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時評丨母親當街打罵女兒:對家暴的處罰不應止於批評教育

東方網 發佈 2020-06-10T08:37:12+00:00

近日,一段女子當街用自行車撞擊並掌摑一小女孩的視頻在網絡瘋傳,引起網友們極大的關注和轉發。6月5日,該女子因其女兒擾亂課堂紀律、與學生發生糾紛被學校兩次約談而氣憤,於是對女兒進行打罵體罰。

作者:王奕菲 選稿:郁婷藶

  近日,一段女子當街用自行車撞擊並掌摑一小女孩的視頻在網絡瘋傳,引起網友們極大的關注和轉發。經警方核實,視頻中的成年女子與小女孩系母女關係。6月5日,該女子因其女兒擾亂課堂紀律、與學生發生糾紛被學校兩次約談而氣憤,於是對女兒進行打罵體罰。目前,警方已對該女子進行批評教育,責令其帶女兒前往醫院就診。該女子表示已認識到錯誤,以後堅決改正。(6月8日中國新聞網)

  視頻中女子用車撞擊、掌摑小女孩的力度,讓人看了很難相信這是一個母親對女兒的作為。這位母親可以因為女兒被學校約談就當街打罵體罰女兒,誰又能保證她不會因視頻引起如此巨大的輿論而向女兒再次揮拳?作為典型的家庭成員暴力事件,批評教育的處置方式真的能夠扼殺家庭暴力於無形嗎?

  家庭暴力造成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它不僅會對身體造成傷害,其導致的心理創傷更是持續且難以彌補的。今年4月,黑龍江一4歲女童被父親及其同居女友虐待、毆打至重傷二級,昏迷一個多月方才甦醒。視頻中母親體罰女兒的行為,勢必會給小女孩的心理埋下陰影,甚至會影響孩子以後的健康成長。

  今年兩會期間,有政協委員提出議題:父母需學習相關課程,「持證上崗」,引發了網友熱議。這樣的提議雖然聽起來有些令人哭笑不得,但不得不承認,現在的一些家長連為人父母的及格線都沒有達到,

  對孩子拳腳相向的父母聲稱他們懂得如何教育孩子,這看起來就像是掩耳盜鈴。

  如果說成為父母需「持證上崗」有可能成為現實,那是否也可以讓不及格的父母付出比接受批評教育更為深刻的代價。「棍棒底下出孝子」仿佛已經成為很多家長教育孩子的真理信條,但家庭暴力糾紛卻往往因為成員間關係的親密性而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但這樣無異於是揚湯止沸,並不能真正還給孩子一個健康良好的成長環境。

  懲罰措施也可以是靈活的。除了法律的規定,社會可以建立更加人性化的規則。如讓父母和孩子進行短暫的角色互換,感受孩子在面對苛責的心情。懲罰父母的目的不是讓他們再將怨氣歸結到孩子身上,由此陷入惡性循環,而是讓他們真正明白家長這個角色所蘊含的意義,踐行父母應當承擔的責任。

  

* 以上只是作者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