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養生需克服「五難」

漾太極 發佈 2020-05-06T03:05:32+00:00

「靜」就是心要靜下來,不能浮躁,其實做什麼事情都一樣,浮躁總是做不好的。另外其實還有一個字,就是「凈」,心中要沒有任何私心雜念,專心致志。

打太極拳的人都知道,要打好太極拳,必須做到松靜自然。松靜自然是一條高度概括的練拳原則,它包括了內、外,局部和整體的許多要領。固然放鬆對打好太極拳至關重要。但是,放鬆的關鍵是靜。

松不單指外形肢體的放鬆自然,還指內在精神心理的放鬆,這也是練太極拳重要的法則。內里放鬆的條件就是心靜。練拳時放下一切思慮,中無雜念,專心練拳。動作時不要緊張、急躁,心情放鬆。這樣,肢體動作也就放鬆了。

「靜」就是心要靜下來,不能浮躁,其實做什麼事情都一樣,浮躁總是做不好的。另外其實還有一個字,就是「凈」,心中要沒有任何私心雜念,專心致志。只有做到了這些,才能行拳「自然」。

靜不下來,松就無從談起,而松不下來,太極拳就不能打得自然。在某種意義上說,靜是第一要務。沒有靜,就沒有松,沒有松,就沒有自然。松靜自然,應是靜松自然。心靜,是一種境界,一種智慧,一種思考;也是人生轉折的必要過程,更是人生成功的必要成本。

心靜需要具備一種豁達自信的素質,需要一份恬然和悟性。世間萬物皆有心。天有天心,天心靜,萬簌俱寂,神秘而靜美;海有海心,海心靜,海天一色,幽玄而安詳;草木之靜,與日月同眠共醒,生如櫻花,死如落紅;天人合心,人心靜,心如碧潭,靜如清泉。

心靜如水,依物隨形。然而,在這個充滿了喧囂、嘈雜的時空,重疊交叉的聲波在無序地傳播著。欲尋的清靜就像沙漠中一潭清澈的泉水,顯得越來越珍貴了。尤其生活在喧鬧的城市,享受寧靜已成為一種奢侈。

道家葛洪有句名言說:「無為自化,清靜自在。」清靜自在四個字,多年來一直是讓我心儀的境界。如何做到心中要沒有任何私心雜念,專心致志,這確實是件不容易的事情。

要使自己心靜如鏡,徹底的使自己的心能夠靜下來,我想必須克服「五個難」字,供各位拳友研討。

01、名利難滅

張仲景在《傷寒論》的序里曾批評很多人「孜孜汲汲,唯名利是務」。人的一生就是個追名逐利的過程。人一生下來就把名利當作追求的目標,無論是高高在上的強者,還是碌碌無為的小人,誰都不能把他徹底放下。當你把名利放下的時候,那就什麼都釋然了。

但是,名利難滅。人是社會的產物,不可能完全摒除名利,這就要我們掌握一個度,在向外攫取的同時,也要適時把心收回來,關心一下自己的身體。


02、喜怒難除

人都有七情,即喜、怒、憂、思、悲、恐、驚。其中喜是心氣歡暢的表現,怒是肝氣奮進的表現,都是我們必不可少的情志,所以不可能把它們除掉。

這裡的喜怒是指超出正常範圍的狂喜和暴怒,狂喜則心氣渙散而不收,暴怒則肝氣剛爆而不柔,絕對會對自身造成嚴重的損害。

其他如憂思悲恐驚五情,如果過度,也會對人體造成傷害,憂(悲)傷肺,恐(驚)傷腎,思傷脾。如何適度控制人之七情,在練習太極拳時保持平和心態,對打好太極拳至關重要。

03、聲色難去

貪圖聲色和貪圖名利都是貪慾的表現,為什麼分為兩條呢?

這有一收一放的不同,貪名利是往裡收斂,希望自己的存款越多越好,名頭越大越好,這都是積累自己想要的東西;貪圖聲色則是把存的東西揮霍出去,儘管自己的身體有點家底,但如果總是揮霍無度的話,遲早也會神衰精虧。

打太極拳必須保持精力充沛,做到固精養神,功力才可以不斷提升。


04、滋味難絕

這一點比較好理解,就是管不住自己的嘴。我們吃的東西需要脾胃來運化,才能轉化成精微的物質。如果隨著年齡的增長,脾胃逐漸虛弱,不能運化太多的食物,就會有大量的痰濁在體內堆積,表現為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和肥胖。

再則,打太極拳不能飲食太飽,太飽要影響腸道嬬動,妨礙消化。因此,飲食要節制,再好吃的東西也不能暴飲暴食。這和練習太極拳的目的是背道而馳的。

05、神慮難空

這是什麼意思呢?簡單來說,就是有的人喜歡曲運心機,喜歡算計,耍小聰明。一件事情總在心裡繞來繞去,時間長了,氣機就容易糾結而不暢達,進一步氣血淤滯而造成病態。所以說,待人處事要豁達一些,保持一種平和的心態,就如俗話所說的,「退一步海闊天空」。

人生的一切浮躁和慾望都是來自不清靜、不安穩的心。人如果都能有心靜的自然和諧,有修身養性的積極處事態度,遠離悲觀厭世的消極逃避,能控於己、制於心,方可萬事不亂,世俗人生就會少了許多煩惱。心不靜則理不清,理不清則事不明,必然會陷入迷茫。

人一旦進入了「靜」界,便多了一些祥和,少了一些紛爭;多了一些幸福,少了一些災禍。以上五大難點,若能克服,則心能靜、體亦松、行拳自然。假以時日,必將有望達到拳藝精進,登峰造極。身體強健,延年益壽。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