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部脹痛,一個中成藥理氣散寒止痛

上洋中醫宛醫生 發佈 2024-05-05T08:04:13.386185+00:00

這個中成藥可謂把大道至簡詮釋得淋漓盡致。良附丸,全方就兩味藥,高良姜、香附。常用來治氣滯寒凝引起的胃脘脹痛。有些人稍微吃點寒涼生冷的東西,胃就會不舒服,還老喜歡打嗝,這胃氣下不去,最容易就是上逆,這顯然是良附丸的菜。

這個中成藥可謂把大道至簡詮釋得淋漓盡致。

良附丸,全方就兩味藥,高良姜、香附。常用來治氣滯寒凝引起的胃脘脹痛。

有些人稍微吃點寒涼生冷的東西,胃就會不舒服,還老喜歡打嗝,這胃氣下不去,最容易就是上逆,這顯然是良附丸的菜。

這個方出自《良方集腋》,一開始是用來治心口一點痛,因為胃跟心臟位置很近,古人喜歡統稱,就好像傷寒論中的瀉心湯,實際上更多是解決胃腸道功能問題。胃脘氣滯,蟲積,多因惱怒或者受寒引起。

如果胃脹痛是因為受寒為主,就重用高良姜祛寒;如果是因為惱怒為主,就重用香附行氣。寒怒皆有,兩者參半。

高良姜,雖然名姜,其實不是我們平時吃的生薑,是因為產自古代高良郡,形似姜而得名。專入脾胃經,性味辛溫。所以《本草匯言》記載「高良姜,祛寒濕,溫脾胃之藥也。若老人脾腎虛寒,泄瀉自利,婦人心胃暴痛,因氣怒、因寒痰者,此藥辛熱純陽,除一切沉寒痼冷。」寒邪最大的特點就是凝滯,氣機就容易不暢,寒主收引,胃部就會收縮痙攣,一抽一痛。所以高良姜先把寒邪的病因去掉。

香附,李時珍稱讚其為「氣病之總司,女科之主帥」。《本草綱目》提到「香附之氣平而不寒,香而能竄,其味多辛能散,微苦能降,微甘能和。」前面的寒邪讓高良姜祛除以後,就要靠香附來把氣理順,胃氣貴降,消化的食物才能從腸道排出,濁陰也好,濁氣也好,香附都能很好的完成任務。胃脹的,打個屁,一下就舒服了。而且香附還能疏肝,要知道,肝一不爽,最喜歡就是滋擾脾胃。

良附丸的好,還得到了清代宮廷的認可,在其基礎上加當歸、五靈脂、莪朮、檳榔、青皮、延胡索、鬱金、木香、陳皮、薑黃、甘草而成九氣拈痛丸,收錄於《慈禧光緒醫方選議》,熟知歷史的人就知道慈禧也是很注重中醫養生的人,能被御醫揀選,確實有其過人之處。

分享一個醫案,收錄於《陝西中醫》

42歲男性。自訴胃脘部脹滿疼痛2年余,服藥無效。曾胃鏡檢查為淺表性胃炎。

刻診見胃脘部脹痛,不思飲食,噯氣,喜嘆息,兩脅脹痛,大便不暢,苔薄白,脈弦緊。辨證為肝氣客寒犯胃。

組方:香附、高良姜、柴胡、枳殼、川楝子、青皮、延胡索、炒萊菔子、白芍、麥芽,鬱金、梔子,甘草。

7劑,症狀全無,續服7劑鞏固。3月後複查胃鏡,一切正常,半年隨訪無復發。

苔白為寒,苔黃為熱,濕熱引起的胃脘脹痛不宜用良附丸。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