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八怪之一的他到底有多怪?——清黃慎《枯木雄鷹圖軸》| 棟棟娜娜說文物(73)

福建新聞廣播fm1036 發佈 2021-09-20T13:46:54+00:00

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2021年7月在福州舉行,福建新聞廣播福建之聲推出百集系列報導《棟棟娜娜說文物》。綿延千年的歷史傳承,燦若星辰的文化瑰寶,英傑輩出的八閩名人。讓世界了解福建,讓福建走向世界!閩韻國潮,一起傾聽!揚州八怪,是清康熙中期到乾隆末年活躍於揚州地區的八位書畫家。

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2021年7月在福州舉行,福建新聞廣播福建之聲推出百集系列報導《棟棟娜娜說文物》。綿延千年的歷史傳承,燦若星辰的文化瑰寶,英傑輩出的八閩名人。讓世界了解福建,讓福建走向世界!閩韻國潮,一起傾聽!

揚州八怪,是清康熙中期到乾隆末年活躍於揚州地區的八位書畫家。他們大多出身貧寒,清高狂放,用書畫抒發心胸志向。鄭板橋是大家最熟悉的一位,但我們今天要說的是八怪中另一位來自福建的畫家——黃慎

少年出道

黃慎,清康熙26年(1687年)出生,福建寧化人。在他14歲時,父親客死湖南,隨後,兩位妹妹又相繼夭折,只留下他和母親兩人相依為命。了維持生計,黃慎的母親要求他學習畫畫,為人畫像謀生。就這樣,年僅16歲的黃慎走上了藝術道路。

有一年快到端午節,他的母親問:我們過節吃什麼呢?黃慎指著剛畫好的《水鴨圖》說:就吃這個。母親哭笑不得:這是你畫的鴨子,怎麼吃呢?於是黃慎便讓母親提著畫拿到街上售賣。不一會兒就有人看上了這幅畫,用四隻鴨子交換了《水鴨圖》。可見,黃慎年紀輕輕,作品就已經得到了大眾和市場的認可。

草書入畫第一人

黃慎曾於三十八歲和六十四歲時,兩次到揚州賣畫為生,當時,揚州經濟空前繁榮,新興的市民階層喜好新奇的審美趣味,使得包括黃慎在內的很多畫家都自覺、不自覺地迎合和適應這個變化。黃慎到揚州後,就將以往以工筆重彩人物為主變為大寫意淡設色人物,書法也由楷書轉為草書或狂草,受到了人們的普遍認可與歡迎。

(清)黃慎 和靖愛梅圖

揚州八怪,說他們怪,他們確實經歷坎坷,有著不平之氣,但他們日常都挺正常的,像黃慎就經常和鄭板橋等一起參加各處的詩酒文會,和官員名士交流,並沒有像晉代文人那樣放縱作怪、哭笑無常。他們的怪,更多的體現在作品中。他們雖然賣畫,卻是以畫寄情,達到了立意新、構圖新、技法新的境界。像黃慎多從民間生活取材,常畫乞丐、縴夫、漁民等,寥寥數筆,形神兼備。他還創造性地把草書運筆用到了人物畫的線描中,被人們譽為「草書入畫」的第一人。

福建博物院館藏有黃慎的一幅《枯木雄鷹圖軸》,為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黃慎七十四歲時的佳作,長172厘米,寬89厘米。墨筆畫出的這隻蒼鷹,不是尋常的盤旋或棲息,而是滑翔結束,即將收攏翅膀停在老樹幹之前的一刻,鷹的活力處於最微妙的動與靜之間,不落俗套圖左上方有草書提款「風定為翔,迎行而舞,側目枝頭,精神千古。」讚頌了鷹不畏狂風逆境的頑強拼搏精神,和冷眼面對事態風雲變幻的孤傲風骨,寓意著作者自己的藝術追求和錚錚傲骨。

監製:趙林、阮怡

編輯:孫世慶

播音:阮娜

微信製作:蒙瑤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