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助非洲•攜手抗疫丨援非抗疫中感動瞬間

晨邵陽 發佈 2020-06-14T13:10:24+00:00

馬拉博醫院,是赤道幾內亞首都最大的公立醫院,成立於1937年,有300多個床位,152名醫生,228名護士,聽起來是非常不錯的醫院,這也是中國駐赤幾醫療隊工作的醫院,但我們在訪時已經得知這裡發生了醫務人員感染,基於我的專業,我今天特別關注患者就診流程。

編者按:縱然回到祖國,依然對那片熱土飽含深情……為及時總結、提煉中國(湖南)赴辛巴威和赤道幾內亞醫療專家組的抗疫經驗,紅網時刻特別開設「湘助非洲•攜手抗疫」專欄,每天邀請一位中國(湖南)抗疫醫療專家組專家,為大家講述他們心中的抗疫故事,呈現非一般的抗疫歷程。

中國赴辛巴威和赤道幾內亞抗疫醫療組成員李春輝。

分享人:李春輝,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感染控制中心副主任、碩士研究生導師。中華預防醫學會醫院感染控制分會委員,全球華人臨床微生物暨感染學會青年委員、中國醫院協會醫院感染管理專業委員會青年委員,湖南省預防醫學會微生態學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兼秘書、青年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我最享受在實驗室找病毒、細菌的感覺,找到了致病菌比中大獎興奮一萬倍」。中國赴辛巴威和赤道幾內亞抗疫醫療組成員李春輝副教授,今天為我們講述關於收穫-感動的故事。

攜手並肩 共渡難關

馬拉博醫院,是赤道幾內亞首都最大的公立醫院,成立於1937年,有300多個床位,152名醫生,228名護士,聽起來是非常不錯的醫院,這也是中國駐赤幾醫療隊工作的醫院,但我們在訪時已經得知這裡發生了醫務人員感染,基於我的專業,我今天特別關注患者就診流程。

技術副院長和護理主任出來迎接我們,院長介紹,他們建議就診的患者都要洗手,我朝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大門口有一個簡易洗手裝置,這是我在國內沒見到過的,在大桶上安裝了一個水龍頭,旁邊放了一塊肥皂,就構成了流動洗手設施,含酒精的手消毒劑在這裡是奢侈品。進入急診大廳,我環視了一下周圍幾個護士的口罩佩戴情況,有兩個是布制的口罩,有一名護士的外科口罩只系了上面的帶子,下面的帶子隨風飄揚,看起來像只蒙了一層面紗,還有一名護士的口罩剛好只遮住了她的嘴。

在整個流程裡面,我意識到,她們沒有防護用品,更糟的是防護意識還很不夠,缺少培訓可能是問題的癥結。院長也很坦誠,在反饋交流中,他特意提出:「我們需要培訓,我們需要中國專家組的幫助。」我們當然會提供培訓和幫助,這就是我們此行的目的啊。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驅車2個半小時到達位於哈拉雷西南方向的Kadoma市,培訓地點設在距離醫院不遠的教堂,與前兩天不同,今天(5月21日)參加會議的津方人員除來自衛生系統、醫院等,還包括警察、經濟發展委員會及市政府工作人員。其中有一位來自與經濟、企業發展相關的津方人員的講話令我印象深刻。他說,「在疫情面前我們經濟薄弱,衛生系統也比較脆弱,去年還經歷了兩次大的乾旱以及一場颶風,現在能源也很缺乏。但這樣一場災難實際上也一定程度上激發我們的潛力,大學停課,開起了工廠,生產了大批口罩和消毒劑,儘管總統在封國封城的決定上很難抉擇,但他還是做了,現在證明是對的」。

下午在返回哈拉雷的汽車上,回顧我們這十餘天在辛巴威的所見所聞,再看看車窗外景象:泥土路配上花團錦簇的牆籬,顯得格外漂亮;街道很窄,但是十分整潔;市中心汽車雖然排著長龍在加油,但井然有序;排著長長隊伍的民眾,靜靜地等待上公交車;我朝他們望了一眼,突然發現他們淳樸的眼神流露著強大的希望。雖然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場災難,但絲毫沒有影響這個國家的根基,後新冠肺炎時代,辛巴威的經濟可能還是很差,但這個民族的力量沒有被壓制,有他們自己的努力,有中國兄弟的援助,一定會挺過這道難關。

最好的愛從自我防護開始

在哈拉雷定點醫院--Wilkins醫院的授課,是我在辛巴威的第一次正式交流,院長Bara女士介紹該醫院共有60張病床用於接受新冠肺炎患者,其中ICU有7張床,但全院只有7名醫生,14名護士,勞動強度可想而知,該院目前已建立了基本的防控流程,但面臨的困難也不少,包括醫務人員不足,缺乏信心,缺少防控物質等情況。如何在繁重的工作條件下做好個人防護尤為重要,因此,我就做好醫務人員防護進行了培訓,包括如何做好標準防護、發熱門診分區、預檢分診、醫務人員防護分級以及合理使用防護用品等,還播放了由我們拍攝的穿脫防護用品的英文視頻。臨走,再次看了一眼整潔美麗但還是泥土地的Wilkins醫院,心情感慨萬千,非洲人民真的遭受不起這麼大的疫情災難,而我們生活在中國這個偉大的國家,是多麼的幸福和自豪。

【來源:紅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