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鑑別的要點

中國茶文化知識 發佈 2020-01-21T18:53:19+00:00

茶葉優與劣、新與陳、真與假主要是通過感官來鑑別的。不同種類的茶葉外形各異,但一般都是以細密、緊固、光滑、質量等的程度作為衡量標準的,這是共性。

茶葉優與劣、新與陳、真與假主要是通過感官來鑑別的。

一般而言,茶葉質量的感官鑑別都分為兩個階段,即按照先「干看」(即沖泡前鑑別)後「濕看」(即沖泡後鑑別)的順序進行。

「干看」包括了對茶葉的形態、嫩度、色澤、凈度、香氣滋味等五方面指標的體察與目測。不同種類的茶葉外形各異,但一般都是以細密、緊固、光滑、質量等的程度作為衡量標準的,這是共性。接著觀察茶葉的油潤程度、芽尖和白毫的多寡、茶梗、籽、片、末的含量,並由此來判斷茶葉的色澤,嫩度和凈度。最後通過鼻嗅和口嚼來評價茶香是否濃郁,有無苦、澀、霉、焦等異味。

「濕看」則包括了對茶葉沖泡成茶湯後的氣味、湯色、滋味、葉底等四項內容的鑑別。即聞一聞茶湯的香氣是否醇厚濃郁、觀察其色度、亮度和清濁度,品嘗其味道是否醇香甘甜、葉底的色澤、薄厚與軟硬程度等。

歸納上述,綜合得出茶葉審評主要包括以下五點:

外形:茶葉的外形包括色澤在內,為決定茶葉品質的重要因素。審評處形,即檢驗茶葉外形鬆緊、整碎、粗細、輕重、均勻程度及片、梗含量與色澤。

嫩度:茶葉的老嫩與品質有密切關係。凡茶身緊結重實,完整飽滿、芽頭多、有苗鋒的,均表示茶葉嫩、品質好;反之,枯散、碎斷輕飄、粗大者為老茶製成,品質次。

凈度:即正茶內含有梗、片末、朴及其它雜質的程度。

勻度:是指茶葉是否整齊一致,長短粗細相差甚少者為佳。

色澤:凡色澤調和、光滑明亮,油潤鮮艷的,通常稱為原料細嫩,或做工精良的產品,品質優,反之則次。

但,各項識別結果需綜合來評價茶葉質量。

影響茶葉品質的3大因素

溫度對茶葉的香氣、湯色,滋味等都有很大的影響,尤其是在南方的七、八月間,氣溫有時會高達40℃以上,即使茶葉已經乾燥避光貯藏了,也會很快變質,使得綠茶不綠,紅茶不鮮,花茶不香。因此要維持或延長茶葉的保質期,應採用低溫保存,最好能將溫度控制在0~5℃之間。

氧氣對茶葉質量的影響在自然環境的空氣中,含有21%的氧氣。若茶葉不經任何保護就直接存放在自然環境中,它很快就會被氧化,使湯色變紅,甚至變成褐色,茶葉也因此而失去鮮味。所以,目前有些地方採取抽氣充氮、密封貯存的方法來保藏茶葉。

光線對茶葉質量的影響光是一種能量,它能使茶葉內部的某些化學成分發生變化。如果把茶葉放在日光下曬一天,則茶葉的色澤、滋味都會發生比較顯著的變化,從而失去其原有風味和鮮度。因此,茶葉一定要避光貯藏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