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著名的春節詩歌,作者處於人生巔峰,也拉開了一個時代的序幕

小珏說歷史 發佈 2020-01-23T06:54:11+00:00

春節是中國最重要的節日,在每一個中國人心目中占據著特殊的地位。為此,許多春節詩歌層出不窮,但最著名的還是王安石的這首《元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春節是中國最重要的節日,在每一個中國人心目中占據著特殊的地位。儘管在歷史上,春節的稱呼有多次改變,但不變的是濃濃的親情和割捨不掉的思念。為此,許多春節詩歌層出不窮,但最著名的還是王安石的這首《元日》: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這首詩就是以白描的手法,描寫了春節的景象:在鞭炮聲中,人們辭舊迎新,春風送來了暖氣,全家人圍坐在一起喝著屠蘇酒。和煦的日光灑向千家萬戶,每年這個時候,都將舊桃符換下來,替換新的桃符。

這首詩寫得雖然簡單,既沒有多餘的感慨,也沒有華麗的辭藻,卻讓人感到太平盛世的吉祥安康,給人以溫暖和幸福感。所以,大凡提及新春詩歌,這一首總是跑不了了,它被提及的次數相當多。然而,這首詩的奇妙之處,還要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以及王安石本人的經歷,才能充分理解。

宋神宗繼位不久,就已經發現了北宋的危機。當時,北宋雖然富裕繁華,但卻隱藏著無數的隱憂。土地兼并讓階級對立情緒非常嚴重;軍費開支龐大但軍隊戰鬥力極其低下;國家財政入不敷出,大地主們卻過著奢侈無度的生活。宋仁宗雖然推行過慶曆新政,卻因為頑固守舊派的阻擾而終止了。宋神宗則希望能夠繼續推行改革,維護趙家天下。

這個時候,宋神宗將已經名滿天下的王安石請至京城,拜為參知政事,讓他主持變法。這位年輕的皇帝,就是以虛心的態度,讓王安石這位高明的大夫去解決一切問題。

王安石也沒有辜負宋神宗的希望,他表現出名副其實的個人才華,先後頒布了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稅法、農田水利法、市易法、均輸法、保甲法等等。我們現在來看這些法令,都會驚訝於王安石的水平。它們無疑是先進的,後來的變法者,包括張居正,包括雍正,甚至包括康有為等人,都是以此為藍本的。甚至某些法令的核心思想,還被許多國家使用至今。

這首詩的創作時間,正是王安石變法後不久。此時的王安石,志得意滿,他不僅身居高位,得到皇帝的信任,更相信自己的主張會將大宋富而不強的局面發生根本性的改變。因此,這首詩中流露出的感情,不僅僅是對於太平盛世的自豪,更是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尤其是「總把新桃換舊符」一句,實際上是對「祖宗之法不可變」的駁斥。舊的法律就像舊的桃符一樣,雖然曾經起到過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它們畢竟已經失去了效果,需要新生力量來代替。如果只抱著祖宗成法不變,那一定會被時代說拋棄。新年需要新的桃符,新的時代也繼續變法圖強,這就是王安石的內心獨白。它吹響了時代號角,拉開了新歷史的帷幕。

可惜的是,王安石的變法還是失敗了,學者們曾經追尋過無數理由,其實在小珏看來,無非就是兩點。

一是新法實在太過先進,先進到了超出很多人的理解。在那個識字率極低的年代,要讓老百姓擁護變法,支持變法,本身就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商鞅就曾意識到這一點,所以他採取了「徒木立信」的方法,所以他以野蠻粗暴的方式強行推行。王安石沒有這個條件和機會,宋朝重文輕武的大環境也不允許他這麼做。

二是王安石推行新法時用人不當。他考慮過守舊派的阻擾,也考慮過民間認知的困難,但他認為只要選好人才,推行新法就不費吹灰之力。然而,偏偏就是他挑選的人才,幾乎個個都是蠅營狗苟之輩。儘管王安石本人個人道德高尚,是無可指責的君子,但在他之下的官僚,幾乎都將變法當作個人的投機。《宋史》將呂惠卿、鄧綰、蔡京等等變法派都列入《奸臣傳》,還是很有道理的。

這一切,當然不是王安石寫《元日》時所能想到的。他一定滿懷希望,將辭舊迎新的時刻,當作國家前途的轉折點。他希望詩中的祥和和希望,將照耀在大宋的每一寸土地之上。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