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里斯·詹森《邱吉爾精神》:邱吉爾強大的精神到底從何而來

曉曉vicky 發佈 2020-04-12T06:12:50+00:00

在《邱吉爾精神》一書中,鮑里斯·詹森說:我知道,關於邱吉爾的書每年都有成百上千。儘管如此,我仍確信是時候重新認識邱吉爾了,畢竟我們不能想當然地接受他的名聲。參加過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士兵們漸漸離我們而去,我們正在失去那些記得他的聲音的人。

在《邱吉爾精神》一書中,鮑里斯·詹森說:

我知道,關於邱吉爾的書每年都有成百上千。儘管如此,我仍確信是時候重新認識邱吉爾了,畢竟我們不能想當然地接受他的名聲。參加過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士兵們漸漸離我們而去,我們正在失去那些記得他的聲音的人。我擔心我們正在陷入危險之中,完全模糊不清的記憶會讓我們忘卻邱吉爾真正做過的事。

2015年,是英國前首相溫斯頓·邱吉爾去世50周年,這一年,鮑里斯·詹森正擔任倫敦市長,也是這一年,他出版了作品《邱吉爾精神:一個人如何改變歷史》。


2019年7月24日,鮑里斯·詹森出任英國首相。他和前任首相邱吉爾中間隔了近70年的時空距離。邱吉爾在「二戰」的緊要關頭出任首相,而詹森則是在英國「脫歐」的大背景下擔負起首相之責。

我們知道,邱吉爾是英國,乃至世界公認的傑出領袖,他以堅韌的毅力以及英雄般的冒險精神帶領英國獲得「二戰」的勝利。

如詹森所說,他寫這本書的目的就是想讓人們不要忘記邱吉爾,不要忘記他為英國所做的一切。

作為英國最偉大的首相之一,鮑里斯最想深入探究的是邱吉爾具有怎樣的性格力量和人格魅力,他是怎樣做到「偉大」這一點的。

對於這本書,鮑里斯·詹森說:「《邱吉爾精神》旨在說明,一個人也能改寫歷史。」或許,我們可以從鮑里斯的這本書中探究邱吉爾是怎樣改寫歷史的。

邱吉爾擁有與眾不同的格特質

無疑,邱吉爾是鮑里斯所崇拜的對象,儘管邱吉爾性格魯莽、自大、神經質,酒量驚人、愛玩文字遊戲、喜歡奇裝異服……但他精力過人,擁有瞬間做出決斷的能力以及英雄般的冒險精神。

就連邱吉爾的「老派、誇張、愛誇海口」,在鮑里斯眼裡也充滿別樣的魅力。

鮑里斯在本書序言中寫道:「性格即命運,希臘人曾這樣說過。我同意這句話。倘若果真如此,那麼更深層、更有趣的問題莫過於:性格是如何構成的?」

這裡就不得不說到邱吉爾的出身及他的成長和教育背景。邱吉爾的父母都出身顯貴,對邱吉爾的性格形成具有毫無疑問的影響力。

邱吉爾的父親倫道夫·邱吉爾是馬爾伯勒公爵七世的第三個兒子,由於不是長子,所以沒有爵位繼承權。但倫道夫繼承了他父親的政治資本,於1874年,他競選議員獲勝,開始了從政之道。

而邱吉爾的母親生於美國,年輕時聰明美麗。她父親是當時的「華爾街之王」,靠銀行發家,也是《紐約時報》股東之一,是身價千萬的「暴發戶」。但在上流社會眼中,並不「入流」,於是她父親想通過和貴族聯姻來提升家族地位。

就這樣,邱吉爾的母親在少女時就被帶進倫敦上流社會,在這裡,她結識了倫道夫,即邱吉爾的父親。不久,邱吉爾父母順利結婚。同一年,溫斯頓·邱吉爾出生於英國牛津郡伍德斯托克鎮布倫海姆宮。

