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說歐楷難學?這三點是關鍵,感謝分享轉發

墨之舞書畫 發佈 2020-05-06T18:43:32+00:00

都說歐楷難學,它究竟難在哪裡?以「成」字為例,全字分為六筆寫成,筆筆分離,無連筆現象存在,但若仔細體會每一筆與每一筆間的態勢會發現,無一筆有筆意相脫離的情況。整個運筆呈現出從左向右做迴環狀運動的態勢,這樣的整體筆勢之下,每一筆的出峰則不再是任意而為,都有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因此,在


都說歐楷難學,它究竟難在哪裡?或許我們從歐楷的空間美學去理解,或許對您會有所幫助。


歐楷大致可以概括為外疏內密、喻險於正、左顧右盼三點,這三點也是從章法、結構、筆畫三個基本要素出發,對歐楷的簡單總結。


一、外疏內密


疏與密,講的是筆畫的排列、粗細與留白間的布局關係。


歐楷一般字內空間緊密,又因其楷書斜畫緊結的特徵,橫向筆畫多向上傾斜且較為短促。在一定程度上再次強調了其橫向內部空間的緊密性;其次,由於歐楷字體修長,在縱向上的拉長延伸使得其在縱勢上顯得疏朗,這就形成了橫向與縱向上的疏密對比;另外,歐體字大多將重心放在字的上半部,因此單個字的上下部分往往也形成上緊下松的疏密對比。



歐陽詢還注重通過調整筆畫的粗細來達到單個字和整體之間的平衡。例如「之」字的寫法,歐陽詢將字的上下兩端加粗,中間一筆略細,最後一筆更是可以帶入了疏狂之感,這樣的處理方式避免了整篇布局的疏漏感。



對於筆畫不平衡的字,歐陽詢往往在單薄處用粗獷之筆寫就,保證每一個字用力上的均衡。如「也」字的最後一筆,豎彎刻意後拉且筆畫加粗,保證了整個字左右間的平衡。



除此之外,歐陽詢還刻意將某些字形拔高,例如「在」、「營」等字,但在拔高字形的同時,歐陽詢往往會同時加重用墨,以免造成大而無當的空泛之弊,這樣的細節處理使得通篇都能達到峻拔挺健之感。



歐陽詢善用內撅筆法如:口、 目、月、門、門、周、閣、固,這類字型的兩豎,無論長短,大體成「內擫」狀,即將左右兩豎拉長,且略帶弧度向內收緊。歐陽詢用筆內撅,字體自然多成內斂之勢,加之歐楷布局行距較大,整體自然呈現出外疏內密的效果。


二、寓險於正


歐陽詢的書法,於險勁處求穩定。其《三十六法》的「偏者正之,正者偏之」,最好地證明了歐陽詢追求險勁之書風的前提是「不避險,講求主動「造險」「破險」。 歐體字的「險」是通過筆畫的瘦硬、結體的緊結、空間的敬側來實現的。



從結構上來說,歐楷一般中宮收緊,以加強主筆飽滿程度的方式造成險勢,同時以另一側筆勢的加強或筆畫的加粗來將字重心拉回正中,形成強烈的空間對比,如「我」、「足」、「克」字。歐陽詢對字的結構的處理往往是大小隨形,並在此基礎上或令字畫結密,或依靠位置排布,使人在視覺上造成力的平衡,而不是僅僅將字的空間均勾劃分。



在書法創作中,歐體用筆雖以方為主,但整體字勢卻呈圓形的表現形式,古人稱之為「體方而筆圓」 。真是「歐書用筆,不方不圓,亦方亦圓」。方和圓的運用並不是偶然的,這與中國古典的「天圓地方」的空間觀念相吻合,進一步而言,外圓內方同樣也是中國古人對士人人格修養的要求。


三、顧盼相生


行草書的書寫當中,有「筆斷意連」一說,該說法在楷書的書寫中同樣適用。以「成」字為例,全字分為六筆寫成,筆筆分離,無連筆現象存在,但若仔細體會每一筆與每一筆間的態勢會發現,無一筆有筆意相脫離的情況。



整個運筆呈現出從左向右做迴環狀運動的態勢,這樣的整體筆勢之下,每一筆的出峰則不再是任意而為,都有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因此,在書寫練習的時候,不能將每一筆單獨臨摹, 而要把每一筆放在整個字當中去完成,注意筆畫與筆畫之間的呼應,充分理解歐楷中講求「顧盼相生」的真切含義。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