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秋雨綿綿的中秋之夜,沒有月光將我的夢想照亮

山楓說文化與歷史 發佈 2021-09-21T02:26:35+00:00

中秋節,在大唐初年,正式成為成為官方認定的全國性節日,當時大多是貴族、官員、文人過中秋,賞月,玩月,詠月,老百姓的參與感並不太強。

中秋節,在大唐初年,正式成為官方認定的全國性節日,當時大多是貴族、官員、文人過中秋,賞月,玩月,詠月,老百姓的參與感並不太強。到了宋朝,過中秋節的習俗在民間大興,成為僅次於春節的重要節日。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中這樣記載中秋盛況:「中秋夜,貴家結飾台榭,民間爭占酒樓玩月」;「弦重鼎沸,近內延居民,深夜逢聞笙芋之聲,宛如雲外。夜市駢闐,至於通曉」。

中秋節的主角自然是月亮,然而天有不測風雲,如果中秋那天恰逢陰雨天,又當如何?沒有月亮的中秋節,是不是多少會有落寞的感覺?

憶對中秋丹桂叢。花在杯中。月在杯中。今宵樓上一尊同。雲濕紗窗。雨濕紗窗。

渾欲乘風問化工。路也難通。信也難通。滿堂唯有燭花紅。杯且從容。歌且從容。

這首詞,記述的就是沒有月亮的中秋節,名為《一剪梅·中秋無月》,作者是詞中之龍——辛棄疾。

提起「一剪梅」,你第一時間想起的是什麼?悠揚的樂曲聲中,費玉清四十五度角斜望天:「雪花飄飄北風蕭蕭,天地一片蒼茫,一剪寒梅傲立雪中,只為伊人飄香……」其實「一剪梅」是一個詞牌名,出自北宋「婉約派」宗師兼美男周邦彥詞中的「一剪梅花萬樣嬌」。

「憶對中秋丹桂叢。花在杯中。月在杯中。」丹桂,指的是桂花樹,道家奇書《淮南子》中說,「月中有桂樹」,所以又將「丹桂」作為月亮的代稱。這三句詞的意思是:憶起昔日的中秋夜,我在芳香的桂花叢下。花影映在酒杯中。月亮映在酒杯中。

上片前三句,首先開啟回憶模式。去年的中秋佳節,月明星稀,月華如水,清風徐來,丹桂飄香。桂花樹下,辛棄疾把酒賞月,花影映入酒杯之中,月亮的影子也投射入酒杯之中,顯得歲月靜好,意境空靈,悠然自得。

「花在杯中」,這句詩的含義其實相當豐富,可以直接理解為花映在杯中,但還有更深一層意思。中秋節,賞桂花,喝的不是普通的酒,而是桂花酒。桂花的花瓣就漂浮在金黃色的酒液之中,這是實實在在的「花在杯中」了。虛實相間,顯示出辛稼軒的玲瓏心思,生花妙筆。

「今宵樓上一尊同。雲濕紗窗。雨濕紗窗。」尊,這裡是通「樽」,指的是酒杯。這三句詞的意思是:今夜在高樓上一樣舉起了酒杯,可惜雲霧浸濕了紗窗,雨水打濕了紗窗。

這三句轉為寫實,當下之景。人還是辛棄疾,一樣舉起了盛滿桂花酒的金樽。為什麼憋在樓內不出去賞月?因為雨水、雲霧打濕了窗紗,中秋逢夜雨,哪裡會有月光?從「雨濕紗窗」可以看出,那個中秋之夜,不僅有雨還有風。因為風挾著雨才能打濕窗紗。夜裡的秋風,秋雨,更易惹人愁思,愁腸百結,所以「秋風秋雨愁煞人」(秋瑾)。

「渾欲乘風問化工。路也難通。信也難通。」化工,並不是指化學工業,化工廠。在古漢語中,「化工」經常用來指自然的造化者,主宰天地的造物者。例如:元稹《春蟬》詩:「作詩憐化工,不遣春蟬生。」渾欲,簡直要。這三句詞的意思是:我簡直要乘著風飛到天上去質問天公,可嘆天路難通,送信也難達。

下片開啟抒情(抱怨)模式。「渾欲」這三句,從表面上看,是作者想賞月不得,倍感鬱悶,急得想乘風飛上天問問「化工」為什麼要讓烏雲遮蔽了明月?但我們需要向更深一層去解讀:結合辛棄疾的遭遇,這個「化工」其實暗指南宋皇帝。「路也難通」,北伐抗金,收復失地的路走不通;「信也難通」,積極向朝廷獻言獻策,籌劃軍略,皇帝還是不聽。怎麼辦?怎麼辦???

「滿堂唯有燭花紅。杯且從容。歌且從容。」從容,悠閒舒緩,不慌不忙。這三句詞的意思是:畫堂里唯有蠟燭高燒,將整個屋子映得通紅。我只能悠閒從容地慢慢喝酒,聽那歌女細細吟唱。

最後這三句看似悠然從容,實則是無可奈何。年年中秋,年華虛度,報國無門,一身武功無用武之地,滿腹經綸只能化作低唱的歌謠。燭影搖紅,更顯淒清;金樽佳釀,借酒澆愁;美人作歌,唱的都是傷心。沒有月亮的中秋夜,實在是太漫長,太落寞了。

這首《一剪梅·中秋無月》構思精巧,多用疊韻,讀來既有歌行體的反覆詠嘆之美,也有迴環繚繞的音韻之美,令人有口含珠玉之感。全詞寫景抒情融為一體,婉曲蘊藉,韻味深長。但是,我個人以為,這首詞的瑕疵之處也正是構思過於精巧,有些雕琢過度,稍顯「匠氣」與「小氣」。雖然算不得辛稼軒詞中一流作品,但仍不失為一篇佳作。

因為辛棄疾是從北方投奔的南宋,所以終其一生,從未真正得到南宋朝廷信任和重用,反而屢遭彈劾,甚至削職閒居很長一段時間。辛棄疾不是一個普通的文人,他是一個文武雙全的英雄,那熾熱的愛國熱情如潮水一般夜夜侵襲著他的思緒。他借著問「化工」為何中秋無月,更是在抒發報國無門、壯志難酬的滿腔憤懣。

可惜,偏安的南宋小朝廷就如同這個沒有月亮的中秋之夜一樣,沒有月光,註定不能將辛棄疾的夢想照亮。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