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季節劇毒鵝膏菌正在瘋長!這種特徵的蘑菇千萬不能採食

晨邵陽 發佈 2020-06-13T00:51:55+00:00

據湖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專門從事毒蘑菇研究的教授陳作紅介紹,在我國,導致中毒死亡的70%是由鵝膏菌屬中的種類所引起,劇毒鵝膏菌是毒蘑菇中比較好識別和區分的,它同時具有菌蓋、菌柄、菌環和菌托,通俗地說,就是「頭上戴帽、腰間系裙、腳上還穿鞋」的蘑菇就是鵝膏菌,這類蘑菇大部分是有毒的,因此,凡是「頭上戴帽、腰間系裙、腳上還穿鞋」的蘑菇千萬不能採食。

「頭上戴帽、腰間系裙、腳上還穿鞋」的蘑菇就是鵝膏菌。

紅網時刻記者 劉璇 長沙報導

6月份,雨水多,氣溫逐漸升高,為野外蘑菇的生長提供了充足養分,湖南進入野生蘑菇中毒高發期。特別是灰花紋鵝膏菌等劇毒蘑菇在省內多地生長活躍,有不明真相的群眾因誤采誤食而引發中毒。

僅6月1日一天,湖南在道縣、冷水灘等地相繼報告5起誤采誤食有毒野生蘑菇中毒事件。

據湖南省疾控中心食源性疾病監測顯示:近5年來,全省發生野生蘑菇中毒1000餘起,發病人數3700餘人,死亡74人,均為誤采誤食有毒野生蘑菇所致。

野生菌味道鮮美,但亂采亂食,一定會讓你悔青腸子。

6月初,湖南相繼報告5起誤采誤食有毒野生蘑菇中毒事件。

6-7月的湖南鵝膏菌生長旺盛

野生蘑菇一年四季都有生長,但在我國南方地區,主要的生長季節在6-9月份,毒蘑菇生長的季節也主要集中在6-9月份。例如,在廣東,劇毒鵝膏菌3月份就開始出現,但在湖南,劇毒的鵝膏菌主要集中在6-7月份生長、亞稀褶紅菇集中在7-8月份生長。

就目前湖南來說,劇毒的鵝膏菌正在瘋狂生長。

據湖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專門從事毒蘑菇研究的教授陳作紅介紹,在我國,導致中毒死亡的70%是由鵝膏菌屬中的種類所引起,劇毒鵝膏菌是毒蘑菇中比較好識別和區分的,它同時具有菌蓋、菌柄、菌環和菌托,通俗地說,就是「頭上戴帽(指有菌蓋)、腰間系裙(指有菌環)、腳上還穿鞋(指有菌托)」的蘑菇就是鵝膏菌,這類蘑菇大部分是有毒的,因此,凡是「頭上戴帽、腰間系裙、腳上還穿鞋」的蘑菇千萬不能採食。

無毒鵝膏菌和有毒鵝膏菌的區別。

紅黃鵝膏菌和黃蓋鵝膏菌的區別。

「孫悟空」的火眼金睛也難辨野生蘑菇有毒無毒

避免野生蘑菇中毒的最好方法,就是不採不食。因為還有相當一部分野生蘑菇,即使你是「孫悟空」,火眼金睛也難辨有毒無毒。

陳作紅提醒,網上流傳的民間鑑別毒蘑菇的方法,是存在一定誤區的。

有人認為,顏色鮮艷的蘑菇有毒,顏色普通的蘑菇沒毒。事實上我國的一些劇毒蘑菇,如灰花紋鵝膏菌、亞稀褶紅菇都是灰色的,致命鵝膏菌、裂皮鵝膏菌都是純白色的。

還有民間的「土方法」說,蘑菇跟大蒜、大米、銀器、瓷片等一起煮,顏色變黑有毒,沒變顏色就無毒。這種說法也是錯誤的,我國的一些劇毒蘑菇跟大蒜、大米一起煮,大蒜、大米的顏色並不變黑。

還有人想當然地認為,生蟲、生蛆的蘑菇沒毒。其實很多昆蟲、動物對毒素的吸收與作用跟人是不一樣的。劇毒的鵝膏菌成熟爛掉後很容易生蟲,生蛆。甚至劇毒的鵝膏菌經口服餵養小白鼠,小鼠都不會死。

還有一種說法,受傷變色或者有分泌物的蘑菇有毒。其實受傷變色或者有乳汁流出是很多科屬例如牛肝菌科、紅菇科的一個特徵,實際上,牛肝菌科和紅菇科的很多種類是可以食用的,因此,不能憑受傷變色或者有分泌物來判斷蘑菇是否有毒。

另外,有人覺得,長在潮濕處或家畜糞便上的蘑菇有毒,長在松樹下等清潔地方的蘑菇無毒。這種想法也是錯誤的,蘑菇的有毒無毒與生長環境沒有關係,因為有毒蘑菇與其他蘑菇生長的環境是一樣的。

「不要相信民間所謂的鑑別毒蘑菇的方法,都不靠譜,很多毒蘑菇跟可食的蘑菇形態極其相似,肉眼難辨。」陳作紅說。

拍照發朋友圈也許能救下一命

湖南省疾控中心專家支招,如果一定要吃野生蘑菇,在吃之前,最好先拍個照,發個朋友圈,留下野生蘑菇照片,以防萬一中毒便於醫生救治。

但是野生蘑菇最好不要給小孩、老人吃,省內蘑菇中毒60歲及以上老人占20%,該年齡組病死率最高為4.76%。

吃野生蘑菇的同時,不要喝酒,誤食有毒野生蘑菇同時喝酒會加快毒素的擴散和吸收。也不要吃太多種,如誤食多種有毒蘑菇,不利於治療。一次不要吃太多量,每個人體質每一樣,耐受力也不一樣。

最後,如誤食野生毒菌,中毒後千萬不能大意,一定要第一時間去醫院檢查和及時治療。陳作紅特別提醒,凡是誤食後有潛伏期在6小時以上的,也就是說吃了蘑菇後6小時才出現嘔吐、腹瀉等胃腸型症狀的,一定要及時送至大醫院去治療。因為肯定是誤食了含有劇毒鵝膏菌的種類,會導致急性肝損害,如果不及時治療,會錯過最佳治療時機,帶來不可挽回的損失。

【來源:紅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