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如此英雄蓋世,為何終身未能統一天下,死後還被司馬家取代?

青言論史 發佈 2020-02-29T19:36:26+00:00

曹操之所以未能統一全國,並非是他能力不強或曰運氣不好;實際上,身處他的時代,誰也統一不了中國。自司馬炎死後不久,天下就再次大亂,先有八王之亂,後有五胡亂華,再後來就是南北朝對峙。

曹操之所以未能統一全國,並非是他能力不強或曰運氣不好;實際上,身處他的時代,誰也統一不了中國。

也許有人看到我這個觀點會駁斥我——你是在胡說八道,曹操死後六十年司馬炎不就統一天下了嗎?是的,西晉確實統一了中國,可問題是,這種統一維持了多久呢?自司馬炎死後不久,天下就再次大亂,先有八王之亂,後有五胡亂華,再後來就是南北朝對峙。細細算來,從司馬炎去世(290年)到隋朝統一(589年),天下竟分裂了差不多剛好三百年!

實際上,從184年黃巾之亂爆發,到589年隋滅陳這405年里,分裂是主旋律,統一才是小插曲。而之所以會造成這樣的大分裂、大動亂,絕非當時的英雄如曹、劉等才德不夠,實在是由於歷史的必然所決定。

回到我們的問題——儘管後世把赤壁之戰作為三足鼎立的起點,但是曹丞相在餘生的十二年里卻並沒有放棄對南方的企圖。實際上,他在江淮之間與孫權數度鏖戰,又向西平滅了馬超和張魯,在他生命的最後幾年裡,他還震服了南匈奴和鮮卑人。

可以說,身為一位偉大的軍事家,曹操是真正做到了一生戎馬的。那麼為什麼曹操就是沒有統一天下呢?這可以從三個方面來討論。

一、曹操的環境

與孫、劉等人的幕府里一片基本和睦的情況不同,曹操的身後並不是一片安寧,反而暗流洶湧。因為他不僅是一個軍事集團的領導,更是大漢的司空、丞相。朝堂之中,既有忠於他本人的人,也有忠於漢室的人。而且,這兩種性質並非不可同時出現於一個人身上,比如早期死心塌地追隨曹操、後來又因維護漢室而神秘死去的荀彧。

這樣的政治環境就給曹操帶來了很大的麻煩——一方面,作為漢朝的丞相,他可以以中央政府的名義徵辟天下英才而用之;但另一方面,那些來到許昌的賢才,卻又未必願意為他所用。更有甚者,還有一大群人在暗地裡等著看曹操的笑話,甚至打算在他出現危機的時候置之於死地,比如著名的衣帶詔案。

因此,這樣的政治環境就成了限制曹操事業的瓶頸,使他在南征北戰的時候總是要提防自己後院起火。後來曹操封公建國甚至稱魏王,就有這方面的考慮——畢竟,把能為自己所用的人納入一個獨立的國家體系,架空那些和自己唱對台戲的人,才能儘可能地把屋子打掃乾淨。

二、曹操的年齡

從個人層面上來看,曹操在打赤壁之戰時已經五十三歲了,按當時的標準來說已經是一個老人了。人的雄心壯志是會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被消磨的。在三分天下有其二的時候,曹操的志向也許就會被漸漸磨去,可能就會產生一種「我就做到這一步挺好,剩下的交給兒孫去干」的懈怠感。

例如曹操在征張魯後,主簿司馬懿向其建議應該一鼓作氣繼續進攻,直搗劉備老巢。曹操卻不以為然地說了一句很有名的話:「人苦不足,既以得隴,何復望蜀?」

三、時代的背景

以上兩點,都只談到了曹操的個人問題;而整個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大背景,才是真正掣肘他沒能統一天下的底層原因。

中國的社會主導階級,從東漢開始就已經逐漸從貴族社會過渡到了豪族社會。劉秀聯合南陽其他豪族起家定天下,而後又主動將權力與諸豪族之間進行分享。豪族們在接受儒家思想的薰陶後,漸漸變成了通過掌握文化從而控制官場的士族。

這些世家大族通過大量的兼并土地,從而成為了帝國農村的主人。在漢末的亂世之中,士族們紛紛建立塢堡以自衛,這一個個自給自足的小城市成功地抵禦了軍閥們的鐵蹄,卻也成為了三國統治者們最需要解決的問題。最終,士族成功地戰勝了軍閥們所建立的三國,締造了屬於自己的晉朝。

然而士族階級的腐化和墮落是極其迅速的,他們馬上就在一片紙醉金迷中迷失了自我,並且丟掉了大半國土,只能在南方苟且偷生。這些人不僅阻礙了祖逖的北伐,甚至就連本就是桓溫、謝玄的北伐也因士族內部的鬥爭而虎頭蛇尾。就連此後的劉裕,也不得不因為這些士族的牽制而班師回朝,留下了一個永恆的遺憾。

綜上所述,曹操統一天下之志的未遂,既有他個人的原因,更有時代的無奈。魏武何嘗不英雄?只是時勢不我與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