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浙江人寫不來散文,金庸說出兩位浙江文人,能讓人服氣嗎?

美詩美文的世界 發佈 2020-06-13T03:54:36+00:00

文人相輕的事,不管什麼時候,都會存在,要不然當年杜甫也不會氣得寫下「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之所以說這些,是因為本期我們要提到一個頗有爭議性的文人:余秋雨。關於余秋雨,不管是在咱們讀者圈裡,還是文化圈內,都有截然相反的兩種評價。

文人相輕的事,不管什麼時候,都會存在,要不然當年杜甫也不會氣得寫下「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之所以說這些,是因為本期我們要提到一個頗有爭議性的文人:余秋雨。

關於余秋雨,不管是在咱們讀者圈裡,還是文化圈內,都有截然相反的兩種評價。

咱們先說普通網友,喜歡他的人認為他是當代文壇的頂樑柱之一,大家對他的喜愛最明顯的表現就是愛買他的書。只要去各大書店逛一圈,就會發現多數書店都把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放在了醒目位置。文化類書籍,能成為暢銷書,實屬不易。不喜歡的人,當然也是很多的,北大的一位學生當年更是寫了篇《余秋雨你為什麼不懺悔》,得到了不少人的支持。

在文化圈內,也有兩種聲音。王朔、易中天,當年都曾和余秋雨掐上了。王朔在博客上,直接說余秋雨的作品內容空洞。易中天也是不客氣,在微博上和他槓上了。當然,這事後來都以余秋雨的不再理會划上了句號。而推崇他的文化名人,也是不少的,大家看看以下兩位的說法:

賈平凹:這樣的人才百年難得,歷史將會敬重

余光中:中國散文,在朱自清和錢鍾書之後,出了余秋雨。

賈平凹和余光中,咱們都比較熟悉,都是文壇響噹噹的人物。賈平凹擅長寫小說,余光中擅長寫詩,但在散文領域這二位都推崇余秋雨。雖然這二位把他捧得夠高,但在筆者看來,最有意思的評價來自於金庸先生。

金庸先生曾公開表示,當年北京曾有一位年輕人為了調侃他,硬是說浙江人不會寫散文。這當然讓金庸頗為不爽,於是他便說出了兩位浙江的文化名人,他說的是:浙江人里還有魯迅和余秋雨。從這話看得出來,金庸先生是很謙遜的。人家說他寫不來散文,他也並不否認這一點,就沖這種態度就值得我們為他點讚。

但重點是,他說的這兩位浙江文化名人,能否讓大家服氣?第一位大伽魯迅先生自然不用多說,他的經典散文太多了,其散文集《野草》和《朝花夕拾》至今仍是當代文人很難企及的作品。

第二位就是余秋雨,他是否能和魯迅一樣,成為浙江文化圈的驕傲,咱們用事實說話,來賞析一首余秋雨的兩段散文:

以上出自余秋雨的散文《夜雨詩意》,是他在讀完唐代大詩人李商隱的《夜雨寄北》一文後所寫。李商隱的原詩是: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多年來,這首詩到底是愛情詩,還是親情或友情詩,暫無定論,但更多人願意將其當情詩解讀。而余秋雨對他的解讀,顯然比一般人更加深邃。從這首詠雨詩中,余秋雨想到了千年文壇中許多場雨。正如他在文中所言,這些雨成為了屬於我們的文化記憶。

通過對余秋雨這段文字的品讀,我們不難發現兩點:首先,他對藏在各種文化符號中的意境,是有極深的理解的,而且這些理解是多角度的,有文學的角度,有歷史的角度,他就像一個文化的旅者;其次,他對文字的運用能力是極強的,這兩段文字中運用了數個排比句式,讀來朗朗上口,這就是高級的散文式語言。所以個人認為,憑這樣的文字,金庸說浙江文化圈有魯迅和余秋雨,是說得過去的。

我們得承認余秋雨是一個挺有爭議的文人,但他在文化圈的地位卻又是不容忽視的。1991年,余秋雨為了寫這本書毅然辭職,走出書齋,開始了文化苦旅。這篇《夜雨詩意》正是余秋雨經典著作《文化苦旅》中的一篇。在《文化苦旅》中還有多篇水平不輸此文的作品,自1992年首次出版以來,它就受到了無數讀者的喜愛。《文化苦旅》共有37篇散文組成,大家若是有興趣,可以考慮直接點下面的卡片購買。


這兩套書中第一個是單獨的《文化苦旅》,這本書在過去20多年裡收穫了無數讚譽,拿下了不少文壇大獎。而且最重要的是,它是一本老少皆宜的作品。走進社會的我們,可以通過它了解我們的文化脈絡;而在校的學生們,讀它也能在文字水平上有所提高。

第二個是《文化苦旅》和《中國文脈》、《千年一嘆》、《行者無疆》放在一起的4冊書。如果希望余秋雨的文字有更深刻的理解,覺得讀《文化苦旅》還不夠過癮的話,可以考慮4冊書一起購買。因為這4冊書其實是一個體系,都是余秋雨對文化的不同理解,可以互相補充來讀。#618好物趨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