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管不住自己?這可能是「意志力」缺乏了,家長試試這樣引導

小鴻兒媽媽 發佈 2020-06-10T20:11:15+00:00

但是家長們會發現,無論哪個階段把孩子送進班級體中,他們總會不由自主地「動手動腳」,也就是說,孩子們在課堂上不安分,這是怎麼了?

文 | 小鴻兒媽媽(此文為原創 ,版權歸屬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世上無難事,只畏有心人。有心之人,即立志之堅午也,志堅則不畏事之不成。——任弼時

學齡前兒童都會在上學之前進行一定的學習,比如興趣小課堂,動腦遊戲課堂等。

但是家長們會發現,無論哪個階段把孩子送進班級體中,他們總會不由自主地「動手動腳」,也就是說,孩子們在課堂上不安分,這是怎麼了?孩子管不住自己,多半是缺乏了意志力。

弟弟幼兒園小班的時候經常因為上課的問題被老師「請家長」,由於他上課的時候比較好動,聽不了一會兒就開始找別的小朋友聊天了,老師提醒過後會好一些,但是沒過多久,弟弟就像是忘了一樣,繼續做自己的事情。

為此,媽媽經常偷偷去幼兒園觀望,看看弟弟到底有沒有在認真跟著老師上課,完成任務。

許多家長都發現了,在孩子成長的階段中,尤其是學習的初階段,他們都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有的是好動,有的是走神,總之都不利於孩子精力的投入。

實際上,這不是孩子自己不想「安分」一些,而是因為「意志力」不夠。

一、什麼是意志力

意志力指的是一種決定達到某種目的而產生的心理力量,人們通常把它視作一種能量。所以,意志力包括下決心的決斷力,還有用來感悟理解的感受力,亦或是進行構想的想像力,這些共同構成了「意志力」的內容。

在心理學研究當中,意志力有靜態與動態兩個方面。一方面,它是引導個體行動的力量,另一方面,它又是人們在這些行動中的行為,二者彼此構成了「靜態與動態的轉變、結合」。

比如說,當一個人能夠當一個人產生完成某件事情的決心時,此時會被認為擁有了意志力,而這個時候的意志力是靜態的,其意志力的特性,需要通過他的決心或行動的力度、持久性來體現出來。

由此一來,在這一過程中所展現出來的意志力就變為了動態的意志力。

所以,意志力的產生與強化可以依靠後天的學習與訓練完成,它與人的種種精神理解不可分割,能夠對個體產生巨大影響。

二、意志力越強的孩子越自律

人的大腦是我們在世界中獲得成功的唯一動力,而意志力則是大腦發揮作用的重要引力,意志力的存在,可以幫助大腦思維高速運轉,克服眼前的障礙。

所以說,越意志力強的孩子會表現的更為自律,因為他們對自我大腦及行為的控制力更強。

正如羅伊斯所言:「從某種意義上說,意志力通常是指我們全部的精神生活,而正是這種精神生活在引導著我們行為的方方面面。」一個人的自律品質,由此而來。

三、如何讓孩子養成較強的意志力?

1、主動克服

當意志力應用於積極向上的目標時,他的威力會勝過生活中的陋習。

所以,當孩子出現上課的時候注意力不集中、總是做小動作的問題,我們需要告訴孩子,這個問題的存在不應該,從思想意識上主動克服,在行為中加以約束,引導孩子不斷堅持。

這也是為什麼21天習慣養成法會被人推崇,正是因為意志力的不斷重複,讓行為和思維都變成了一種習慣。

2、下定決心

如果孩子在堅持的時候不斷動搖,那麼最後的結果肯定是不盡如人意的。

所以,在意志力的加強訓練里,「決心」的影響力很大,有的人屬於「慢性決策者「,他們知道自己不該做,但是遲遲不能做出改變,這不是意志力強的人應該做的事情。

所以,為了讓孩子下定決心,家長可以同孩子一起設定目標,規定期限。用堅持增強意志力,再用意志力推動個體行為的持續。

3、樹立明確目標

目標的明確目的之一在於,可以讓孩子很清晰的看到自己應該做什麼。有時孩子也會無奈,表示他們也不想這樣,所以這種局面的改變,需要一定的條件與方向,明確的目標就是一種方向。

把制定的計劃細節化,不要用「我今天一定要做好」這樣的目標,而是「我今天一定要做到30分鐘專注寫作業」。

空洞的計劃總是會給人偷看的藉口,明確的安排可以讓人更好的完成該項目標,提高意志力。

管不住自己的孩子通常是意志力出現了問題,家長早知道早引導。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我是小鴻兒媽媽,是一名2歲寶寶的媽媽,也是一名高級育嬰師。

有關更多的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分享給更多的人,別忘了點讚 + 轉發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