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歷經磨難還能寫出如此曠達之作,讀之倍受鼓舞對未來充滿希望

最美詩畫 發佈 2019-12-30T11:49:15+00:00

每讀蘇東坡的詩詞,總感慨他人生的多難,處世的豁達及心靈的睿智。

每讀蘇東坡的詩詞,總感慨他人生的多難,處世的豁達及心靈的睿智。他的一生,歷經宦海風波,境遇大起大落,遭逢多位親人的生離死別,飽受人生的艱辛與苦難,但他卻能以寬廣的心胸和堅韌的毅力,直面人生的缺憾,超越痛苦,化解痛苦;他悟性極高,有深重的憂患心理,對人生的無常與無奈有著較常人深刻得多的體認和思考,卻能以開朗的心情笑對人生。

「烏台詩案」後,蘇軾險些喪命,後被貶為黃州(今湖北黃岡)團練副使,「本州安置」,受當地官員監視,在黃州期間他歷經磨難卻寫下一首非常曠達的詞作:

浣溪沙·游蘄水清泉寺

游蘄水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瀟瀟暮雨子規啼。(瀟瀟 一作:蕭蕭)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

上片描寫暮春時節的清幽景致。「山下蘭芽短浸溪」,首句點明了蘭溪得名之由----山下溪水多蘭。而「蘭芽」兩字又點明了時令,此時為暮春。

「松間沙路凈無泥」,化用白居易詩「沙路潤無泥」而來。沙路一遇下雨,塵土會隨雨下滲,只露出細密的沙石,給人一種清凈之感。這一句突出了蘭溪的潔凈。

「瀟瀟暮雨子規啼」,沙路怎麼會沒有泥土呢?是因為暮雨瀟瀟。前兩句偏重靜態,這一句則寫動態,而對動態的描寫是為了反襯其靜,渲染出詞人謫居之所的環境之悽美。

下片詞人即景抒懷,闡明了一個人生道理。門前一反常理向西而流的溪水使他感悟:只要對生活充滿熱情,對未來充滿希望,人也可以重返青春,何必暗自嗟嘆時光無情呢?下片這充滿哲理的幾句詞集中體現了他老當益壯,自強不息的精神。這不僅鼓舞了身處困境的詞人,也鼓舞了後世無數人。

這首詞,上片以淡疏的筆墨寫景,景色自然明麗,雅淡悽美;下片既以形象的語言抒情,又在即景抒慨中融入哲理,啟人心智,讀之倍受鼓舞對未來充滿希望。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