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丹麥女孩》愛與痛的背後,是對靈魂的審視與自我救贖

湯粉嘀噠 發佈 2020-05-06T16:21:33+00:00

一個關於橡樹的故事,傳說中只要吃了樹上的橡子,就可以許一個願望,有一天時間,想成為誰都可以。這個故事來自電影《丹麥女孩》,第一次看到《丹麥女孩》的精彩片段,相信許多觀眾都會為主角的精彩演繹而感嘆。

一個關於橡樹的故事,傳說中只要吃了樹上的橡子,就可以許一個願望,有一天時間,想成為誰都可以。

這個故事來自電影《丹麥女孩》,第一次看到《丹麥女孩》的精彩片段,相信許多觀眾都會為主角的精彩演繹而感嘆。《丹麥女孩》並不是一部普通的劇情、傳記電影,它的存在有著極為深刻的意義。

影片中的男主角埃納,因為一次偶然機會穿上女裝、化唇妝,導致內心的人格莉莉被喚醒,從此莉莉的自我形態轉變便一發不可收拾。人們普遍認為,這是變性人的電影。但在部分觀眾眼裡看來,這是一場關於「莉莉」式的意識形態覺醒與困境中的自我救贖,同時也是對靈魂內心深處的自我審視。

在這部電影中,我們也能看到從埃納到「莉莉」的轉變過程中,主人公經歷了四個重要階段,它們分別是本能的覺醒、感知、意識形態的思想轉變以及自我救贖

本能的覺醒

埃納是故事中的主角,他是一名畫家,擁有紳士的禮儀和對妻子的柔情。他與妻子艾達結婚六年,沒有孩子。妻子艾達同為畫家,因為女模特的缺席,以至於她不得不勸說丈夫穿著女裝,來為她的繪畫樹立造型。固化認知中的埃納選擇拒絕,無奈卻抵擋不住妻子的拜託。

艾達開始為埃納化妝,口紅的擦拭讓埃納在潛意識中開始追求享受和完美化,這是感知行為。在撫摸輕薄的絲襪與女性服飾中,埃納潛意識性撫摸,雖然中途被打斷,但埃納本能人格認知已經覺醒。

身為妻子,艾達打趣埃納並稱他為「莉莉」,也恰巧真正喚出了沉睡在埃納內心深處的人格「莉莉」。

如果說埃納第一次穿女裝是藝術性偽裝,那麼在此之後選擇穿女裝,就已經是意識形態雛形的誕生。換回男裝的埃納思想出現了混淆,他開始眷戀女裝的自己,回憶自己撫摸女性服飾所出現的感受、感知。

感知

埃納面對鏡子,開始撫摸自己、感受自己。這是人物在面對性別認知混淆中的自我感知,在不斷自我懷疑和性別行為認知中進行區分。穿上女裝的埃納曾與妻子出現在公眾場合,但礙於性別身份的不同,以至於遮遮掩掩,生怕被別人發覺。第一次穿女裝見人的埃納,既緊張又興奮。但只要有第一次,便會有第二次、第三次。

在舞會上,埃納以「莉莉」的身份登場,卻遇上了主動搭訕的桑達爾。兩人從開始的交談、過渡、再到親吻。埃納再度自我懷疑,擁抱裙子對照鏡子,埃納的意識開始傾向於莉莉這一方。

埃納再度以「莉莉」的身份,去尋找桑達爾。

偷情式的竊喜讓他內心狂歡,但第三者桑達爾脫口而出的「埃納」,再度讓他的意識形態產生衝擊與對撞。埃納開始出現矛盾性,在「莉莉」和「埃納」這兩個角色中糾纏不清。與此同時,妻子艾達也發現了丈夫的不同,甚至否定、拒絕莉莉的存在。

莉莉是一個構想式人物,自我認知來自埃納體內。埃納的思想形態認知,在當時的醫療體系和人們的認知系統中,並非性別認知障礙,而是內分泌失調、對性別質疑以及不孕症,甚至被認定是畸形思想,俗稱「瘋了」。同時,埃納也被曾被醫生判定需要精神扭曲治療。

