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扶貧 旅遊扶貧 脫貧攻堅進行時

全國文化產業信息平台 發佈 2020-05-22T16:27:31+00:00

在非物質文化遺產扶貧方面,文化和旅遊部支持地方建設非遺工坊超過2000所,帶動項目2200多個,帶動近50萬人就業,其中包括建檔立卡貧困戶近23萬人;

近年來,文化和旅遊系統有力發揮「扶志」「扶智」作用,為打贏脫貧攻堅戰貢獻出了文化力量、旅遊力量。

在非物質文化遺產扶貧方面,文化和旅遊部支持地方建設非遺工坊超過2000所,帶動項目2200多個,帶動近50萬人就業,其中包括建檔立卡貧困戶近23萬人;支持電商平台主辦非遺購物節,拉動非遺製作生產,助力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另一方面,旅遊發展助力脫貧也取得顯著成果。從全國平均情況來看,旅遊發展解決貧困戶脫貧占扶貧總任務的17%以上。文化和旅遊部幫助貧困程度較深的「三區三州」240個旅遊扶貧重點村編制旅遊發展規劃,目前已投入超過62億元資金,加大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各地在「旅遊+扶貧」試點中形成了一系列值得探索的模式,比如「景區帶農戶」「旅遊企業帶農戶」「合作社帶農戶」「公司+農戶」等,幫助農民進入第三產業,實現脫貧。

2020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文化和旅遊工作者將繼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重要論述精神,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聚焦「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聚焦定點扶貧縣扶貧點,立足部門資源優勢,完善組織保障體系,認真謀劃重點任務,推動文化和旅遊扶貧取得新成效,以造血式、紮根式、徹底性的精準扶貧行動助力脫貧攻堅任務全面、如期完成。本版聚焦文化和旅遊部4個定點扶貧縣的脫貧攻堅戰況,以點帶面,看文旅掛職幹部助力脫貧攻堅進行時……

01

廣西巴馬:文旅扶貧讓巴馬越來越閃耀

本報記者 宋佳烜

對文化和旅遊部扶貧幹部,廣西壯族自治區巴馬瑤族自治縣黨委常委、副縣長蔡山帝而言,今年的春節又是一個無休的假期,在扶貧攻堅戰進入決戰階段之時,新冠肺炎疫情突然襲來。按照縣委、縣政府緊急會議部署安排,巴馬快速啟動督進設點布崗工作,「外防輸入、內防擴散」。

蔡山帝與縣防控指揮部成員、鄉鎮負責人一同赴坡月村、長壽村等防控重點區域,宣講防控政策要求,疏散聚集人員,加強對車輛、人員出入的登記與管理。此外,他還深入調研鄉鎮社區網格化管理工作情況,研究解決現實問題,配合抓好聯防聯控,看望卡口、網點值守人員,聯繫企業、公益團隊和相關部門協助提供口罩、飲用水、木炭、洗手液等急需物資。疫情高峰期間,蔡山帝指導專業技術團隊,每日更新巴馬縣公共文化服務小程序,通過豐富多彩的閱讀、視聽體驗爭取讓更多人「宅在家」「不出門」,降低感染風險。作為文化和旅遊部掛職幹部,他還積極調動資源,為巴馬開展疫情防控捐贈醫用配套物資。

當時,全國旅遊業被迫按下了「暫停鍵」,正處在旅遊業發展起步階段的巴馬也不例外。疫情得到初步控制後,蔡山帝迅速調研了解巴馬旅遊業受疫情衝擊的受損情況,組織相關部門召開專題會議,針對企業困難研商應對辦法,研究制定幫扶政策措施。在與相關部門、企業負責人和業界專家學者交流溝通後,蔡山帝深入思考對策方案,撰寫了《關於傳承「祝著節」非遺文化,助推巴馬脫貧攻堅的建議》《做好「2345」文章,立足新時代,邁向新發展》等研究報告。

4月16日,蔡山帝應攜程旅遊學院邀請,以網絡直播授課方式,用80分鐘系統化、全方位向外推介了巴馬旅遊資源,並與網友互動交流,取得廣泛積極的社會反響。通過網絡課程,蔡山帝向外界明確提出,巴馬文旅工作要打造「長壽、信用、書香、生態、健康」5個IP,梳理了巴馬全域旅遊的「24種玩法(發展路徑)」。

