說給自己聽的,或是說給全天下的職場人聽得,「天下事一朝至此,無可救者,何用言之!徒令帝憂耳!」對於那些改變不了的事情,不如順其自然,及時行樂。認命有時候也是大智慧,誰說努力了,就一定能夠改變呢?

經過權謀網上述的分析,我們能夠看到,有三類壞消息是絕對不能夠匯報的,背後利益錯綜複雜的問題,涉及對手非常強大的問題,已經無可救藥的問題。一旦自己匯報,真的是死無葬身之地。我們在職場一定要學會蕭後的操作手法,有些事情還是假手於人的好。切記!本文源自「權謀智慧」微 信 公 眾 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