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航光電防務研究院張航:逆風而行 向陽而生

看航空 發佈 2020-05-22T20:08:22+00:00

凌晨四點多,張航走在路燈穿過樹枝投下影子的小路上。回到住處,天已微微泛白,躺在床上,張航竟無一絲睡意。回想起一路走來的艱辛,在研發的職業生涯中對於他來說又是一種不可多得的體驗和財富。故事還得從2月初說起。

凌晨四點多,張航走在路燈穿過樹枝投下影子的小路上。回到住處,天已微微泛白,躺在床上,張航竟無一絲睡意。回想起一路走來的艱辛,在研發的職業生涯中對於他來說又是一種不可多得的體驗和財富。故事還得從2月初說起。

新冠肺炎疫情開始蔓延,但是國家重點型號任務不能因為疫情原因而停滯不前,2月初某型號無人機開啟了密集交付的狀態,客戶要求在2周內由公司牽頭,現場敷設總裝幾架次全新狀態無人機,改型幾架次外貿無人機。按照正常的周期,一架飛機的總裝時間大概是2周左右,要在疫情期間排除重重障礙將效率提高6倍,困難不言而喻。

接到客戶的「軍令狀」,中航光電防務研究院牽頭,迅速組建裝機保障團隊,由張航帶隊即刻前往總裝現場。 此次無人機為全新平台改型,技術要求整體更改,總裝過程中遇到了很多的問題,最嚴重的問題就是人手不足,一方面要滿足疫情監管的要求,一方面要全力以赴完成任務。張航組織團隊成員分人、分組、分時間段,全天三班輪換,進行裝機工作。最後攻關的那幾個晚上,張航乾脆全天呆在廠房,協助現場敷設,解決問題。這樣以來,他時常24小時不合眼,最終僅僅用時10天,4架全新、2架改型無人機順利交付,超客戶預期完成任務,收穫了客戶對中航光電的高度評價和讚許。

沒有比腳更長的路

晚上11點多,剛從用戶處匆匆趕來的張航,接到B型無人機公司的緊急任務協調要求,他來不及放下行李,直接背著背包來到公司。

幾個小時前發生的事情,讓張航五味雜陳。上午在客戶處溝通還未反饋問題,在回來的路上接到的緊急電話,B型無人機需要對在某機場試飛的4架飛機進行整機電纜技術狀態更改,面對客戶的重託,張航心情並不輕鬆。他深知該型號任務重、技術難度大、保障需求高,加之非常時期,必須竭盡全力。

面對後牆不到的節點,主管設計張航迅速協調相關工藝、檢驗和技能人員迅速投入戰鬥。試飛現場爭分奪秒,但是飛機更改工作又只能在深夜進行。張航白天在單位編制現場無人機更改文件,協調製造部編制工藝、準備物料;夜裡遠程協同外廠人員進行機上更改,配合解決遇到的技術問題,進行保障工作。再長的路,只要堅定不移地向目標邁進,終有到達目的地的一天,在張航的帶領下,經過一段時間的戮戰,成功完成4架無人機更改,且比預期提前一周,產品更改成功交付。

我們的「戰鬥力」

3月以來某重點客戶的6個全新型號的無人機技術狀態陸續確定,需要進行整機布線設計,多個型號的無人機共計圖紙數百張,圖紙技術狀態多、數量大,涉及公司多個部門,僅防務研究院就涉及整機布線室、線纜組件室、系統集成室和互連設備室。

面對疫情期間廠內廠外復工人員到崗較少,外部供應商無法及時交付原材料的困難,工作開展及推進工作受阻,張航全程積極協調,率先在團隊內完成整機布線設計,交付相關人員開展下一階段設計,並積極組織聯合討論、集體攻關解決研發工作中遇到的問題。3月結束,6個型號圖紙均已下發,滿足了用戶需要和市場需求。

這個過程,有焦急、有緊張,也有理解、有體諒;有疲憊、有委屈,也有感動、有溫暖。張航雖是90後,但作為全室「最年輕的老師傅」,他以身作則、不怕吃苦、主動擔當。疫情期間,他犧牲小我、成就大我,雖逆風而行,卻向陽而生,這是新青年的擔當,也是中航光電人的風采。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