如何讓美麗的巴馬為人所知,如何讓美味的巴馬被人喜愛,如何讓「巴馬」這個文旅品牌的影響力不斷提升,始終是蔡山帝思考的問題和踐行的指引。掛職以來,他不放過任何一個推介巴馬的機會:聯繫世界旅遊聯盟業務負責人,爭取讓巴馬旅遊扶貧成果納入2020年國際旅遊減貧成功案例之中;聯繫百度「好看視頻」,為巴馬4A級景區水晶宮提供一次網上直播的「雲遊」推介機會;聯繫中傳世紀電商平台對接巴馬鎮商會,嘗試以「帶貨」方式拉動巴馬扶貧產品的線上消費;聯繫深圳茂雄實業集團有關負責人,研究磋商有關在巴馬開展農文旅項目的初步意向……

扶貧先扶智,「書香巴馬」工程以全面提升巴馬縣文化和旅遊公共服務能力為宗旨,邀請專業設計團隊設計「書香巴馬」LOGO,引進「喜馬拉雅」團隊,促成與巴馬書店、景區、社區的試點合作項目,推出部分「書香巴馬」文創產品在縣域投放,加快「書香巴馬」建設進度。在蔡山帝的協調下,文化和旅遊部公共服務司指導自治區圖書館赴巴馬開展「貧困地區數字文化設施提檔升級」工作,為巴馬10個鄉鎮的3個村級示範點、51個基層服務站提供專業指導、人員培訓和設備配套建設。

此外,星雲基金會的助學項目、中國對外文化集團有限公司的「中國童聲合唱團提升計劃」、中國社會藝術協會捐贈的「音樂教室」……在文教扶貧事業上創出的亮點,也在巴馬的脫貧之路上閃耀著越來越強的光亮。

巴馬好產品:「綠色+紅色」「特色+本色」

巴馬縣由3個鎮7個鄉組成,每個鄉鎮都有特色資源。「綠色」指的是巴馬全域良好的生態環境資源;「紅色」指的是西山鄉、那桃鄉等紅色革命遺址;「特色」指的是瑤風壯韻的少數民族風情,以及山泉水、山茶油、火麻油、小香豬等巴馬本地特有農副產品;「本色」則是巴馬作為世界長壽之鄉所具備的康養資源和仁壽文化。

廣西巴馬特色桑蠶

麗琅醒膚礦泉水

02

內蒙古阿爾山:文旅幹部接力扶貧

本報實習記者 周洋

2016年,57歲的張浩來到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阿爾山市,以副市長的身份掛職兩年。2019年,任期已滿,但為了阿爾山規劃發展的延續性,他請示上級組織後,繼續留在阿爾山,為當地全域旅遊發展和文旅扶貧工作奔忙。「阿爾山已是我的故鄉,我願竭盡全力去發現、守護、延續它的美。」張浩感慨地說,「退休前在這裡奮鬥最後3年,值了!」

阿爾山有著豐富的原生態資源和優美的自然環境。在張浩看來,脫貧最重要的是找到適合當地發展的「關鍵發力點」,而旅遊可成為實現阿爾山脫貧的內生動力。

據張浩介紹,文化和旅遊部在資金投入、品牌創建、規劃編制、項目建設、市場營銷、智力支持等方面,給予阿爾山源源不斷的扶持和幫助,支持阿爾山市獲批國家旅遊扶貧試驗區、成功進入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名單;支持阿爾山市編制《阿爾山市旅遊產業扶貧行動計劃(2015—2019)》;支持阿爾山國際養生度假旅遊區項目入選2015年國家旅遊局優選項目庫並獲批27.9億元授信資金。文化和旅遊不僅讓阿爾山聲名遠播,更成為當地民眾脫貧致富的「金鑰匙」與「大靠山」,這讓張浩深感欣慰和驕傲。

