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通政策」尋回城市「煙火氣」

人民網四川頻道 發佈 2020-05-19T08:59:34+00:00

自3月中旬重新開業以來,每逢好天氣,張英都會放幾張桌子在店門口,「現在天氣越來越熱了,顧客都喜歡坐在外面吃。

5月17日,顧客在成都下蓮池街一家餐館外就餐。記者 何海洋 攝

5月17日,成都濱江東路沿街售賣的冰粉攤。記者 何海洋 攝

點讚

5月13日一早,瞅著天氣不錯,五妹朱記小吃店老闆張英把兩張餐桌擺到了門口。自3月中旬重新開業以來,每逢好天氣,張英都會放幾張桌子在店門口,「現在天氣越來越熱了,顧客都喜歡坐在外面吃。」

作為一種「變通政策」,成都市允許設置臨時占道攤點攤區、臨街店鋪臨時越門經營、大型商場占道促銷、流動商販經營、網際網路租賃自行車企業擴大停放區域。近日,成都第78次市長辦公會通報了實施這些措施的情況:截至5月8日,全市設置臨時占道攤點、攤區1595個,允許臨時越門經營點位18260個,大型商超占道促銷點88個,允許流動商販經營點16384個,增加網際網路租賃自行車臨時投放點位5034個,增加就業崗位8萬個。

「變通政策」給小餐飲店帶來利好,讓城市增加了「煙火氣」。

利好多了經營空間和自由度,對恢復營業有實質性幫助

「擺幾張桌子雖然多掙不了多少錢,但好處是扯眼球,就像打了個廣告,告訴顧客可以放心來。」五妹朱記小吃店位於成都市青羊區實業街28號附2號,張英告訴記者,因疫情關門50多天,每月房租上萬元,加上人工支出,損失好幾萬元,現在每天營業額只有以前的一半。「允許外擺,幫助我們樹立起了恢復生意的信心,城管也只是提醒我們注意衛生,感覺大家都在想辦法幫助我們。」

錦江區華興東街自力麵店也抓住了這個商機。麵店老闆韓效告訴記者,工作人員都是跟了十幾年的老員工,疫情歇業期間發60%的工資,加上每個月近3萬元的房租,麵店生存壓力很大,「一看到新聞上說可以外擺,我們跟到就擺出來了,現在雖然翻桌率減半,但好歹算多了一些經營空間。」

青羊區馬王廟街8號的順吉家常菜館老闆明娟也給這項政策點了贊。13日中午,明娟擺了8張桌子在店門口,一邊處理手機上的外賣訂單,「很多顧客願意坐外面,空氣好。」

當日,在成都知名美食街三聖街,記者看到譚鴨血火鍋店雖然沒有外擺餐桌,但將排隊的座位放在了店門口。譚鴨血火鍋太古里店負責人顏輝介紹,「允許設置臨時占道攤點攤區,我們的自由度提高了很多,現在營業額差不多恢復一大半了,確實有實質性的幫助。」

合法柔性執法讓城市更有活力和商機,符合現實需要

「變通政策」給城市帶來了「煙火氣」,迎來不少點讚聲。

西南財大教授、西南財大智庫首席研究員湯繼強認為,成都允許沿街擺攤,是恢復城市經濟的一個很好示範,是用適度放寬管制來換取經濟社會發展的空間。「放棄機械建築之美,換來人氣活力美。老百姓臉上有了笑容,城市活力起來了。」

中國中小企業研究院研究員張麒認為,成都是一座消費城市、休閒城市,「允許占道經營」其實就是釋放促消費的信號。促進消費能帶動供給增加,進而帶動收入增加,收入增加又能反作用於消費,重新形成消費回補的良性循環,促進城市商業發展。

城管執法的這一人性化政策甚至還讓小餐飲自覺規範了經營行為。張英告訴記者,以前生意好的時候總想著多找點地方放桌子,現在允許放了反而很注意是否會影響到別人,「下午學校一放學,就把外擺的桌子收了,不影響孩子放學出行。晚上一般也不外擺,擺了人家不好走路。」

四川恆和信律師事務所駱優律師介紹,《成都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規定:「除因公共利益等特殊需要並報經所在地區(市)縣城市管理部門批准(影響交通安全的,還應當徵得公安交通管理部門同意)的外,任何單位和個人擅自占用城市道路、廣場、橋樑、下穿通(隧)道、街道遊園及其他公共場地從事設置市場、攤點等活動,將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對個人處二百元罰款。」

「從法律的角度來看,該條例留下了『除因公共利益等特殊需要』這一迴旋餘地,因此,這一措施並未跳出已有的法律法規,是在合法合規的基礎上對《成都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的具體落實。」駱優認為,此舉有助於實現社會公共利益,有助於疫情防控,符合社會及人民群眾的切實需要。與此同時,他建議,充分落實該項舉措,首先要滿足該措施中已經明確的前提條件,其次不能隨意擴大其適用範圍,「該項舉措只是臨時性的,相關行政機關須根據實際情況及時對其予以調整。」

生機精細化管理解決「痛點」,鼓勵發展外賣等新渠道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除了柔性執法和審慎包容監管外,還有更多的精細化措施有望增添城市的「煙火氣」。

明娟告訴記者,恢復營業後,餐館的水、氣費都降了幾毛錢,「雖然不多,但感到很欣慰。」她希望政府部門能在穩物價,特別是穩定豬肉價格方面下更大功夫。明娟說,為了留住老顧客,餐館的肉菜只上調了一兩塊錢,但肉價上漲較快,現在二十七八塊的肉價擠占了大部分利潤。

「希望路燈能早日安起來。」韓效告訴記者,華興東街因為沒有路燈,全靠路邊店招燈光照明,最近因樓上酒店裝修,很多店招也臨時取了,街上行道樹多,一到晚上黑燈瞎火的,行人都不願意進來,「晚上燈亮人才多。」

張麒認為,餐飲業受疫情影響,應該研究如何增加外賣,如何減少中間環節,如何滿足人們的新需求。

記者了解到,重構渠道也是政府部門當下重點鼓勵的方向之一。省商務廳提出加快推進餐飲業數字化建設,鼓勵第三方平台在新店流量曝光、流量渠道拓展和支持、平台費率等方面給予減免優惠。餓了麼、美團點評等網際網路第三方服務平台及成都、德陽、綿陽等一批本土線上餐飲平台已紛紛出台優惠措施,推動餐飲業線上線下融合發展。

記者手記

溫暖的進步

採訪中,記者曾讓小吃店老闆張英算一筆帳:外擺兩張桌子究竟一天能給小店增加多少收入?張英思來想去,無法給出一個答案,因為對於小吃店來說,一張桌子,即便一日三餐不停翻台,收入也不算太多。但她反覆強調這個政策很重要,因為「幫助他們樹立了信心」。

在過去,這家小吃店因臨近學校,曾是城管「緊盯」的對象。但這兩個月以來,城管路過,每次只是提醒小店注意衛生,甚至還會關切「最近生意怎麼樣」。張英說她感到很溫暖。

中小企業、個體戶在這次疫情中廣受損失,但由於數量過於龐大,扶持政策如何精準聚焦、能否直擊「痛點」,成為其能否取得成效的關鍵。

「允許沿街擺攤」這樣的「變通政策」,為何贏得市民點讚?因為它既算好「經濟帳」,更算好了「人情帳」。在並未增加財政壓力的同時,切切實實為經營者提供了幫助,抓住了人心,幫助人們增加了對未來發展的信心。畢竟,最撫慰人心的,正是城市中那隨處可見的「煙火氣」。(記者 羅之颺)

(責編:袁菡苓、高紅霞)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