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撕毀的1.8億名畫,主角是被畢卡索PUA的少女攝影師?

手望sowarm 發佈 2020-01-10T07:06:26+00:00

藝術品被人破壞的事不罕見,最近在倫敦泰特現代美術館就有一幅畢卡索的名畫被撕了。不知道撕畫人出於什麼目的,總之,價值1.8億人民幣的名畫毀了。

藝術品被人破壞的事不罕見,最近在倫敦泰特現代美術館就有一幅畢卡索的名畫被撕了。不知道撕畫人出於什麼目的,總之,價值1.8億人民幣的名畫毀了。

這幅名為《女子半身像》的畫,是畢卡索在1944年創作的。畫中女子的原型是他的情人朵拉·瑪爾(Dora Maar),她被稱為「畢卡索的繆斯」。

但撇開這個標籤,其實朵拉·瑪爾本身還是一位傑出的超現實主義攝影師和畫家。

1907年,朵拉出生在浪漫的法國巴黎,父母給他們的獨生女取了個名字:亨利耶特·提歐朵拉·馬科維奇(Henriette Theodora Markovitch)。

由於父親是建築師,朵拉能接觸到許多與藝術相關的東西,所以從小就有藝術細胞。長大後,朵拉進入了中央裝飾藝術聯校學習藝術。或許名字短,容易記,更容易出名,她就將自己原本長長的名字縮短為了「朵拉·瑪爾」。

正值對世界充滿好奇的年紀,朵拉開始嘗試接觸不同的藝術,很快她就將注意力集中在了攝影上。為了更好地在攝影這條路上發展,朵拉又相繼在美術學院和朱利安學院進行了深造。

23歲時,朵拉已經成為了一位職業攝影師,擁有了自己的工作室,光是接一些時尚雜誌和廣告商拍的單子就已經在巴黎小有名氣。

在這段時期,朵拉作品的個人特點開始逐漸顯露出來,藝術風格越來越靠近超現實主義。她的攝影作品沒有條條框框的約束,有一種前所未見的風格——你可以看到她正在馳騁的想像力。

1934年,在歐洲法西斯力量崛起的背景下,朵拉愈發關注那些因社會蕭條而陷入貧困的人們。

從巴黎到倫敦,從街道到行人,她不遺餘力地記錄著貧困與潦倒,反思著經濟危機下的社會現狀。她還曾與多位年輕政治家、作家和藝術家一同簽署了「對戰爭上訴」的倡議,參加了各種集會和示威活動。

與時尚的肖像攝影相比,朵拉這個時候的作品滿懷著政治熱情和人道主義精神。

她為法國現代戲劇怪才阿爾弗雷德·雅里(Alfred Jarry)製作的怪誕犰狳「愚比王」形象,也成為了超現實主義運動的重要代表作之一。

然而,一個男人的出現讓原本專心於攝影與政治活動的朵拉開始分了心。

1935年末,在電影《蘭基先生的罪行》的拍攝現場,畢卡索經人介紹認識了當時擔任場景攝影師的朵拉——這是兩人的初次見面。朵拉一眼就記住了這個穿著松垮褲子的54歲大叔,但是畢卡索卻對這位初次見面的年輕女士沒有什麼印象。

第二年的春天,命運讓這兩個人再次相遇。在咖啡館,畢卡索被朵拉的舉動吸引住了——她用小刀在手指間划過,一不小心,一滴血染紅了她黑色手套上的玫瑰花。

畢卡索頓然生起了憐香惜玉之心,卻一時不知道怎麼搭訕。於是他向朵拉索要了手套,這樣二人有了交談,畢卡索回家後還把手套珍藏了起來。

那時候的畢卡索在婚姻和事業上都遭遇不順。他剛離婚不久,又極度缺乏藝術靈感,但是遇到朵拉後,仿佛連空氣都是甜的。於是,從一幅以朵拉為原型的簡筆畫開始,朵拉成為了畢卡索靈感的繆斯和戀人。

在兩人相戀的日子裡,朵拉深深地影響了畢卡索。她像是一朵隨風舞動的火焰,點燃了畢卡索政治與創作的熱情。原本靈感匱乏的畢卡索進入了最高產的創作階段,他以朵拉為原型,繪製了許多幅抽象畫作,間接地改變了20世紀藝術的面貌。