2019年底,張浩退休後,青年幹部岳青來到阿爾山,接替張浩擔任阿爾山市副市長的工作,依照文化和旅遊部對定點扶貧縣市的總體安排,從行業角度助力當地文化產業和旅遊業發展,主要工作包括:幫助當地做好基礎資源調查整理夯實工作,挖掘文化資源品牌和名片,加強地方文化旅遊品牌建設;利用部里專家的行業優勢,依託部里的各項培訓計劃、專家庫建設以及各司局專項活動,幫助當地幹部和專業技術人員提升發展;幫助當地民眾對接高質量行業資源;加大文旅資源宣傳、城市宣傳,提升整個城市的社會影響力。

「今年突如其來的疫情對阿爾山文旅方面的衝擊還是挺大的。疫情發生後,阿爾山根據要求,關閉了所有景區,旅遊相關活動也停止了,一直到第一季度結束,景區都處於關閉狀態。」岳青說,隨著復工復產工作的推進,當地景區正在有序開放,文旅企業也積極配合抗疫工作的要求,做好景區管理。

此外,當地不少企業積極參與抗疫,例如阿爾山市林俗文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這是一個以製作銷售傳統樺樹皮畫為主要特色的企業。近年來,該公司在拓寬貧困群體和就業困難人員增收渠道、推動白狼樹皮畫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發展方面做了很多工作。疫情期間,他們不僅參與抗疫捐款,還創作了大量抗疫題材的作品,用非遺作品為抗擊疫情助力。

2018年12月,阿爾山市通過了評估驗收,並於2019年4月18日退出了貧困縣序列。岳青說,接下來,阿爾山將進一步推動常態化扶貧,加強幫扶聯繫,完善幫扶機制,通過鄉村旅遊、傳統手工藝、林下作物的種植培育等進行產業扶貧,幫助當地發展文化產業和旅遊業,帶動居民獲得持續性收入,通過補短板、夯基礎、促提升的方式,促進阿爾山成為文旅融合發展的示範地區。

阿爾山好產品:四季美景、樹皮畫

2014年1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阿爾山市視察時曾指出,「阿爾山自然風光四季都很美」「阿爾山的旅遊業一定會火起來」。

剛入夏的此刻,在阿爾山感受不到絲毫炎熱,能感受到的只有斑斕的景色、清爽的空氣和湛藍的天空。除了美景,阿爾山還有曾獲得中國特色旅遊商品大賽金獎的旅遊特色商品——白狼樹皮畫。樹皮畫是興安盟阿爾山市白狼鎮一種特有的非遺工藝品,它以白樺樹上剝落的樹皮為原料,通過國畫構圖、裁剪、精雕細刻創作而成。

內蒙古阿爾山樹皮畫 (本報記者 陳曦 攝)

03

山西婁煩:以文旅之光,破貧困堅冰

本報記者 李靜

去年國慶節前夕,當記者聯繫採訪文化和旅遊部扶貧幹部、山西婁煩縣副縣長盧文斌時,約定的採訪因其緊急住院而中止,可見扶貧任務之繁重。時隔半年,再次聯繫盧文斌時,知其身體已恢復且婁煩縣的面貌也發生巨大變化,頗為欣喜。

話題自疫情期間的工作展開。「今年新冠疫情發生後,文化和旅遊部及時聯繫派駐婁煩的兩位幹部——我和駐婁煩縣官莊村第一書記孫占偉,要求我們在做好自身防護的同時按照掛職地的安排部署及時返回崗位開展工作。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我們按規定及時返回婁煩,參與到抗擊疫情的工作中。」盧文斌表示。

為做好疫情期間的復工復產,盧文斌深入雲昇昌、雲棲谷兩個文旅項目建設現場,要求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儘可能地用本地工人,確保儘快復產。經過努力,3月以後,兩個項目均順利復工。「五一」期間,為加強疫情防控,他又通過組織召開專題會議、開展督促檢查等方式,確保全縣「五一」假日文旅市場的安全、平穩、有序。

孫占偉則根據疫情防控需要,通過「學習強國」平台等組織黨員開展學習交流,做到抗擊疫情和黨組織生活兩不誤,同時號召黨員幹部帶頭開展復工復產,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能復盡復」。

