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思路不清晰?從「小作文」開始,突破作文思維瓶頸

何捷老師的生動語文課 發佈 2020-05-22T16:16:26+00:00

這裡說的「小作文」就是我一直提倡的「百字作文」。為什麼我們強調「百字作文」,而且強調「百字作文天天寫」?很多教師、父母不理解。總是提出類似的問題:一周能寫兩篇麼?寫三篇呢?

這裡說的「小作文」就是我一直提倡的「百字作文」。為什麼我們強調「百字作文」,而且強調「百字作文天天寫」?很多教師、父母不理解。總是提出類似的問題:一周能寫兩篇麼?寫三篇呢?

每當遇到類似的提問,我總是回答:一周七天,五天上學,就寫五篇,周末有需要,按照教師布置的任務,完成所謂的「大作文」。

而每當我回答時,內心要說的話卻是:寫的篇數是顯性的要求,如果理解了隱蔽其間的「每日寫」的功能與意義,就不會有這樣的疑問了。為什麼強調每日寫?先從之前的「一個學期寫八篇」說起。

一個學期大概有18-20周,寫八篇,平均間隔兩周寫一篇作文,於是,每次寫就很生疏,或許就徹頭徹尾成了「為了寫作文而寫作文」。不僅手生,大腦也不習慣。大腦的遺傳因素中,原本沒有「寫作」這一環。寫作是人類文明的產物,而我們的祖先在荒野上求生,大腦最重要的功能是控制肢體活動以應對自然。而後來,寫作成為文明的標誌,植入到我們的意識之中,成為大腦必須適應的全新功能。但相對於漫長的演化過程而言,是短暫的。也就是說——要好好寫,寫得好,大腦本身也要適應,也要學習。

學什麼?適應什麼?要學習去適應寫作本身的規律。預寫-起草-修改-校正-發表。寫作本身就需要經歷這五個環節,完成全過程的推進。而在每一個環節中,大腦要做的事不一樣。我們的左右腦分工不同,發展都不均衡。左腦以分析和邏輯思維見長,寫作中,更多負責行文的有序,情節的推演,人物關係的安排,結局的設定。而右腦則天馬行空,負責讓靈感迸發。左腦運轉基於事實,右腦運轉基於圖形與感受。這也正是有的人很有想法,卻無法表達,也許是過於依賴右腦,卻慵懶於邀請左腦參與合謀;有的人寫得清楚,文字卻也索然無味,也許是左腦過於強勢,阻止、遏制了隨時產生出來的靈感。

說到靈感來襲,百字作文中處處都有:

稱貓 / 劉安雅


小怡送給我一隻小貓,特別可愛:它有一身五彩斑斕的絨毛;耳朵和眼睛靈活得不得了;全身都小巧玲瓏的。

我十分喜歡這隻小貓,養著它像「祖宗」一樣供著,給它最好的吃食,給它最好的玩具……過了一個月,小貓被養得更加圓潤可愛了。小怡來看望小貓了。她看到小貓比以前更加清秀漂亮了,就開心地對我說:「我們來稱一下小貓的體重吧。」「好啊!」我欣喜地說。

過了一會兒,我拿來了一台電子秤,剛把小貓放上去,小貓就調皮地跑開了。小怡靈機一動,想了個辦法。她抱起小貓,站上秤一稱,26千克!她又放下小貓,稱了稱自己,24千克。「小貓2千克啦!」小怡和我都舒心地笑了。

此文雖短,創意卻豐富,而且,也經歷了寫作的整個流程,經歷了大腦的協作。根據美國作家凱蒂·維蘭德在他的《小說的骨架》一書中的描述,寫作中左右腦的分工,具體到每個環節,大致是這樣的——

預 寫

預寫環節,是對即將寫作的文章的構思。構思主要是一項右腦活動。其實,當我們有一個思路的時候,甚至自己都無法解釋靈感的來源。其實也不必解釋,因為靈感就是深植於潛意識中,也許因為某個影像,某次感受,某個具體時間就能刺激出來。預寫構思之時,作者需要右腦尋找或者等待靈感降臨。

起 草

起草,要條分縷析,按部就班,此刻,左腦開始漸入佳境,逐步主持工作。例如,根據之前的設定,用文字逐一傾吐出那些還算朦朧模糊的想法,再次去分析、支撐它們,以確保讀者能通過文字理解作者的思維。同時,還要處理不斷冒出來的右腦靈感,協調並融入到左腦既定的程序表達中,讓文字不斷有新意,有靈性。熟悉起草過程的作者,能融合左右腦,即能順利推進,又不會拒絕隨時造訪的創意。

修改與校正

修改與校正環節,意味著左腦理性思維的又一次回歸。有的作家特彆強調列提綱,做修改。因為在創作時,右腦天馬行空,自由書寫繽紛創意:修改時,左腦則要做好善後工作,修剪多餘的枝葉,理清思路。的確,寫百字作文,也強調預先構思,之後的修改過程,應該認定為一種思維過程,其消耗的大腦能量,絕對不比構思與起草時少。

發 表

到了發表環節,作者要應對讀者的各種提問,交流信息,交換感受,獲得全新思路。此時,右腦又到了活躍的時候。

到此,有一個概念凸顯出來——腦迴路。

從右腦到左腦,從左腦回到右腦,左右腦的信息協同,構成一個循環流暢的通道。每次寫,腦迴路都得到疏通。左右腦切換,協作,互助,形成一種類似於條件反射的快速反應。因此,在小學初步學習寫作的初級階段,寫的頻數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寫的質量。頻數高,腦迴路通暢,通暢的迴路,有助於產生通暢的文路。

百字作文天天寫,就是讓「腦迴路」變得清晰通暢的最佳方法。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百字雖短,但每寫一篇,也要經歷預寫-起草-修改-校正-發表五個環節。而且,短小的百字,讓這五個環節的推演節奏變得更加快捷。快節奏有助於思維的活躍,讓流程中左右腦的協作變得更加頻繁與習慣。這樣的練習,會形成一種真正的寫作的能力,服務於未來其他形式的寫作活動中。

來欣賞一篇,腦迴路極為通暢的百字作文。很自然地選取生活中的素材,藉助關聯,寫成幽默的文章:

高級腳丫/朱毅軒


腳丫能帶三道槓嗎?那是有可能的。

有一次,爸爸在刮除腳上的死皮。咔!爸爸失手了!他不小心刮到肉了。爸爸很冷靜,先把污血擠出後,再用酒精消消毒,最後找了兩個邦迪創可貼貼上。

第二天的晚上,爸爸去了一家診所,讓醫生給他處理一下創口並給包紮一下。

哇!爸爸的腳帶上三槓啦!原來,醫生用膠布給他的腳包了個「三」字形,像學校大隊長臂章上的三道槓。

這下,爸爸的腳丫帶上了三槓,可變成了超酷的「高級腳丫」了!算我服了他。這腳丫好厲害呀!

明白了這樣的內隱規律後,「百字作文要不要每天寫」的答案就很清楚了,甚至不會有人因為「太累」而再去質疑。每天寫,降低因陌生而帶來的思維成本,這才能真正走向「不累」。

當然,未來不能總是寫百字,也許還有「大作文」,有小說創作,有專業化寫作。到那個時候,我們也並不主張「天天寫」,而是更希望作者能沉下心來,精心構思,長久醞釀,勞于思考,逸於動筆,意在筆先。

#寫作指導##寫作小技巧##小學作文#

歡迎關注@何捷老師的生動語文課,更多寫作方法點擊專欄獲取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