1936年7月,西班牙爆發了內戰。納粹德國對西班牙所管轄的格爾尼卡城進行了地毯式的轟炸。當時畢卡索正受西班牙委託,要為第二年巴黎世博會的西班牙館繪製一幅裝飾畫。

「繪畫不是用來裝飾公寓的,它是一種戰爭武器,用來對抗殘酷和黑暗。」

充滿政治情懷的畢卡索,決定把自己的反戰思想體現在這一幅畫上。這幅畫便是後來轟動世界的《格爾尼卡》,而畢卡索的創作過程,也被朵拉很好地用鏡頭記錄了下來。

在這過程中,畢卡索以朵拉和她的攝影作品為靈感進行創作,而朵拉則將畢卡索作為自己攝影創作的人物主體,他們兩人互相合作與見證,達成了靈魂上的默契。《格爾尼卡》中提著燈的女人,正是畢卡索按照朵拉的肖像來繪製的。

而二人之間的影響是相互的。與畢卡索相識後,朵拉的攝影作品比以前少了許多,但是繪畫作品卻逐漸多了起來,並且深受畢卡索的影響。有人說,這是因為畢卡索不允許自己的愛人有任何一方面強於自己,迫使朵拉放棄了自己鍾愛的攝影事業。

朵拉也曾這樣評價畢卡索:「中庸的人是他最好的朋友,因為他們無損於他,所以他盡一切努力鼓勵他們。」

二人看似天作之合,但實際上卻因為另外一個女人的介入,或者說是畢卡索的花心而開始破裂。這個女人名為瑪麗·特雷澤·沃爾特(Marie Thérèse Walter),是畢卡索的另一個情人。

讓朵拉萬萬沒想到的是,瑪麗竟然比她更早與畢卡索相戀,並且早已與他育有一女。畢卡索與朵拉相戀的時候,也從未停止和瑪麗的關係——瑪麗一直是畢卡索的私密情人。

畢卡索與瑪麗的關係曝光之後,朵拉就陷入了男人的爭奪戰之中。但畢卡索並沒有因此協調好彼此之間的關係,而是冷眼旁觀,甚至不斷地挑起兩個人的嫉妒心,看著她們互相撕扯對方的自尊。

畢卡索畫作中的朵拉也不再微笑,而是成為了《哭泣的女人》。畢卡索曾為朵拉的才華所傾倒,現在卻不停地嫌棄她的不孕和男孩子氣。多年來,朵拉深愛著畢卡索,在無法斷舍離的愛情陷阱里受盡精神折磨。

「朵拉·瑪爾,你十分清楚,我唯一所愛的就是瑪麗•特雷澤。」

畢卡索的一句話,將朵拉所有的希望和幻想都戳破了。朵拉崩潰了,她被送往精神病院治療,而畢卡索與朵拉的關係也在此刻終結。

在朵拉離開後,畢卡索很快又找到了自己新的繆斯:弗朗索瓦絲·吉洛(Francoise Gilot),而朵拉從精神病院出來後,逐漸退出了公眾視野,在宗教和神秘主義中尋求精神的慰藉。

但朵拉沒有放棄自己對藝術的追求,她一直在堅持著自己的繪畫和攝影創作,只是既不參加展覽,也沒有將作品公諸於世。直到晚年獨居的她去世之後,居所里的作品才被發掘。她這兒才算擺脫了「畢卡索的繆斯」這一花瓶式的稱號,恢復自己藝術家的聲譽。

朵拉·瑪爾是勇敢的,她敢於去追求自己真正熱愛的東西,無論藝術、政治還是愛人,但是人們卻只記住了畢卡索光環下的朵拉。畢卡索無疑是一代藝術大師,但與他有情感糾葛的朵拉也是一位值得稱讚的女藝術家。

靜謐的夜空之中除了月亮,星星也有屬於自己的光芒。朵拉是畢卡索的繆斯,但她更是她自己的繆斯。


參考資料:

《畢卡索情人之外的朵拉·瑪爾,一位超現實主義攝影師與她的時代》文/藝術新聞

《朵拉·瑪爾 :放棄攝影又成為畫家,和渣男藝術家談戀愛是劫還是緣》文/YT新媒體



內容為『手望Sowarm』出品

未經授權 禁止轉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