盧文斌表示,文化和旅遊部高度重視扶貧工作,舉全力推動定點扶貧工作開展。今年以來,先後制定了《文化和旅遊部2020年定點扶貧工作計劃表》,明確了28個司局(直屬單位)的定點扶貧計劃,其中有36項具體措施與婁煩有關,涵蓋培訓、項目扶持、資金扶持、編制規劃、採購農產品等多個方面。

據悉,自去年以來,文化和旅遊部已投入資金400萬元扶持婁煩縣張宗遜舊居修復項目、縣文體活動中心改造項目、官莊村文化活動中心項目。「目前張宗遜舊居修復項目已接近尾聲,縣文體活動中心改造項目已完成設計,官莊村文化活動中心項目正在開展項目前期,3個項目計劃年底將全部完工投入使用。 聯合國家發改委下發中央預算內資金1000萬元用於汾河灣旅遊項目建設,也將於今年9月正式開工。 」盧文斌表示。

2019年4月,山西省人民政府宣布婁煩縣脫貧。「摘帽」後,婁煩縣力度不減,持續鞏固脫貧成果。「當下,縣裡正在開展創城活動,改變城鄉髒亂差的局面,但這些活動的核心仍是脫貧攻堅,志在改善居民的生產生活環境和水平。」 盧文斌說,下一階段,依託文化和旅遊部的支持,婁煩將繼續做實做活文旅產業,啟動創建高君宇故居紀念館國家4A級旅遊景區,推進河北村、下石村、峰嶺底村3A級旅遊示範村提檔升級;加快雲棲谷、雲昇昌、汾河灣等景點建設,大力實施農業體驗、農田採摘、農家休閒、農產品功能推介等項目建設,促進農旅融合發展;積極推動縣域旅遊連線成面,全域聯動,講好婁煩故事。

婁煩好產品:「山水婁煩」「婁煩山藥蛋」

婁煩在綠色種植上重點發力,以「山水婁煩」區域公共品牌為依託,加大「婁煩山藥蛋」「晉谷芝」富鋅小米等產品宣傳推廣力度,擴大影響力,提高附加值。目前「婁煩山藥蛋」已通過國家地理標誌商標註冊、列入農業部名特優新產品目錄。同時,「晉谷芝」富鋅小米、雲頂金絲皇菊等17個特色品牌通過國家無公害、有機產品認證,品牌戰略成為婁煩縣富農惠農、精準脫貧的重要抓手。

婁煩富鋅小米

婁煩胡麻油

山西山藥蛋

04

山西靜樂:開發一個景區,富裕一方百姓

本報記者 李靜

「新冠疫情暴發後,山西靜樂雖然不是重災區,但抗疫物資十分匱乏。」疫情期間,文化和旅遊部扶貧幹部,山西靜樂縣委常委、副縣長孟憲璋主動擔當,第一時間聯絡相關合作單位,為靜樂籌集了一批急需的防疫抗疫物資,用於一線防控工作。

隨著復工復產工作的推進,孟憲璋又開始聯繫、走訪相關服裝加工企業,利用扶貧車間,大批量生產防疫抗疫物資,積極馳援全國的抗疫工作。截至目前,已生產60萬個棉布口罩、70萬個一次性口罩、1萬套防護服。「其中,久冠服裝廠投入600多萬元,建成了醫用口罩和防護服兩條生產線,成為當地重要的防疫物資生產基地。」孟憲璋表示。

靜樂地處晉西北黃土高原、汾河上游,是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也是山西10個深度貧困縣之一,全縣共有貧困人口15307戶、47561人。「2020年要實現剩餘293戶659名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的目標,確保全縣所有貧困村和非貧困村的脫貧基礎更加穩固。」 孟憲璋說,遵循文化和旅遊部黨組的意見,未來一段時間仍將從文化產業和旅遊業發展上持續發力,助力靜樂的脫貧攻堅工作。

投入1.2億元建成一個影劇院、投入1.8億元建成台駘文化景區,是孟憲璋最近一直在奔走的事。「這兩項工程都是在政府專項債的支持下實施推動的,資金已於『五一』前後開始發放。」 孟憲璋說,尤其是台駘景區,建成後將起到四梁八柱的作用,帶動周圍景區聯動發展,增強靜樂文化旅遊的核心競爭力,改變當地旅遊資源項目較零散、規模小、內涵不足、產業鏈較短的局面。