埃納陷入了困境,一個關於靈魂的性別認知困境。

意識形態的思想轉變

埃納開始以「莉莉」的身份生存,「埃納」也已經一去不復返。當莉莉出現在妻子艾達面前,莉莉開始坦白,在痛心和告知真相中糅合。這是意識形態的思想轉變,早期玩笑式的構想人物,在經過演變和認知後,主人公的意識與思想產生轉變,莉莉不再是構想式人物,而是一個真實的存在。

在埃納的認知里,莉莉是真實的。所有人都認為他的思想有錯誤,患病。但在埃納眼裡看來,莉莉才是自己真實的人格、認知,而「埃納」只是誕生後的一個性別錯誤,這個錯誤需要被修正。

莉莉出現在發小面前,以一種知性、優雅的心態去見人。發小漢斯是第一個吻上莉莉的男人,埃納以真實狀態見人,是面對親朋好友時揭開自認為是面具的偽裝,埃納已經真正接受莉莉,甚至認定曾經的埃納,已經是過去式。

身為妻子的艾達,始終認為這是個「荒唐的遊戲」,她根本接受不了。可隨著埃納的人物性格轉變,意識形態的變動間接性影響了妻子的行為。艾達一直拒絕接受莉莉的存在,但面對內心是莉莉的埃納,她的思想成為了矛盾體,在思想的內容整合上拒絕莉莉,在情緒關懷的牽引下幫助莉莉。

埃納拒絕尋找醫生,但為了真正認清自己,他不得不去尋求醫生的幫助,被懷疑精神分裂、被特殊名詞和群體標籤包圍。埃納最終向醫生坦白,認為在自己內心中,自己是個女人。當他得知,手術可以完成轉換時,他的生命迎來曙光。

自我救贖

埃納與艾達通過醫生得知,手術可以將人的性別進行轉換,但手術會有風險。「將他變成女人」是埃納對希望的無比期待,也是對靈魂的自我救贖唯一能行的通道。

埃納以莉莉的身份來到醫院,她開始憧憬關於女人的生理、懷孕,旁觀者的懷孕在他眼裡看來,是一種新生,莉莉幻想著自己能夠懷孕的那一天。第一場手術讓莉莉痛不欲生,可當艾達來到莉莉的病床前,那種肉體上的疼痛與內心的歡喜交織在一起,讓莉莉感到新生的迫近。

莉莉回到家中休息,她開始成為商店的銷售,用女性最好的姿態和其他女店員交流、相處。向客戶銷售時,也用最專業的素養和技術操作完美呈現。艾達的身份,也從妻子變成了朋友與家人。

第二場手術,比第一場更重要,風險係數更高。可在莉莉眼裡看來,生命錯誤的修正比生命更為重要,這是莉莉為何必須要完成手術的主要原因。手術最終完成,但預後診斷不太好。埃納終於變成了莉莉,同時她也在廣闊的花園裡離開人世。

莉莉的願望實現了,生命中的錯誤也已經被修正。

影片中的世界

沒有過於絢麗色彩,卻擁有高級的服化道場景,是《丹麥女孩》的情景特色。沒有所謂的破爛不堪,也沒有太多的富麗堂皇,高級情景與人物的結合,沒有過多的違和感。

這是一部關於「變性人」的故事,影片中的世界觀是守舊型的。畫家埃納在自我認知中進行懷疑,明白自己的想法沒有問題。在眾多醫生眼裡,卻是異樣、甚至需要精神治療的存在。

整個故事中,除了醫生,其他人的眼光也是異樣的,包括埃納的妻子。妻子的接納源自於埃納對莉莉性格認知的執著,意識思想改變埃納的同時,也改變了妻子艾達,這是原有世界觀平常規劃的突兀點,也是全劇核心。

影片的最後,艾達與漢斯回到了埃納的家鄉。最後圍巾的飛去,是莉莉活出自我後翱翔於天際的勾畫。

他,最終成為了她。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