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神秘的家族,中國1/5的世界文化遺產都是他家建的

二白公子 發佈 2019-12-31T23:01:35+00:00

在全世界,找不到這樣一個家族,前後延續200多年,一直從事最高級建築的設計工作。那是因為清代皇家建築設計機構叫「樣式房」,清代200多年間,雷氏家族設計修建了壇廟、園林、陵墓、府邸、宮殿等一系列皇家建築,包括圓明園、承德避暑山莊、故宮、頤和園、清東陵、清西陵等等。

在全世界,找不到這樣一個家族,前後延續200多年,一直從事最高級建築的設計工作。

自康熙年間,一個雷姓家族共8代10人先後為清朝最高設計機構「樣式房」執掌,幾乎所有的皇家建築和大型建築都要經過他們的審核設計,以至於後人誤以為他們家的官職是世襲的!

現如今,紫禁城、天壇、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等中國五分之一的世界文化遺產都出自於這個家族,它的名字叫做——「樣式雷」

無數榮耀和輝煌,你說這個家族該有多牛?

開始發跡,僅憑一把斧拉開

為什麼叫「樣式雷」?那是因為清代皇家建築設計機構叫「樣式房」,清代200多年間,雷氏家族設計修建了壇廟、園林、陵墓、府邸、宮殿等一系列皇家建築,包括圓明園、承德避暑山莊、故宮(一部分)、頤和園、清東陵、清西陵等等。

雷家祖上在明朝就開始從事木工行當,雷家木工手藝傳至雷發達這一代。康熙二十二年,清朝國力強盛,皇室大興土木,康熙帝重修太和殿,全國能人巧匠被徵集到帝都,而在那年,已逾花甲的雷發達也來到北京,參加皇宮的修建工程。雷發達以其精湛卓越的技術才能,得到康熙帝的賞識,並獲得了官職。「樣式雷」家族開始了發跡之路。

雷發達受僱營造所時,恰逢康熙重修三大殿。很快,雷發達就從眾多工匠中脫穎而出。主持紫禁城重修設計時,他大膽創新,保留了中軸線上大殿建築的嚴格對稱

軸線兩側建築物排布只求大致對稱,而在細節處尋求變化與不同。這樣,既突出了中心,體現了「居中為尊」。又形成了統一而有主次的整體。雷發達創新的這一建築模式,在日後數百年,對中國建築美學產生了重大影響。

晚年,雷發達寫下《工部工程做法則例》《工程營造錄》。成為我國古代建築設計的「指導典範」

而將「樣式雷」家族事業推向第一個高峰的是第二代傳人:雷金玉。雷金玉跟隨父親雷發達進京之初,在國子監讀過書,後「棄文從工」,跟隨父親一起參加皇家宮殿的營造。

雷發達這個設計院院長位置不能世襲,因此雷發達去世後,他的兒子雷金玉只能勤勤懇懇從基層公務員干起。

1683年,紫禁城太和殿正在修繕,因缺少合適木料。為按時交付,工部便從明代殿陵中,拆卸一根木料來替換太和殿舊梁。

當時,重建到太和殿的時候,木頭不夠了,官員們就跑到明朝的皇陵里,拆點零件下來用,等到工程完了,康熙就跑來參加竣工典禮,給太和殿安裝最後一根房梁。

比較尷尬的是,當康熙怎麼搗鼓,這房梁就是按不上去。上大梁是古代建築房屋最重要的儀式,大梁放不下來意味著不吉。從皇帝到文武百官都快愁死了,心想,完了完了,怕是拆了人家祖墳遭報應了。一看這陣勢,雷金玉二話不說就上去了,在大樑上砍了兩斧子,大梁就這麼按好了

躲過了天譴,康熙心花怒放,當場封其七品官,當了樣式房的掌案,雷金玉就這樣接替了父親的官職。從此民間留下了「上有魯班,下有長班,紫薇照命,金殿封官」的傳說

雷金玉比較幸運,康熙皇帝治理下的清朝比較富足,紫禁城內修補、新建工程源源不斷,成為欽工處掌案後,雷金玉有充分的空間去施展才華。特別是技術革新上,雷金玉推動整個設計行業的發展。為精確計量,避免「太和殿事件」,對宋代以來沿用的「斗拱」進行改進。

以卯口寬度為基本單位,將原本一直無法統一計量的「斗拱」轉變為「鬥口」的新模式,讓設計與施工能夠更加科學地銜接。此後,木式建築物用柱子、房梁的粗細、高低,都是以「鬥口」為基本單位來計算。直到現在,這項木工技藝仍被傳承,無人撼動

一直到雍正繼位後,雷金玉接了一個大單——圓明園,修了祖輩幾代人,150多年!


