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古代故宮如何垃圾分類?雍正為何搬到養心殿?

全國文化產業信息平台 發佈 2020-06-11T03:54:45+00:00

在新書《大故宮六百年風雲史》中,閻崇年將故宮歷史中的帝後、臣子等,梳理成一個個人物小傳,兼講故宮建築、珍寶,共 100 章節,獨立成篇,從各個角度見證故宮走過的 600 年。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6月10日電(記者 上官雲)故宮博物院,是一所特殊的博物館。它成立於1925年,建立在明清兩朝皇宮——紫禁城的基礎上,現在也是人們最喜愛的博物館之一。

2020年,紫禁城迎來600歲。前不久,歷史學家閻崇年現身直播,講述了許多與故宮有關的趣事。比如,在古代紫禁城裡如何進行「垃圾分類」?雍正為何要搬到養心殿?武英殿有哪些用處?

古代故宮如何「垃圾分類」?

最近一段時間,「垃圾分類」是人們口中的熱詞。在古代,並沒有各種先進的處理垃圾的方式,紫禁城裡住著那麼多人,那時如何做到「垃圾分類」呢?

資料圖:此前,農曆正月初一,北京故宮博物院人頭攢動,大批市民進宮過大年。 中新社記者 富田 攝

「一個是糞便,定期專門有人收。過去安定門外有個糞場,面積很大,運到那兒專門有糞工處理以後,賣給農村裡面種地用。」閻崇年解釋。

「明朝燒煤,清朝燒煤,煤的垃圾怎麼辦?開始往外倒,景山又叫煤山,開始堆煤,後來堆煤核垃圾,慢慢多了,再加上挖筒子河的土,最後就堆成一個景山。」他介紹,到乾隆的時候美化一下,修了五個亭子,現在變成北京一景了。

至於污水的處理,遠遠不像今天這麼嚴格。閻崇年進一步解釋,當時人口還是比較少的,垃圾相對少一些,特別是明清有一整套的制度和辦法來處理廢品。

雍正為何搬到養心殿?

在故宮諸多建築中,養心殿有點兒特殊。

自清代雍正年間開始,養心殿就取代了內廷乾清宮的地位,成為皇帝寢宮和日常理政的中心,八位皇帝曾在此居住執政。

關於雍正移居養心殿的原因,有許多不同版本的說法。其中有一個比較「狗血」的理由是,傳說雍正是害死父親康熙才得到皇位,住在乾清宮感到害怕,所以搬到養心殿居住。

「這點咱們沒有根據。」閻崇年並不認可上述解釋。他說,雍正皇帝有一個特點「務實」,「你看,從乾清宮走到乾清門,冬天三九天下大雪颳大風,那皇帝走也是不容易的,他搬到養心殿,上班就近了。」

到底有多近呢?2014年,閻崇年和時任故宮博物院院長的單霽翔帶上皮尺,一起測量了距離,從雍正居住的後寢殿前門到養心殿後門,兩個門之間的距離量了三次。

資料圖:北京故宮博物院養心殿內景。 中新社記者 劉關關 攝

「我身高一米七,雍正皇帝上班,從邁出家門口到進了辦公室門口(距離)是一米八,比我這個就多十公分。」他感嘆道。

武英殿是以「武」為主嗎?

除養心殿外,武英殿也是人們比較熟悉的宮殿。

「大家去故宮,如果進了西華門,往前走不遠就是武英殿;從東華門進去,不遠的就是文華殿。」閻崇年說,看到武英殿的名字,一般會想到「武」,但其實它「有文有武」。

有資料顯示,明初帝王齋居、召見大臣皆於武英殿,後移至文華殿。閻崇年說,明朝時,比如皇后的生日,別人給她祝賀就在武英殿。當然並不是每朝都是如此。

到了清代,武英殿的性質發生變化,幾乎完全是「文」的。閻崇年介紹,著名的《古今圖書集成》修完後共計一萬卷,使用銅活字印刷,就在武英殿印,之後裝訂也在武英殿,所以武英殿就變成一個「印刷廠」「裝訂廠」。

的確,據記載,康熙年間首開武英殿書局,康熙十九年將左右廊房設為修書處,掌管刊印裝潢書籍之事。

「到乾隆的時候,編《四庫全書》,編輯部在哪兒?武英殿,一本書一本書校對。」閻崇年解釋,所以《四庫全書》集中在哪兒修?是在武英殿,修完以後才儲藏起來。

資料圖:雪後的紫禁城一片銀裝素裹。金碩 攝

故宮需要不同角度看待

當然,不只是宮殿建築歷史悠久,在紫禁城600年的歷史中,也發生過許多值得品味的故事。

在新書《大故宮六百年風雲史》中,閻崇年將故宮歷史中的帝後、臣子等,梳理成一個個人物小傳,兼講故宮建築、珍寶,共 100 章節,獨立成篇,從各個角度見證故宮走過的 600 年。

「(講)故宮的書太多了,講養心殿的書或者專講器物的書、講瓷器的書……我這本書特點就是編年。」在直播中,閻崇年也提到了自己的這部作品。

他表示,故宮也需要從不同角度看,從歷史角度主要看興盛衰亡,從文化角度看藝術——書法整個的流傳,繪畫也是。總而言之,我們要全面看待故宮600年歷史的發展。(完)

【編輯:黃鈺涵】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中新網文化,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場。全國文化產業信息平台聯繫郵箱:yaoyanan@rmrbgg.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台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新媒體大廈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