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熬死曹家3代人,為何70歲選擇造反?學者:是你也會這樣做

貓眼觀史 發佈 2020-06-03T19:49:15+00:00

司馬懿熬死曹家3代人,為何70歲選擇造反?其實司馬懿造反也是迫不得已,70歲了,誰不想一個好名聲,只是曹爽曹芳二人,處處打壓,不反抗只能等死,與其這樣,還不如拚死一搏,事實證明,他成功了。

司馬懿熬死曹家3代人,為何70歲選擇造反?學者:是你也會這樣做!

明清時期的四大名著中《三國演義》是我們比較熟悉的一本名著,這本名著是以東漢末年黃巾起義,中華大地陷入混亂,魏蜀吳三國爭霸的那段歷史為背景的。

名著中刻畫了很多令我們印象深刻的人物角色,尤其是諸葛亮,簡直就是神一般的人物,而三國歷史上除了周瑜能與之相媲美之外,還有一個人物是能與之較量的,他就是曹魏陣營中,最終選擇造反的司馬懿。

司馬懿這個人還是比較有心計的,雖然他服侍了曹家三代,最後他卻還是選擇了造反,為什麼司馬懿在七十歲的高齡才選擇造反,他到底對什麼有所忌憚呢?

司馬懿這個人物是在《三國演義》後半部分才出現的,小說終究是小說,儘管它是以那個時代為歷史背景的,但是多多少少都會與真實的歷史有所區別,所以不能把它當作我們真實的歷史去研究。

其實在很多的史料中都有記載,在最早的時候,司馬懿在曹魏帳下那麼的文人武將中並不顯得突出,但是司馬懿也沒有抱怨,儘管只是在曹魏陣營中當了一個小小的官員,沒有太多的實權,負責的事情也不重要。

需要知道的是,司馬懿最早出山是曹操威脅的,但是這並不代表著曹操對司馬懿就有著信任之心,相反,曹操也是個多疑的人,早就看出來司馬懿不是一個善茬,所以就一直想找機會把司馬懿除掉,如果不是當時曹丕的力保,或許後面就不會有晉朝的成立了。

其實早在年輕的時候司馬懿就曾經暴露出過自己的野心,因為曹魏帳下有那麼優秀的人才,所以他也想盡力的表現自己,但是他的君主曹操卻不這麼想,尤其是在曹操做了一個關於「鷹視狼顧」的夢之後,曹操對司馬懿便是更加不信任,處處找機會希望能把這個後患解決掉,但是始終沒有找到機會。

後來曹丕繼承了曹操的遺志,繼續統治魏國,但是對司馬懿的防備始終沒有放鬆,儘管曹丕能夠繼承曹操,還是司馬懿出了比較大的力氣。

在那個三國紛爭不斷的年代,一個人真正的掌權並不是在朝廷里大小事務都管,而是需要掌握兵權,這樣才算是真正的掌權,這樣一個國家的命運也才被握在手中,曹丕也深知這一點,所以一直都是把司馬懿放在政務上,沒有讓他掌管兵權,在朝中幾乎大大小小的事務都讓司馬懿幫忙處理。

而司馬懿也是知道此時的曹丕想法是什麼,所以也就繼續選擇蟄伏,不僅僅是因為他沒有兵權,也是因為師出無名。

在曹丕去世之後,曹叡繼承了魏國的皇位,同時也繼承了曹丕的遺志,雖然曹叡這個人在《三國演義》中沒有出現過多少次,能力也不怎樣,甚至在得知諸葛亮去世之後還盡情於酒色。

但是曹叡還是一個比較聽話的好孩子,他始終牢記他的父親曹丕對他的指示,不能將兵權交給司馬懿,所以曹叡這個人處理朝中政務的時候一般都會叫上司馬懿,不懂的地方就讓他請教,之後就給司馬懿很多封賞,這樣一來司馬懿礙於自己的名聲就不得不幫助曹叡處理事情,同時也不敢造反。

但是在曹叡死後,曹魏就沒有了直接的繼承人,所以這時候曹爽和曹芳就發動兵變,奪取了政權,而這兩個人並沒有看出司馬懿的野心,認為司馬懿當時都是一個古稀之人了,是不可能跟他們爭奪權力的,就算爭奪司馬懿也贏不了,所以就放心大膽的打壓司馬懿,與之前三位曹魏領導人的理念完全不同。

這時候的司馬懿就抓到了把柄,也就有了造反的理由,之後也就順理成章的完成了下面發生的事情。司馬懿之所以到了七十歲才敢造反,是因為之前三位曹魏的領導人都能夠準確的拿捏住司馬懿的命脈,即實力不夠,所以在之後實力達到了,也有理由了之後,司馬懿就開始了自己的事業。

也有學者表示「是你也會這樣做!」其實司馬懿造反也是迫不得已,70歲了,誰不想一個好名聲,只是曹爽曹芳二人,處處打壓,不反抗只能等死,與其這樣,還不如拚死一搏,事實證明,他成功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