小時候,邱吉爾的父親忙於公務,而他母親依然熱衷於上流社會的各種宴會和派對,邱吉爾和弟弟由保姆照顧。但他父母對他的影響非常之大。

在邱吉爾的成長過程中,他母親對他的影響至關重要,她曾幫助兒子競選首相。由於她母親所具有的雍容和魅力,給邱吉爾在政治影響力上加分不少。

邱吉爾對母親的獨立及強悍的處事風格非常佩服,他在自傳中寫道:「她於我就像閃耀著的晚星,我如此愛她,即使隔著不可企及的距離。」

邱吉爾的母親在臨終時,曾驕傲地說:「我為英國留下了邱吉爾,這是我一生的價值。」

邱吉爾是同時代最超前的政治家

1940年5月,希特勒統治的納粹德國橫掃西歐諸國,海峽對面的大英帝國也岌岌可危。在巨大的危機面前,邱吉爾重組戰時內閣,他表示:「我們將戰鬥到底,決不投降。」

鮑里斯認為邱吉爾是「同時代最超前的政治家」。他具有預言般的神奇能力,在「二戰」前,他最早意識到德國的納粹傾向,也絕不屈服於納粹的鐵蹄之下。

他能說服美國簽訂《大西洋憲章》,詹森說:「只有邱吉爾才能讓美國人放棄中立」。邱吉爾最先「對蘇聯的威脅憂慮至深」,提出了最大的戰略問題,「一個許多美國人當時毫無興趣的問題」。

鮑里斯寫道:「鐵幕演說後杜魯門與邱吉爾撇清了關係,但他發現邱吉爾是正確的,並採納了著名的遏制學說。」邱吉爾還告訴英國人「永遠不要和美國分開」。並且制定了著名的「三環外交」的戰略思想。

邱吉爾推動新技術的發明與應用,詹森說:「如果不是在邱吉爾想像力的推動下,坦克很可能早就失敗了。」

邱吉爾「頗具眼光,是聯合歐洲運動的發起者」,但當時的工黨政府卻愚蠢地拒絕加入歐共體建立時的談判,否則「我們可能會擁有一個不同模式的歐盟,一個更盎格魯-撒克遜化的更民主的歐盟。」

鮑里斯認為,邱吉爾還應該與勞合·喬治一起被譽為「福利國家之父」。並且他還締造了現代中東,但中東遇到的麻煩不是邱吉爾的錯。

邱吉爾也是一個著名的演說家,這在鮑里斯眼中更是獨具魅力。他欣賞邱吉爾「精通演講、風趣幽默、特立獨行、桀驁不馴,在他的時代標準下,他甚至政治不正確,」但這些都無損他的魅力。

邱吉爾不僅是一名出色的政治家,他還獲得了1953年的諾貝爾文學獎,鮑里斯形容他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天才」。

鮑里斯對邱吉爾的欣賞和崇拜之情溢於言表:「沒有人在一整天的工作和喝得大醉的豐盛晚餐之後還能寫出一等的文章,除了邱吉爾。」

邱吉爾的故事講述的是不屈不撓的精神,他憑一己之力改變了歷史

鮑里斯說:「邱吉爾的故事講述的是人不屈不撓的精神。」鮑里斯說自己「深思的最後一個問題,不是他做了什麼,也不是他如何完成了這些事,而是他的精神有多麼強大,這種精力到底從何而來?」

被這種疑問纏繞的鮑里斯繼續寫道:「我們所說的精神力究竟是什麼?它到底是心理上的,還是生理上的?難道他的基因和荷爾蒙天生具備某種內部燃燒的超級進程?難道源於他少年時代的心理狀態?」

1940年5月,在邱吉爾第一次擔任首相時,英國士氣陷入最低潮,沒有人知道他們將面對什麼樣的險境。在那個時刻,沒有人願意接替首相之位,但邱吉爾站了出來。

很多內閣成員不相信,一個酒鬼能夠領導英國。他早上一起床就喝威士忌,中午和晚上各來一瓶香檳,晚上喝白蘭地到凌晨。

當時已有政客暗中策劃,想用邱吉爾搪塞戰爭民意,等時機成熟再與德國和談。在很多人眼裡,邱吉爾只是一個過渡人物,甚至可看成替罪羊。沒人相信他能坐穩首相。

正是這個不被人看好的首相,在「二戰」時,不僅改變了英國的命運,甚至也改變了世界的命運。鮑里斯說:「從歐洲到俄羅斯,到非洲,到中東,我們都能發現邱吉爾改變世界的痕跡。」

鮑里斯認為邱吉爾在今天仍然十分重要,「因為他拯救了我們的文明。而最重要的是,只有他才能做到這一點。」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