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爾蘭國家美術館-4:文藝復興和巴洛克時期的義大利與西班牙名畫

書蟲游世界 發佈 2020-03-10T14:26:24+00:00

上一篇:愛爾蘭國家美術館-3:畢沙羅、雷諾瓦、莫奈,看幾位印象派大咖愛爾蘭國家美術館三層全是歐洲各國的繪畫精品,我們先從18世紀以前的看起。

上一篇:愛爾蘭國家美術館-3:畢沙羅、雷諾瓦、莫奈,看幾位印象派大咖

愛爾蘭國家美術館三層全是歐洲各國的繪畫精品,我們先從18世紀以前的看起。15-16世紀基本是義大利畫家的天下,我看到最早的一幅名氣較大的是拉斐爾的老師佩魯吉諾(Pietro Perugino,1446-1523)1495年繪製的《哀悼死去的基督》。畫面正中是聖母瑪利亞托著剛從十字架上卸下的耶穌基督,福音書作者約翰扶著基督的頭,抹大拉的瑪利亞用雙膝支著基督的腿,兩旁站立的是尼哥底母和亞利馬太的約瑟,他倆幫助聖母埋葬了基督。後面涼廊上的盾徽是收藏此畫的法國貴族在16世紀請人後加上去的。


不遠處是提香的《Ecce Homo》,這個題目我們已看過很多次,意思是你們看這個人。這是畫家七十多歲時創作的作品,用筆速度明顯加快,線條比年輕時的作品顯得更加粗獷。


相比之下,安古索拉(Sofonisba Anguissola,1532-1625)繪製的這幅《法爾尼斯王子》就要細膩得多,尤其服裝的紋路。安古索拉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比較少見的成名的女畫家,雖然她家裡的六姐妹都學習繪畫,但她無疑是最成功的一個。1559年她被推薦到馬德里王宮做王后的侍女兼畫師。這幅畫中的人物是帕爾馬公爵的兒子,當時在西班牙宮廷中接受教育。


丁托列托父子都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名畫家,父親雅各布·丁托列托(Jacopo Tintoretto,1518-1594)名氣更大一些,被稱為16世紀的「威尼斯三傑」之一。其實他的本名不叫丁托列托,這是他給自己起的諢名,意思是「小染工」,因為他家是開染坊的。這幅畫繪製於1575-1580年,畫中人物為一名威尼斯議員。老丁托列托的特點是畫畫既快速又精細,這點讓同行真是既羨慕又嫉妒。


老丁的兒子多米尼克·丁托列托(Domenico Tintoretto,1560-1635)也是位畫家,從小受到父親言傳身教,努力繼承了父親在用色與構圖上的技巧。這幅《威尼斯作為亞得里亞海女王為聖馬可之獅加冕》將他的國家比作亞得里亞海女王,顯示了威尼斯當時在該地區的實力。


拉維妮婭·豐塔納(Lavinia Fontana,1552-1614)被認為是義大利第一位畫女性裸體的女畫家,而且是對著裸體模特畫的。要知道英國直到18世紀都不允許女性進入人體寫生畫室。這幅《示巴女王拜見所羅門》並不涉及裸體,畫中所羅門以曼圖亞公爵貢扎加(Vincenzo Gonzaga,Duke of Mantua,1562-1612)為模特,示巴女王則以他的妻子美第奇的埃萊奧諾拉(Eleonora de' Medici,1567-1611)為模特。繪製這一主題是因為貢扎加家族宣稱自己的祖先是示巴女王的後裔。此畫被美術館官網列為16幅重點關注的作品之一。


另一幅被官網列為重點關注的作品是義大利巴洛克大師卡拉瓦喬(Caravaggio,1571-1610)於1602年繪製的《耶穌被捕》。卡拉瓦喬用強烈的明暗對比突出了畫面的戲劇效果,這也是他慣用的手法。畫中人物只有多半身,顯得與觀眾很近。猶大試圖親吻耶穌以便向士兵暗示誰是他們要抓捕的人。而耶穌甚至沒有分開雙手,表現出對出賣者的極度厭惡。最左邊是約翰正試圖逃離,最右邊舉燈籠的人據推測為彼得,因為他將在未來將基督之光傳向世界。藝術史學家普遍認為這個舉燈籠者就是卡拉瓦喬的自畫像。


再看幾幅西班牙畫家的作品。提到西班牙,首推的當然是埃爾·格雷柯,這裡有一幅他1590年畫的《聖方濟各接受聖痕》。格雷柯喜歡用粗獷濃重的線條勾勒瘦削彎曲的身形或詭異怪誕的風景,這幅畫中的白雲就顯得非常與眾不同,似乎在暗示某種奇蹟的發生。


1492-1659年被稱作西班牙繪畫的「黃金時代」,湧現出多位頗具藝術成就的畫家,其中一位被當時的羅馬藝術家稱為「西班牙小鬼」,他就是深受卡拉瓦喬影響的巴洛克畫家裡貝拉(José de Ribera,1591-1652)。他畫的《聖歐諾菲拉斯》採用的正是卡拉瓦喬的繪畫技法。


最後看幾幅牟利羅的作品,他被稱為「西班牙的聖母畫家」,他繪製的聖母容貌清秀、純潔神聖,目光中總是充滿了慈愛。這幅《聖家族》完成於1640年代,畫面中約瑟夫正將懷裡的小耶穌輕輕遞給瑪利亞,聖母滿含深情地伸手去接。在約瑟夫的身後放著木匠的工具,顯示出這是在約瑟夫工作的地方。


這幅《懺悔的抹大拉》繪於1650年代。抹大拉的瑪利亞在遇到耶穌之前是個妓女,受到耶穌的教化才徹底轉變,因此成為基督教中受教化而洗心革面的代表。

往期精彩: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