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讀丨《西遊記》里,與人相處的3條潛規則

人民日報社民生周刊 發佈 2020-06-14T04:08:04+00:00

人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對所見之人,所遇之事,都有不同的感受和體會。幼時看《西遊記》是看降妖和除魔,成年後再看《西遊記》,卻能從中悟出諸多人情和世故。

綠標 收聽朗讀音頻

文/民生周刊

人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對所見之人,所遇之事,都有不同的感受和體會。

幼時看《西遊記》是看降妖和除魔,成年後再看《西遊記》,卻能從中悟出諸多人情和世故。

不要故意賣弄炫耀

在《西遊記》第二回中,菩提祖師瞞著其他弟子,將長生之道、七十二般變化以及飛舉騰雲之法等都傳給孫悟空。

有一天,眾人在松樹下,有人套悟空的話說:「師父交給你的躲三災變化之法,可都會麼?」誰知悟空得意地笑道:「不瞞諸兄長說,一則是師父傳授,二來也是我晝夜殷勤,那幾般兒都會了。」

為了證明自己,他立馬捻著訣,念動咒語,搖身一變,就變做一棵松樹。就在大家都在拍手叫好時,驚動了菩提祖師。

菩提祖師知道後,叫來孫悟空對他說:「我問你弄甚麼精神,變甚麼松樹?這個工夫,可好在人前賣弄?假如你見別人有,不要求他?別人見你有,必然求你。你若畏禍,卻要傳他;若不傳他,必然加害,你之性命又不可保。」

於是菩提祖師一怒之下,將孫悟空趕走了。當時孫悟空心裡還有些不服,並沒有體會到此中的良苦用心。

有一句話說:「聰明人多斂藏,愚鈍者常炫耀。」

無論是錢財,還是名利,亦或優於他人之長,人都要儘量學會低調,不要故意去顯擺,賣弄和炫耀。

因為人性常常經不起誘惑和考驗,若你引起了他人的嫉妒之心,就會為自己招來無數麻煩和禍患。

不要輕易得罪他人

在《西遊記》里有個讓人印象深刻的角色——紅孩兒。

他聽說吃唐僧肉可以長生不老,於是假扮成一個受難的孩童,把自己捆在樹上,好引來唐僧的搭救。後來他用一股狂風捲走了唐僧。孫悟空為了救師傅,去請觀音幫忙,收了紅孩兒。

在第五十三章中,唐僧因誤飲了子母河水,腹疼成胎。於是孫悟空去解陽山,求得井水,以解胎氣。

當孫悟空到了時,那泉的主人知道了孫悟空的真實身份,沒好氣地說:「你可曾會著一個聖嬰大王,它是我之舍侄,我乃牛魔王的兄弟,前者家兄處有信來報我,稱說唐三藏的大徒弟孫悟空憊懶,將他害了。我這裡正沒處尋你報仇,你倒來尋我,還要甚麼水哩!」

在第五十九章中,唐僧師徒,在取經的路上,難過火焰山,於是孫悟空去求鐵扇公主的芭蕉扇用。

當時孫悟空提到,自己與牛魔王曾結義,並以嫂嫂稱呼鐵扇公主,甚至還作了揖,但鐵扇公主並不買帳。她怒言:「我兒是號山枯松澗火雲洞聖嬰大王紅孩兒,被你傾了。我們正沒處尋你報仇,你今上門納命,我肯饒你!」

雖說紅孩兒有錯在先,並且他也在觀音那裡成了善財童子,但從此孫悟空就與紅孩兒有關的親朋好友結上了仇。

有一句話:「冤家宜解,不宜結。」小說中講的是故事,折射出的是現實生活。許多時刻,我們儘量以和為貴,不要輕易去結怨結仇。

有時看似堵了別人的退路,其實是堵了自己的出路。看似是給了別人挖了坑,但其實也是給自己留下了禍根。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常常是留其一線,日後才好相見。

不要輕易許下諾言

《西遊記》第九十九章中,原本唐僧師徒,已經取到了真經,在回去的路上,遇到了一條大河,四無人跡,又沒舟船。

正在這時,出現了一個當年的老黿,它過來馱著他們,躧波踏浪,行經多半日,將次天晚,好近東岸,老黿忽然問曰:「老師父,我向年曾央到西方見我佛如來,與我問聲歸著之事,還有多少年壽,果曾問否?」

原來唐僧自到西天玉真觀沐浴,凌雲渡脫胎,步上靈山,專心拜佛及參諸佛菩薩聖僧等眾,意念只在取經,他事一毫不理,所以不曾問得老黿年壽,無言可答,卻又不敢欺,打誑語,沉吟半晌,不曾答應。

老黿即知不曾替問,他就將身一幌,唿喇淬下水去,把他四眾連馬並經,通皆落水。

有一句古話:「言不輕信,諾不輕許。」

其實,在生活中,對我們自己做不到或沒有把握的事,就不要輕易去承諾他人。如果承諾了,就要放在心上去做到。

不要輕易去敷衍別人,無論你是有意,還是無心,一旦你失言,輕則失去別人對你的信任,重則給自己帶來後患。

其實,在《西遊記》里,每一個人物,每一個角色,甚至每一次遇劫,無不包含著,諸多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之道。

不要故意賣弄炫耀,能避禍和免災。不輕易得罪人,能拓寬自己的人脈和前途。不輕易許諾,能得到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願你我,思之,省之,有則改之。

主播:陳振中

廣播電視台節目主持人,播音員

文章來源:民生周刊(ID:msweekly)整理自溫暖的女子(ID:wennuan-312)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體事業部

「人民名品」

了解不一樣的「人民」國貨,打造非凡的民生「名品」。

「民生周刊」

人民日報社主管主辦 ,中國唯一專注民生的新聞周刊。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