台駘,是中國上古時代的治水英雄,治水時間早於大禹。因其成功治理汾河水患,而被後世尊為汾水之神。台駘的祖父張揮是弓的發明製造者,為張姓始祖,故台駘也被稱為張姓第三世祖。

「以前這些歷史文化資源都沒有得到深度挖掘和闡釋,這次我們通過挖掘故事、利用相關遺址,打造一個集博物館、文化園、汾神宮建築群等為一體的綜合性文化旅遊景區。」孟憲璋說。據介紹,該項目預計於兩年內完工,項目投入使用後,可直接為周邊貧困村提供工作崗位,還將帶動周邊村民通過經營農家樂、售賣農產品等共同走上致富路。

在文化和旅遊部的幫扶下,在全縣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現在的靜樂縣已不再是原來黃土裸露、街巷破敗的舊模樣,當地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理念,突出紅色記憶、綠色生態、鄉土風情等主題,積極發展綠色生態游、紅色旅遊和鄉村旅遊等,逐步走出了一條文化與旅遊融合發展的新路子。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也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交總帳」之年。孟憲璋說,「我將於明年4月完成履職任務。在接下來的脫貧攻堅戰中,我仍將以一顆初心,與靜樂人民一起打贏這場戰役。」

靜樂好產品:「新三寶」

「十二五」以來,靜樂縣委、縣政府瞄準農民增收的目標,結合當地氣候、土壤、水源等資源優勢,狠抓生態農業建設,大力發展被譽為「糧食之母」「南美人參」「高原軟黃金」的藜麥、瑪咖、黑枸杞三大特色農業產業,成為助推全縣農民精準脫貧致富的「新三寶」。

目前,全縣種植藜麥2萬畝,成為全球第二大種植基地,是名副其實的「中國藜麥之鄉」;畝產400餘斤、畝收入在5萬元以上的瑪咖,現已推廣種植1800畝;黑枸杞示範種植500畝,套種及大棚培育優質掛果容器苗木130萬株,套種裸根苗木500萬株。靜樂「新三寶」已在農民精準脫貧致富進程中,顯示出「新引擎」的領跑效應。

山西靜樂黑枸杞

山西藜麥

「三區」扶貧亮點項目

「三區三州」旅遊大環線

1條大環線、4條支線、6條主題穿越線,以及若干條團隊游、自駕游分支線及經典徒步游線路,覆蓋「三區三州」眾多貧困地區。

為充分發揮旅遊扶貧優勢,集中宣傳推介「三區三州」旅遊資源,促進「三區三州」旅遊業發展,助力帶動「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脫貧,文化和旅遊部通過謀劃設計「三區三州」旅遊大環線品牌,指導成立宣傳推廣聯盟、舉辦推介活動、協調開設旅遊專列、線上專題推廣、編纂出版路書等方式積極推進宣傳推廣工作。

「三區三州」旅遊大環線將分布在「三區三州」鐵路沿線的豐富旅遊資源串聯在一起,帶給遊客更加快捷舒適的旅遊體驗,從而進一步推動「三區三州」旅遊扶貧向縱深發展,這是鐵路資源與旅遊資源深度融合的生動體現,更是連接「三區三州」旅遊大發展、扶貧大推進、合作大提升的重要交通紐帶,將成為「三區三州」旅遊扶貧征程上又一新的里程碑。

「三區計劃」人才支持計劃文化工作者專項

在中共中央組織部等有關部門的指導支持下,文化和旅遊部與各地文化和旅遊行政部門協同配合、共同努力,「三區計劃」人才支持計劃文化工作者專項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社會效益和文化扶貧的切實成效逐步顯現。

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該專項的中央財政累計投入資金達21.49億元,向中西部「三區」縣及縣以下文化單位選派文化工作者近11.6萬名,為基層培養了近1.05萬名文化工作者。「三區計劃」文化工作者專項顯現出巨大效益,為打贏脫貧攻堅戰貢獻了文化力量、旅遊力量,提供了內生動力。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中國文化報,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場。全國文化產業信息平台聯繫郵箱:yaoyanan@rmrbgg.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台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新媒體大廈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