輝煌時代,創造房地產史上最早「沙盤」

雍正即位後,開始大規模修建圓明園。而此時,雷金玉已年過六旬。但雍正爺不嫌他老,命其擔任圓明園樣式房掌案,也就是圓明園總設計師, 負責帶領工匠設計和製作殿台樓閣和園庭的畫樣、燙樣,指導施工。至此,雷氏家族從此迎來了掌控皇家建築的樣式雷時代。

什麼是「燙樣」呢?就是建築模型,因為作為甲方的雍正皇帝極其變態,圓明園要是造出來不滿意,雷家一家老小的腦袋都要掉,所以雷金玉潛心研究出了這個叫做「燙樣」的東西,就是建築的等比例模型。

後來樣式雷就成了製作這種沙盤模型的高手,這種燙樣甚至比現在的沙盤還要精緻:屋頂可以打開,內部的梁架結構、彩畫樣式、家具屏風都栩栩如生,這些部件又是獨立的,可以獨立組合使用。如微縮景觀一般讓人愛不釋手

「燙樣」首先按照皇帝的要求進行設計,畫出精細的設計圖。按形式劃分包括平面布局的「地盤樣」,再描繪建築剖面的大木立樣。草圖獲得皇帝認可後,「樣式雷」便將圖上的建築景致,用模型呈現出來。這個「燙樣」是雷氏家族獨一無二的創造,大大方便了皇室做決策。

因對圓明園設計建設作出了卓越貢獻,雷金玉70大壽那年,雍正命皇太子乾隆,書寫了「古稀」二字匾額,賜予雷金玉。

1729年11月,雷金玉病逝,雍正特命內務府賞黃金100兩,並派沿途驛站護靈回鄉,歸葬原籍,一位工匠能享如此禮遇,極其罕見。

處於低潮,開始轉移留藏「樣式雷」圖檔

雷金玉去世後,雷氏家族史上一位至關重要的女性,改變了整個家族的命運,她便是雷金玉的第六位夫人張氏。張氏自雷金玉去世後並沒有隨家族南遷,而是帶著三個月大的幼子雷聲澂獨自留在了京城。她懷抱幼子在工部泣訴,據理力爭,為雷家爭得幼子成年後重掌樣式房的資格。

為此,雷氏後人在同治年間為張氏撰寫碑誌,褒揚了她在家族史中不可磨滅的功德。可以說,沒有她,樣式雷傳到雷金玉就斷了。

張氏的兒子雷聲澂成年之後,奪回了樣式房掌案職位,成為了第三代樣式雷傳人。當時,正趕上乾隆大興土木,對圓明園進行空前規模的擴建,但是這卻沒能讓雷聲澂有大的建樹。倒是雷聲澂的三個兒子(第四代樣式雷)雷家瑋、雷家璽和雷家瑞很有魄力,他們接過父親手裡的樣式房工作,將處於低潮的雷氏祖業重新發揚光大。

嘉慶二十四年,雷家璽的三子、第五代「樣式雷」雷景修年滿16歲,開始秉承衣缽。遺憾的是,雷景修雖技藝高超,但鮮有用武之地。他生活的道光、咸豐年間,清廷內憂外患,國勢衰微,大規模園林宮殿建造紛紛停下腳步。

雷景修幹了另一件大事:他開始整理祖上傳下來的設計圖紙和燙樣模型,並建了三間屋子來收藏。英法聯軍焚燒圓明園時,雷景修又把工部樣式房的圖紙和燙樣,迅速轉移到自己家中妥善收藏。可以說,樣式雷圖檔之所以流傳至今日,雷景修功不可沒

最後榮光,家族榮耀達到巔峰

同治五年(1866年),雷景修去世,樣式雷第六代傳人、雷景修的長子雷思起繼承祖業,執掌「樣式房」。

雷思起從小在父親那裡接受的嚴格訓練,使他諳熟皇家營造工程的每一個環節,還主持了定陵、定東陵、惠陵和西苑及許多王公、貴胄的府邸、園林、陵寢等建築設計。

同治十二年(1873年),為迎接慈禧太后40壽誕,決定重修圓明園。慈禧要求雷思起一個月之內做出所修宮殿的畫樣和燙樣。雷思起與其子雷廷昌帶領「樣式房」工匠,夜以繼日製作萬春園大宮門、天地一家春、清夏堂、圓明園殿施工所需的畫樣和燙樣。

同治皇帝和慈禧太后親自審查修改,連續五次召見雷思起父子,封賞雷思起二品頂戴,雷廷昌三品頂戴,「樣式雷」家族的榮耀至此達到了巔峰,為群臣所側目

後重修圓明園的工程終因財力困難和群臣反對,同治十三年七月二十九日停工。修園工程雖然半途而廢,卻留下了數千件畫樣和燙樣,為研究清代建築工藝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光緒十一年,修葺三海重新納入慈禧的宮苑營建計劃,最大一項工程就是在中海西岸修建富麗堂皇的儀鸞殿。樣式雷第七代傳人雷廷昌成為設計施工的主要人物。建成後,慈禧太后正式遷入居住,召見群臣,操縱朝政,成為清廷的實際政治中心。然而,1900年八國聯軍侵占北京城,西苑三海遭到瘋狂掠奪,樣式雷耗費心血修葺的殿堂又一次在大火中瞬間化為瓦礫廢墟。

後來,「樣式雷」在第八代傳人雷獻彩之後就開始沒落了。因為辛亥革命後,作為皇家建築設計的樣式房差務也就隨之消失。雷獻彩在失業和沒有子嗣的憂愁中,帶著樣式雷的設計圖檔回到了東觀音寺雷氏住宅,這位末代「樣式雷」也鬱鬱而終,自此,樣式雷家族從此在人們的視野中消失了

結語

一個傳承八代,歷時二百多年的建築世家,幾經磨礪,從平凡到輝煌,逐漸遠去。他們的名字雖然再也沒人提起,他們的故事可能就這樣如風飄去,但不能忘記他們八代人的苦心經營,為後人留下的一座座寶貴遺產。

他們兢兢業業,以世代精益求精的匠心精神,成就了中國五分之一的世界文化遺產,是中華歷史又一顆璀璨明珠:樣式雷!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