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這首七絕被稱為匕首,僅40字抵得一部長篇小說,最後一句驚艷

美詩美文的世界 發佈 2020-02-22T06:47:42+00:00

都知道魯迅寫雜文很厲害,每一篇都是刀光劍影,打得敵人無可遁形。魯迅這首詩對舊社會的揭露和批判,不僅像一把匕首,更像一個放大鏡,讓我們一窺政客們的技倆。

都知道魯迅寫雜文很厲害,每一篇都是刀光劍影,打得敵人無可遁形。魯迅先生讓我們見識了文字的強大力量,這是他的文章在課本一躺就是幾十年的原因。「一怕文言文,二怕寫作文,三怕周樹人」,曾經是很多中學生長期掛在嘴邊的話。但不知大家想過沒有,若是讓大家做一篇周樹人寫的文言文閱讀理解,大家會是什麼心情?

事實上,魯迅先生確實寫過不少古文。他的古文水平,在現代文壇可謂是數一數二。魯迅曾經在浙江山中抄錄碑刻,習以為常,這是他古文水平極高的重要原因。他的格律詩,在近百年的文學史上,算是一個特殊的存在,很多詩的風骨直逼古人。

其中,「渡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都可謂得「會稽風神」。所謂「會稽乃報仇雪恨之鄉,非藏污納垢之地」,透過魯迅先生的古詩,可見一斑。今天筆者要跟大家分享的,也是一首魯迅經典五言律詩:

《贈鄔其山》

廿年居上海,每日見中華。

有病不求藥,無聊才讀書。

一闊臉就變,所砍頭漸多。

忽而又下野,南無阿彌陀。

這首詩是一首魯迅贈送給好友的詩。1931年,魯迅先生與好友內山完造先生在內山書店談心。內山先生向魯迅先生嘮叨抱怨了半天,都是當局者對百姓的壓榨。內山先生坦言,二十年來,自己看到權貴的醜態和亂象,令他十分憤懣。魯迅深有同感,於是寫下了這首五律,送給內山先生。

詩的首句,寫得是自己與內山先生一樣的遭遇:廿年居上海,每日見中華。中華,本是禮儀之邦,泱泱大國。然而透過魯迅的筆端,這個中華卻已經到了危難關頭,滿目瘡痍。

第二句,魯迅自況:有病不求藥,無聊才讀書。而所謂有病不求藥,一語雙關,暗指社會之「無藥可救」,本來經世治國的讀書人,也成了無用、無聊的閒人。

第三句,是全詩的詩眼,也是最具鋒芒的一句,就像一把匕首,插進了腐敗的舊社會的膿瘡之中。一刀下去,剖開了舊社會達官貴人的醜惡面目。「變臉」、「殺頭」,這就是這些權貴的手段。

最後一句十分驚艷,為神來之筆,用「南無阿彌陀」表達了對權貴的深深不屑。無論在野還是下野,說白了和老百姓都沒什麼關係。

魯迅這首詩對舊社會的揭露和批判,不僅像一把匕首,更像一個放大鏡,讓我們一窺政客們的技倆。著名文人孫席珍稱這首詩為匕首式的詩歌,活脫脫就是一部濃縮版的《官場現形記》,其諷刺的力度,甚至要超過幾十萬字的《官場現形記》。全詩明白如話,幽默詼諧,發揮了明清以來諷刺小說的特長,讓人透過這40個字,甚至能夠窺見《儒林外史》、《二十年目睹之怪現象》這些諷刺小說的風神。說魯迅這首詩抵得上一部長篇諷刺小說,至少在精神意義的層面,絲毫不為過。

魯迅的《中國小說史略》,這樣的辛辣諷刺的案例還有很多,這不得不讓人佩服魯迅先生在文學世界的偉岸。嬉笑怒罵皆是家國情懷,這就是魯迅的文字充滿力量的原因。這首詩大家喜歡嗎?歡迎討論。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