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島札記53:永遠的莎士比亞

勞月夜聊 發佈 2020-04-26T02:39:52+00:00

剛剛過去的這個世界讀書日熱熱鬧鬧。但是,你確實知道世界讀書日的來歷麼?世界讀書日全稱是「世界圖書與版權日」,又稱「世界圖書日」。最初的創意來自國際出版商協會。1995年11月15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確定,每年4月23日為「世界圖書與版權日」。


剛剛過去的這個世界讀書日熱熱鬧鬧。但是,你確實知道世界讀書日的來歷麼?

世界讀書日全稱是「世界圖書與版權日」,又稱「世界圖書日」。最初的創意來自國際出版商協會。1995年11月15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確定,每年4月23日為「世界圖書與版權日」。因為這一天是莎士比亞和塞萬提斯離開這個世界的日子,同時還是莎士比亞的誕辰。

所以,文瀾讀書島在昨天下午專門策劃了一場莎士比亞悲劇主題分享會。《哈姆雷特》《奧賽羅》《李爾王》《麥克白》合稱「四大悲劇」,是世界戲劇作品的頂峰,英語文學的最佳範例。400多年來,這「四大悲劇」無數次被搬上世界各地的舞台和銀幕,為全世界人民所熟悉。

昨天下午的分享活動由我來為主分享,因為38年前我的大學畢業論文就是研究莎士比亞悲劇的。沒想到,38年後,我還能用這篇畢業論文的觀點來為書友作分享。

我主要從戲劇史的比較,從莎士比亞所處的時代,從作品的具體分析來論證,莎士比亞的悲劇是典型的「性格悲劇」。

所謂「性格悲劇」,指的是造成悲劇的多種因素中性格因素起決定作用的悲劇作品。在世界戲劇史上,悲劇創作經過了3個階段:古希臘的「命運悲劇」,文藝復興時期的「性格悲劇」,十九世紀批判現實主義的「社會悲劇」。把這3個階段進行比較,可以清楚地看出莎士比亞悲劇的個性。

古希臘的「命運悲劇」以索福克勒斯及其劇作《俄狄浦斯王》為代表。俄狄浦斯是作者所描寫的理想的人,理想的君王。他品德出眾、才智超群而又毫無錯誤,只是因為命中注定他要殺父娶母而遭致毀滅。

到了十九世紀,挪威劇作家易卜生的代表作《人民公敵》以其深刻的社會意義震動了當時的戲劇界和整個社會。與索福克勒斯相反,易卜生把社會描寫成造成主人公失敗和毀滅的主要原因。這種帶有強烈批判現實主義色彩的作品,理所應當被稱為「社會悲劇」。

莎士比亞的悲劇則和索福克勒斯、易卜生的悲劇大不相同,其中沒有命運的無所不至的力量,也沒有那麼強烈的社會對個人的影響,有的只是對性格力量的大力渲染。性格,作為人的態度和行為方面的較穩定的心理特徵,常常可以決定一個人的終生事業成敗。莎士比亞悲劇中的主人公就是因為性格上的種種缺陷導致了失敗和毀滅。這正是莎士比亞與戲劇史上的索福克勒斯、易卜生及其他一切劇作家的不同之處。

從十四世紀初但丁的《神曲》之後,歐洲進入了「文藝復興」時期。這個歐洲近代文化的開端時期延續了將近300年,莎士比亞作為文藝復興300年的最高峰結束了這一時期。

文藝復興是以發現、崇仰古希臘、羅馬的文化為開始和標誌的,其中最主要之點又是以發現人為標誌的「人文主義」。從古希臘、羅馬文化中尋找依據,以人的發現來抵抗中世紀的神的萬能,以異教的神(更多的是人的象徵)來對抗教會的神——基督,這就是人文主義者的最主要使命。

在文化思想和時代風尚變化的基礎上,文學與藝術也相應發生了變化。富有生動、獨特性格的藝術形象開始在作品中出現。從《十日談》、《巨人傳》、《坎特伯雷故事集》《唐·吉珂德》一直到莎士比亞,都把塑造人物性格作為最主要的任務,用人物真實、深刻反映當時的時代和社會。

在人文主義思想影響下,莎士比亞的每一部悲劇乃至他的喜劇、歷史劇以及傳奇劇都不外乎是以塑造主人公的性格為主要任務。時代影響了莎士比亞,給莎士比亞灌輸了人文主義的思想,使他寫出了一部部傑出的喜劇、歷史劇、傳奇劇和偉大的性格悲劇,成為近代戲劇的前驅。

莎士比亞作為一位偉大的藝術家,給我們創造了一群光彩奪目的悲劇人物,這些人物所具有的是真正的悲劇性格。

所謂「悲劇性格」,即指人物所具有的性格在特定的戲劇環境裡是必定要遭到悲劇結局的。這種悲劇性格的出現,使戲劇主人公的毀滅趨勢成為必然。儘管有許多偶然因素在加速或延緩主人公的毀滅,但都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決定一切的是悲劇性格。

哈姆萊特,莎士比亞作品中被人研究最多的人物,就是一個極其出色的悲劇性格。他是一個王子,處身於一個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的宮廷里。他的性格非常內向、優柔寡斷,只是沉溺於思想,而不採取行動。這種優柔寡斷、只善於思考不善於行動的性格最終導致他的滅亡,而他的報仇成功倒是很偶然的。

《奧賽羅》也以複雜的悲劇性格著稱於世,而且與哈姆萊特正相反。哈姆萊特在思想上是個巨人,在行動上則是個小孩;而奧賽羅在行動上是個巨人,在思想上則是一個小孩,幾乎還人事不知。

《李爾王》給我們顯示了一個恣肆暴戾的老年暴君的性格。李爾的性格有老年人固執、自信的特點。他的悲慘結局完全是由他自己固執、自信的性格所造成的。他所具有的悲劇性格決定了,總有一天他會悔恨而死,即使考狄莉亞還活著。

《麥克白》給我們的則是一個性格分裂的悲劇人物。麥克白的性格有互相對立的兩個方面,善與惡統一於麥克白身上,使這一形象更為真實、豐滿、立體。女巫和麥克白夫人是麥克白性格暴露的導火線,是悲劇中的一個輔助因素。

歌德在談到《哈姆萊特》時有一個比喻:「這是一棵榭樹栽種在一個寶貴的花盆裡,而這花盆只能種植可愛的花卉。樹根生長,花盆就破碎了。」悲劇主人公就像一個花盆,而他面臨的任務、責任則像一棵榭樹。花盆的「性格」就是只能種花的,倘若要種樹,那麼就不能勝任,只能是樹死盆破了。

悲劇是以其主人公的必然毀滅為主要特徵的。毀滅的原因在命運的,稱為「命運悲劇」;毀滅的原因在社會的,稱為「社會悲劇」;而毀滅的原因在性格的,則稱為「性格悲劇」。反過來,造成悲劇結局的性格,又稱為「悲劇性格」。莎士比亞以他天才的筆力為我們創造了一大批生動活潑的、鮮明特殊的、各具光彩的悲劇性格,成為世界戲劇史上的奇觀,值得一代一代的演員們永遠在舞台上演下去,值得我們作更深入、細緻的研究。

永遠的莎士比亞,永遠的哈姆萊特!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