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北伐時,孫權最佳的選擇真是偷襲荊州?其實他有更好的選擇

情懷歷史 發佈 2020-03-14T22:21:22+00:00

四最後,《魏略》中記載:「先王以,關羽圍曹仁於樊城,適時孫權稱藩於魏,為了讓孫權安心攻打荊州,於是曹操召張遼及諸軍悉數回救曹仁。由此,在關羽發動襄樊之戰的時候,不僅于禁、徐晃等曹魏五子良將前往救援,鎮守合肥的張遼,也率軍前往支援曹仁。張遼素來知曉曹操的用意,雖然他收到詔令較晚,但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在漢中之戰中擊敗曹操,奪取了漢中之地。而劉備麾下的第一大將關羽,則在同年發布了襄樊之戰。在襄樊之戰中,關羽調集了主力來包圍曹仁鎮守的襄樊。當然,這也給孫權留下了可趁之機。等到關羽和曹魏激戰的時候,孫權下令偷襲荊州。在這場戰役中,呂蒙兵不血刃,襲取關羽鎮守的南郡、零陵、武陵三郡,並成功斬殺了關羽等人。公元220年,曹操上表任命孫權為驃騎將軍、假節兼荊州牧,封南昌侯。



對於孫權來說,背叛孫劉聯盟的這一行為,自然是備受爭議。有人認為,孫權破壞孫劉聯盟,導致劉備勢力元氣大傷,是目光短淺的行為,也有認為,孫權偷襲荊州,擴大了東吳的疆域,是值得肯定的選擇。不過,在筆者看來,關羽北伐時,孫權最佳的選擇不是偷襲荊州,而是攻打此地!

首先,關羽北伐襄樊的時候,三國鼎立的格局已經形成。在魏蜀吳三國中,曹魏一家就占據了10個州左右的地盤了,只有蜀漢和東吳,加起來只有三四個州的疆域。也即在東漢十三州中,曹魏可以一家獨大,蜀漢和東吳聯手,依然遠遠比不上曹魏。因此,蜀漢和東吳自相殘殺,只會讓曹魏坐收漁翁之利,並且導致蜀吳聯盟和曹魏之間的實力差距進一步擴大。在關羽北伐襄樊的時候,孫權偷襲荊州,擴大了疆域,又斬殺了蜀漢五虎上將之首的關羽,確實威震天下。



可是,東吳擴大的疆域,是從蜀漢手中奪取的,也即蜀漢+東吳的整體實力,並沒有因此增加,換而言之,這是一場零和博弈。至於斬殺關羽等行為,只會加劇蜀漢的衰落速度,可謂損傷蜀吳聯盟整體實力的舉動。因此,在筆者看來,在關羽北伐時,孫權最佳的選擇實際上是偷襲合肥,而不是荊州。

一方面,合肥是曹魏的疆域,如果奪走合肥這座要地,不僅也能達到壯大東吳實力的效果,還可以削弱強大的曹魏,這是對蜀吳聯盟都有利的結果。進一步來說,從東吳的角度來看,守江必守淮,只要攻占合肥,才有實現「守江必守淮」的可能。在魏蜀吳三國中,蜀漢有山川之險,東吳有長江之險。但是,在不少歷史學者看來,長江中下游的流速較緩,因此可以橫渡的地方很多,這也使得長江易攻難守。



因為長江的防線實在太長了,進攻方很容易繞過防守方的陣地,找到渡口繞到防守方的側面。所以,在中國古代歷史上,長江作為最後一道防線的作用十分有限。在此基礎上,東吳必須要將淮河流域也納入到自己的勢力範圍內。也即將淮河流域作為第一道防線,長江則作為第二道防線,這樣經過淮河流域防線的阻擋,敵方的進攻很難迅速突破長江防線。

但是,在漢末三國時期,合肥這座重鎮一直在曹魏手中,對於曹魏來說,調集了張遼、李典、樂進等名將來鎮守合肥。從地圖上可以發現,合肥處在長江和淮河之間,就像一個釘子扎到東吳的長江防線,隨時可能撕裂東吳的長江防線,並直接威脅到東吳的都城建鄴(南京)。因此,孫權前後多次進攻合肥,就是希望奪取合肥,並以合肥作為平台來進攻曹魏的淮河流域。



不過,在襄樊之戰時,孫權卻選擇偷襲關羽,奪取荊州。誠然,奪取荊州可謂兵不血刃,沒有付出多少傷亡。但是,奪取荊州並不能實現「守江必守淮」的效果,合肥依然在曹魏手中,東吳的防線依然有被隨時攻破的風險。從長遠來看,合肥之地的價值,自然高於關羽鎮守的荊州三郡。另一方面,在關羽發動襄樊之戰的時候,孫權實際上也獲得了攻打合肥的最佳時機。

最後,《魏略》中記載:「先王(曹操)以(孫)權推誠已驗,軍當引還,故除合肥之守,著南北之信,令權長驅不復後顧。」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關羽圍曹仁於樊城,適時孫權稱藩於魏,為了讓孫權安心攻打荊州,於是曹操召張遼及諸軍悉數回救曹仁。由此,在關羽發動襄樊之戰的時候,不僅于禁、徐晃等曹魏五子良將前往救援,鎮守合肥的張遼,也率軍前往支援曹仁。張遼素來知曉曹操的用意,雖然他收到詔令較晚,但向樊城的進軍速度卻很快。但是,到了公元220年,張遼還沒有到達樊城的時候,關羽因為徐晃和呂蒙的前後夾擊,從而敗退了。於是,張遼又率軍回到了合肥。那麼,非常明顯的是,在張遼前往支援關羽的時候,合肥的防禦實際上處在真空的狀態。



如果可以把握住這一次機會,孫權同樣可以兵不血刃的拿下合肥,進而攻占曹魏的淮河流域。進一步來說,如果孫權真的這麼做的話,關羽一方的壓力也將會明顯減輕,到時曹操也是首尾難以同時兼顧,如果繼續全力對付關羽,孫權可能就要把淮南都給打下來了,如果回訪孫權的話,關羽又可能奪取襄樊。再考慮到當時曹操的身邊狀況,這對於曹魏勢力來說,可謂一次重大的危機了。因此,在關羽北伐襄樊的時候,孫權完全擁有更好的選擇,可惜他果斷放棄了,選擇偷襲荊州,讓蜀漢和東吳自相殘殺,進而讓曹魏坐收漁翁之利,也因此失去了實現「構築江淮防線」的良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