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陵之變,曹爽手中握有幾張王牌?司馬懿:幸虧他不戰而降

流雲天下 發佈 2019-12-28T09:01:13+00:00

景初三年(公元239年)魏明帝病逝,年僅八歲的太子曹芳繼位,大將軍曹爽和太尉司馬懿被指定為託孤大臣;司馬懿雖然歷經四朝,但曹爽是宗室又是大將軍,所以司馬懿在明升暗降出任太傅之後選擇了韜光養晦,暗中卻在積蓄力量和尋求機會以求翻盤。

景初三年(公元239年)魏明帝病逝,年僅八歲的太子曹芳繼位,大將軍曹爽和太尉司馬懿被指定為託孤大臣;司馬懿雖然歷經四朝,但曹爽是宗室又是大將軍,所以司馬懿在明升暗降出任太傅之後選擇了韜光養晦,暗中卻在積蓄力量和尋求機會以求翻盤。

正始十年正月(公元249年)蟄伏已久的司馬懿趁曹芳和掌握兵權的曹爽兄弟外出祭祖之際,發動了改變三國歷史進程的高平陵之變(也稱正始之變),雖然司馬懿最終贏得了勝利,但是從雙方的實力對比來看,其實司馬懿贏得非常僥倖,可以說是險中求勝,那麼曹爽手中握有幾張王牌?司馬懿:幸虧他不戰而降,我們一一來看一下。

第一張王牌:天子在手

曹芳8歲登基,249年已經18歲,高平陵之變時司馬懿雖然贏得了郭太后的支持(郭太后之所以支持司馬懿,一半是被逼迫的,一半是對曹爽的不滿,因為曹爽為達到專權的目的軟禁郭太后於永寧宮),但曹芳是曹魏的皇帝,只要天子還在大義就在曹爽這一邊,司馬懿以郭太后的名義發布詔令其實是名不正言不順,只要曹芳下詔說司馬懿叛變,性質就會完全不一樣,司馬懿將會非常被動。

第二張王牌:大將軍印

曹爽是大將軍,名義上可以調動天下兵馬。

第三張王牌:大司農印

大司農是九卿之一,掌管租稅、錢穀、鹽鐵和國家財政收支,當時的大司農是曹爽的智囊桓范,政變發生之時桓范尚在洛陽城中,當桓范奪門而出的時候,司馬懿還大驚失色:「智囊往矣!」

桓范大司農印在手,至少可以徵調天下糧草。

第四張王牌:許昌有兵器庫

《元和郡縣誌》記載:「魏遷都洛陽,宮室、武庫猶在許昌。」

221年曹丕稱帝後雖然定都洛陽,但是作為東漢最後都城的許昌仍然是曹魏五都之一,而且武庫(兵器庫)仍在許昌並未遷移至洛陽,只要曹爽迅速趕往許昌就可以很快武裝軍隊。

第五張王牌:手握重兵的地方實力派支持

曹魏有三大重兵集結的戰區,分別是東線淮南軍團、南線荊襄軍團、西線雍涼軍團,司馬懿雖然在軍中根基很深,但是他的觸角幾乎從未伸入到過東線淮南軍團(這從司馬氏掌權後連續爆發三次叛亂的淮南三叛可以看出來),當時掌控東線兵權的征東將軍王凌和曹氏關係良好,是曹爽的親信,所以王凌一定會毫不猶豫的站出來支持曹爽。

雍涼軍團當時的最高軍事統帥是征西將軍夏侯玄,夏侯玄是夏侯尚之子,也是曹爽的表弟,以曹氏和夏侯氏的關係,毫無疑問夏侯玄一定會支持曹爽,雖然說雍涼軍團還有一個和司馬懿關係不錯的郭淮在,但是在局勢未明朗之前,只要曹芳宣布司馬懿叛亂,那郭淮也只能和夏侯玄站在一起。

荊襄軍團則不好說,因為當時的荊州刺史胡質是司馬懿的親信,不過曹魏三大重兵集團實力最弱的就是荊襄軍團,在淮南軍團和雍涼軍團站隊曹爽的情形下,即使荊襄軍團支持司馬懿或者保持中立,對大局也影響不大。

《資治通鑑》記載:「卿與天子相隨,令於天下,誰敢不應也!卿別營近在闕南,洛陽典農治在城外,呼召如意。今詣許昌,不過中宿,許昌別庫,足相被假;所憂當在穀食,而大司農印章在我身。」

高平陵之變(正始之變)原本就是司馬懿絕地反擊之下的一場軍事冒險,雙方實力對比懸殊,司馬懿的勝算實在不大,他應該暗暗慶幸曹爽的不戰而降。大司農桓范看得很明白,只要曹爽有放手一搏的決心和勇氣,迅速南下許昌以天子曹芳名義宣告司馬懿叛逆,並號召天下兵馬勤王,即便司馬懿有郭太后和世家大族的支持,也難逃政變失敗的命運。

可惜的是原本勝券在握的曹爽卻白白浪費五張王牌,最終選擇了束手就擒,曹魏幾代人的心血一朝喪於其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