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穀聲中夏令新

唐詩宋詞古詩詞 發佈 2020-06-04T23:15:05+00:00

紛紛紅紫已成塵,布穀聲中夏令新。夾路桑麻行不盡,始知身是太平人。真可謂「節物相催各自新,夏木陰陰正可人」。


《初夏絕句》

宋代·陸遊

紛紛紅紫已成塵,布穀聲中夏令新。


夾路桑麻行不盡,始知身是太平人。


初夏,很愜意的季節,一年中最好的日子。在河湄花間悠然徒步,「槐柳陰初密,簾櫳暑尚微。


陽光,藍天,白雲,飛鳥,蛙鼓,蟲鳴。植物綠得幽深,滿目蔥綠,萬物蓬勃。綠色已經成了主色調,整個天空都被染綠了。河堤外青綠的麥田裡,一穗穗飽滿的麥子,在風裡搖曳。堤坡上薔薇典雅嬌柔,鳶尾花翩然若蝶,還有各色的野花:紅的、紫的、粉的、黃的,像繡在一塊綠色大地毯上的燦爛花紋。真可謂「節物相催各自新,夏木陰陰正可人」。


《鄉村四月》

宋·翁卷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

鄉村四月閒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初夏是炎暑的起始,也是農忙的開始。「小滿十天遍地黃」。這時節,大麥、豌豆已開始收割了,當然,最忙最累的當屬不久後收割小麥。「布穀聲中雨滿犁,催耕不獨野人知」。小時鄉里人叫布穀鳥為「光棍」。奶奶說布穀叫的是:「光棍光棍,鋤地鋤地!」「光棍光棍,割麥割麥!」收完麥子後還要忙上很長時間,玉米、高粱、穀子、黃豆要播種,早苗還有追肥,打藥。記得老人常說,「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夏時之計貴如金」,夏季種莊稼更要抓季節,搶時機,一刻都鬆懈不得。


此刻,如果走進蔬菜大棚里,那也是滿眼的綠。瓜果蔬菜時令新鮮。一畦畦,一架架,一藤藤,黃瓜、青瓜、苦瓜、冬瓜、青椒、青蘿蔔、西葫蘆、豆角、生菜、油菜、捲心菜、小白菜、大白菜新鮮誘人。大棚里沒有春夏秋冬之分。一年四季有的蔬菜,這兒全有。「春從花上去,風過竹間清。」在這兒看一眼,得到的是一份精神的怡然,收穫得是一份清芬的快樂。這兒有煙火生活,更有詩與遠方。


雙燕引雛花下教,一鳩喚婦樹梢鳴。」一陣嘰嘰喳喳的鳥兒鳴叫聲傳來。只見兩隻喜鵲,站在一株高大的桑樹梢頭,帶著一群兒女正在桑園裡習飛覓食。


黃鸝啄紫椹,五月鳴桑枝。」羽翼漸豐的小喜鵲,忽扇著翅膀,從這根枝椏撲騰到另一根樹杈,昂著小小的腦袋,衝著老鳥,模仿父母的腔調,嘰喳,嘰喳,自鳴得意,伶俐乖巧。


《畫眉鳥》

宋·歐陽修

百囀千聲隨意移,山花紅紫樹高低。

始知鎖向金籠聽,不及林間自在啼。


這時,一隻小喜鵲向對面一株樹飛去,或許是體力過弱,或許是小爪過於嬌嫩,沒能抓住枝條,突然掉到樹下。雛鵲受了驚嚇,掙扎了幾次,沒飛起來。任憑爸媽盤旋「喊叫」,它卻呆頭呆腦,縮在地上一動不動了。


我不顧喜鵲夫妻的敵意,慢慢走過去捧起小雛鵲。小雛鵲黑豆似的眼睛裡滿是驚恐,在我手裡亂抖索。喜鵲夫妻嚇壞了,拚命圍著我旋轉低飛,喳喳連聲,聽得出,那嘰喳聲里充滿著絕望的哀鳴。見此,我把捧在手裡的雛鵲向一株小桑樹上輕輕一拋,小喜鵲撲騰著翅膀牢牢地抓住了樹椏。喜鵲夫妻馬上撲了過去。一隻喜鵲用它的尖喙給雛鵲梳理凌亂的羽毛,像是說,「孩子別怕!」另一隻卻用尖喙連連啄雛鵲的小腦袋,雛鵲痛得嘰喳亂叫。這應該是鵲爸爸吧?


我們人是「嚴父慈母」,鳥類也應如此吧。鵲爸爸這是愛子心切,「怒其不爭」呀。由此可見「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人鳥同理,這窩喜鵲的濃濃親情,讓人唏噓感動。


越過一片麥田,伸手采兩穗麥子,放在手裡揉搓,手心痒痒酥酥的,輕輕吹掉糠皮,迫不及待把一撮青青的麥仁填進嘴裡。細細嚼來,漿汁滿口,鮮滑細嫩,香甜清新,這還是童年的味道呀。站在河中小橋上。


橋下,「葉上初陽干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滿河的蓮葉一片翠綠。放眼望去,兩岸,夏花依然絢麗繽紛,桐花搖響一串串紫色的風鈴,迎風吐馨;一朵朵潔白的梔子花,素潔幽雅;清麗宜人的流蘇,「樹覆一寸雪,香飄十里村」;更有浪漫的石榴花,「只待綠蔭芳樹合,蕊珠如火一時開」。它們裝點著這青山綠水,在天地之間盡情的揮灑著悠悠的花香。


初夏雲白風清,村居古樸靜謐,田園清雅旖旎,山水鍾靈毓秀。多想就在河湄亭子下,煮一壺香茗,約二三知己,細細品讀初夏這一闋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婉約淡雅的《清平樂》……


作者:朱少華,莒南縣人,中學高級教師。喜歡寫作。教學論文、散文隨筆、剪紙等作品,散見多家報刊及網絡平台。在徵文及網絡文學作品大賽中多次獲獎。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