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秦朝開始便選擇在西安建都,為何隋唐以後,就很難再成為都城?

大咖說史 發佈 2020-01-27T23:04:09+00:00

西安是一座非常古老的城市,我國有不少封建王朝都選擇把國都設立在此處。對於杭州與安陽,學者們存在有很多爭議,但是不管各界人士存在有多少爭議,西安始終都受到所有學者們的認可,它的地位是無論如何也無法撼動的。

西安是一座非常古老的城市,我國有不少封建王朝都選擇把國都設立在此處。比如說秦朝這個最具有代表性的朝代,其國都就是設立在西安的。

自秦朝過後,漢朝同樣占據著上一個朝代的首都。可是到了隋朝以後,西安就基本上被捨棄了,帝王們逐漸把目光轉向了河南的洛陽。隨著封建王朝不斷的向近代發展,首都最終定在了北京。

既然秦朝將西安設為國都,為什麼從唐朝以後卻選擇遷都呢?是這個地方的地理環境不夠好嗎?還是有其他的原因呢?

圖片來源於網絡:隋朝的西安

關於我國古都的數量,有人說是五個,也有人說是六個甚至七個。這些城市分別是西安、開封、洛陽、南京、北京、杭州、安陽。

對於杭州與安陽,學者們存在有很多爭議,但是不管各界人士存在有多少爭議,西安始終都受到所有學者們的認可,它的地位是無論如何也無法撼動的。

嬴政在建立秦朝的時候,就選擇在西安定都。當時整個天下的氣候都是比較濕潤溫和的,西安這個地方聚集了無數能人異士,在短時間內就堆積起來財富。

因為這個地方的總體環境比較好,所以百姓們也都更加樂意在這裡生活。

圖片來源於網絡:西安

在秦朝和漢朝時期,西安的氣候還是比較不錯的。可是氣候從來不是一成不變,而是不斷變化的,西安這座城市也並非一直都那麼溫潤如玉。

隨著時代不斷的向前推移,氣候也在不斷的改變,原本非常溫潤的氣候逐漸變得越來越乾燥。在季風氣候的影響下,西安的氣候問題顯得比其他城市更加嚴重,環境也變得越來越差。

環境和氣候的變化,最直接的體現在了糧食收成方面。西北地區變得越來越乾燥,糧食的收成也變得越來越不穩定。到了隋唐時期,西安的糧食已經無法做到自給自足了。

圖片:糧食收成劇照

很多人都說隋煬帝好大喜功,為了做出功績給世人看,所以才開鑿了京杭大運河。事實上,隋煬帝是否好大喜功,並不是一兩件事說得清楚的。

拋開隋煬帝的性格,就會發現他之所以費那麼多人力物力去做這件事情,並不只為了向世人證明他的功績。最終目的也正是為了解決糧食問題。

按照他的預想,只要運河開鑿成功,江南就可以通過運河把糧食調到長安城。可惜,他的最終目標沒有實現,長安的糧食問題並沒有因此而解決。

運河雖然開鑿成功,但是在投放使用的過程中卻出現了其他問題。江南的糧食確實可以往外調,可是糧食到了洛陽以後卻無法順利送到長安。

圖片來源於網絡:京杭大運河

之所以會造成這種困難,都是因為地形所造成的。從江南到洛陽一帶還可以順利通船,可是當船隻到了洛陽以後,卻因為地勢的問題,無法把糧食順利送到長安。

因為洛陽處於低處,而長安地處高處,如果船隻逆流,就極有可能導致翻船。翻船的結果可是非常危險的,船上滿滿一船的糧食,一旦翻船了,那可是能讓商家傾家蕩產的,甚至連命都沒了。

在這種情況下,就算江南的糧食非常富足,還是沒有人願意把糧食送到長安。

在糧食問題無法解決的情況下,隋唐的皇帝有時候就會去洛陽,還在洛陽重新建造了一座皇宮。到了唐朝以後,基本上已經形成一個國家兩座皇宮的局面了。

圖片:船隻劇照

可能有人會提出疑問,糧食不能通過水路運到長安,難道也不能從陸地運送嗎?從當時的大環境來看,這條路顯然也是行不通的。

如果從陸地上運送糧食,商戶們只能通過牛或者馬來運送。不管是牛還是馬一次都只能運送少量的糧食,如果需要大量運送,就需要動用到很多牛車或者馬車,從成本上來講就完全划不來。

牛和馬雖然平時走得很快,但是它們真正押送糧食時,受壓在身上的糧食重量影響會走得很慢,而且路上非常容易遭到盜賊,所以走陸地押送糧食也是行不通的。

圖片:用馬車運糧劇照

在秦朝到漢朝期間,長安的糧食基本上可以自給自足,只有長安百姓無法種植出來的農作物,才需要到別的城市去購買,其間所產生的費用也高得嚇人,不過基本上還可以承受得住。

到了唐朝以後,長安城的百姓已經無法種出多少糧食了,國家只能到江南一帶調運,其開銷大到連國家都難以支撐。

時間發展到宋朝,長安已經徹底失去了原有的優勢。中原結束了唐朝統治以後,五代的大部分國家都設在開封。那麼,這個地方是否真的適合定都呢?

以開封的地理位置,水上交通非常方便,可是開封距離黃河太近,一旦遇上下大雨,黃河泛濫是時常發生的事,隨時都有可能受到巨大影響。

同時,開封的地勢也不太適合進行防禦,一旦敵軍進攻,後果非常嚴重。所以說,開封也並不是真正適合定都的地方。

圖片:糧食劇照

明朝建立以後,關於國都的選址問題,朱元璋曾經猶豫過很長一段時間。他把長安和洛陽等地區都提到了議案上,他甚至還想到了自己的老家鳳陽。可是這些都不是最適合的地方,尤其是鳳陽。

後來,經過劉伯溫的不斷勸說,明朝的國都最終選擇了南京。其實南京還是有不太合適的地方,南京雖然物資和軍事都比較穩定,可是卻無法做好全國長遠的防禦,再加上南京的地理位置比較南,同樣遭人詬病。

朱元璋統治時期,來自北方的多個國家因為物質的稀缺,經常騷擾明朝邊境。在這種情況下,明朝的兵力必須分出兩部分。一部分留在南京保護皇室安全,另一部分則放到長城一帶,預防外族的入侵。

在兵力無法集中的情況下,不管是外敵入侵,還是國內發生叛亂,都直接影響國家的穩定。朱棣之所以那麼順利的拿下皇位,其中一部分原因也是因為國家的兵力不統一。

朱元璋曾經派太子朱標到長安去考察,準備把國都遷往長安。可是太子卻發現長安早已經不再適合定都了,在沒法選擇的情況下,朱元璋只能繼續盤踞南京。


圖片:朱元璋劇照

朱元璋願意窩在南京,並不代表他的後代也願意。朱棣奪取皇位以後,直接把國都遷到了北京。雖然北京比不上江南一帶那麼富饒,但是卻可以更好的防禦遊牧民族的入侵。

一九三九年是西安最後一次選都的機會,可惜最終還是落選了。其實西安這座城市的地理位置還是非常有利於統治國家的。可惜,西安的環境卻過於惡劣,養不活眾多百姓。

事實上,北京也並不適合建立國都,這一點從清朝被外國列強入侵當中就可以看出來了。

文章作者:大慧

整篇圖文由大咖說史工作室團隊製作!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