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母」嫌疑人馬樂寬:「有錢人」為何干出這種事?因為太無情

嗔痴歷史觀 發佈 2020-05-08T13:16:15+00:00

在現實面前,有的人選擇不斷前進,勇敢積極面對一切,而有的人卻選擇就此沉淪,或者因為現實做出一些極度無情殘忍的事情。

在現實面前,有的人選擇不斷前進,勇敢積極面對一切,而有的人卻選擇就此沉淪,或者因為現實做出一些極度無情殘忍的事情。縱觀中華2000多年的文明歷史,人們對於現實與親情之間的關係,似乎從來沒有那麼無情,可是最近的一件事情,將孝文化再次推到公眾面前。

這就是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埋母」案件,嫌疑人馬樂寬在別人眼中居然還是一個「有錢人」,可是為何這個「有錢人」會幹出如此喪心病狂的事情呢?我想除了他的無情之外,還有孝文化的缺失。


埋母嫌疑人馬樂寬

也許不去仔細深入分析,我們會覺得馬樂寬與自己母親之間存在很多不可化解的矛盾或者仇恨,才會導致其做出這樣喪心病狂的事情,可是仔細分析之後,我們卻驚奇地發現,原來馬樂寬將自己母親埋掉,僅僅是因為母親癱瘓之後大小便失禁,以至於他覺得「受不了」。

就是這麼簡單的一個理由,讓馬樂寬產生將自己親生母親埋掉的想法,而這個看起來沉默寡言的男子,在村民鄰居眼中,居然覺得他是一個「有錢人」,大家都十分羨慕他們的生活,因為其「馬樂寬每年掙1萬多,其婆姨每年掙2萬多,兒子每年掙3萬多」。

就是這樣一個村民都羨慕的「有錢人」,最後做出一件轟動全國的事情,那天晚上馬樂寬將自己母親用手推車推到村外的一個廢棄墓穴中,將自己母親埋掉,隨後自己在凌晨才回到家,妻子問自己婆婆去了哪裡,馬樂寬還說自己母親被他送到弟弟家去了。妻子不相信馬樂寬的說辭,因為他曾經產生過拋棄自己母親的想法,於是妻子和兒子們一同去車站尋找婆婆無果後報警。

經過警察的調查,找到馬樂寬之後,他終於承認了自己犯罪事實,並且帶著警察去到埋母親的現場,最後將79歲的老母親救出來,而自從馬樂寬埋掉母親之後,他就離家出走,為的就是拖延時間讓母親去世。

如今母親已經甦醒,擔心自己兒子馬樂寬會被判刑,還處處為自己兒子維護,也許這種溺愛,也正是造成馬樂寬沒有孝心的一個原因吧!


孝文化的傳承

其實關於孝文化,在歷史上是源遠流長的,早在上古時期,還處於石器時代的時候,人們就根據「親親」關係產生了養老和尊敬老人的孝文化思想,等到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之後,孝文化正式根深蒂固,從此儒家的「仁義孝廉」逐漸根深蒂固,貫穿了古代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

在封建王朝時期,「忠孝」一直都是統治者所強調的東西,忠於君主,孝順父母,在當時這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在秦始皇時期,就開始制定相關法律來維護養老權益,讓老年人老有所依。

到了漢朝時,孝文化得到一個更重要的發展,這個時期人們除了意識到對老人物質方面的養老之外,還注重老人的精神養老,當然這個時期也是有很多法律在維護的,整個社會對養老一事十分重視,上至皇帝,每年會舉行一些養老禮儀,比如鄉飲酒禮等,還會給老年人發王杖彰顯身份。

養老發展到唐朝時期,還產生一些養老機構,養老福利更加完善,整個社會對孝文化的傳承達到空前繁榮,那時候的老人各種待遇都很好,年輕人對孝文化的理解也比較深刻,人們都很自覺孝順老人。

可以說整個封建王朝或者古代歷史中,人們對孝敬老人都是十分重視的,要讓老人老有所依,才是一個社會更加穩定的基礎,同時也是人類發展的前進動力,孝文化的傳承,對於古今的人,都有很大用途。


為何會出現埋母現象?

其實根據以上分析,我們就可以大概了解一些東西,在古代孝文化盛行,同時年輕人壓力沒有那麼大的情況下,是根本不存在埋母這種惡劣的事件的。隨著時代不斷發展,對孝文化的傳承方面,出現一些偏差,同時年輕人在現實面前的壓力逐漸增大,因此出現很多因為現實對老人採取冷落安置的做法。

不過冷落不算奇怪,因為那是被迫無奈,只是出現埋母事件,絕對不是那麼簡單的因為現實原因了。我們可以發現馬樂寬的妻子實際上對婆婆的態度沒有那麼糟糕,她還覺得馬樂寬的做法有問題,這就說明,在妻子心裡,是存在對孝的正確認知的,可是馬樂寬為何會沒有這種認知呢?

我想這一點除了他自己的問題之外,也少不了母親對其的溺愛影響,這個母親即使在自己兒子將自己埋住70個小時之後,她被救出來一開始說的是「是我自己爬到墓穴中的」,很明顯她這句話就是在為兒子開脫,後來她清醒一些後,更是擔心自己兒子要坐牢。

這些種種行為,足以說明,從小到大,這個母親一直對孩子都過分溺愛了,即使對方做錯事,母親想的不是該如何改掉壞毛病或者接受懲罰,而是想著如何去解脫或者不要遭受懲罰。正是這種思想,造成了馬樂寬已經完全麻木不仁,對這個世界的善惡美醜根本分不清,最終做出如此殘忍之事。

所以說,我們的孝文化傳承,除了子女的努力之外,還需要父母的深刻認識,才能好好落實下去,要不然很難有一個比較完美的結局!


​結語

原本這個世界應該更加充滿愛,而不是放縱與溺愛,原本我們不該缺失一些最基本的良知,可是這一切都在潛移默化中改變,要說是某一個人的錯誤,似乎也不是那麼恰當。孝文化的缺失,需要我們引起足夠重視,這樣一來,老有所依才有更多希望!


備註: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必刪!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