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橋樑」:美洲不起眼的紅薯,如何逆襲成為「國民糧食」

平南 發佈 2020-01-15T06:17:16+00:00

在這些糧食當中,有豆類植物,如黃豆、紅豆、黑豆等,也有穀物類食物,如高粱、玉米等,還有塊莖類食物,如土豆、紅薯、山藥。

在人們當今的社會中,隨著飲食結構的精細化,人們的生活也開始變得越來越精緻,但是,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是伴隨著許多不良的現代都市的生活習慣,帶給人們的往往也是一大堆的健康問題。在這樣的背景下,一些營養學家和醫生便紛紛地都提出了要多吃粗糧的號召,那麼在這裡就迎來了第一個問題,何為粗糧?

簡言之,粗糧就是除了大米和麵粉以外的一切糧食。在這些糧食當中,有豆類植物,如黃豆、紅豆、黑豆等,也有穀物類食物,如高粱、玉米等,還有塊莖類食物,如土豆、紅薯、山藥。而我們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就是在這些塊莖類食物當中的佼佼者——紅薯。

紅薯在我們中國其實有很多名字,不同地域的人們對它其實有著不同的稱呼,如地瓜,甘薯,甜薯,紅苕等等這些稱謂其實都統一,指的是紅薯,那麼大家肯定會想,既然他有這麼多的名字,肯定是我們中國本土所生長的植物,但事實情況真是如此嗎?

答案是否定的,如今在整個中國,山間地頭都能夠頑強生長的紅薯,其實也是從南洋來的貨色,也在整個中國經歷了非常漫長的發展過程。那麼小小的紅薯究竟有著怎樣的來頭呢?它又給整個中國大地帶來了哪些改變呢?這些問題我們將在本文一一為大家解開。

一、紅薯的起源

現在學界普遍認為,紅薯最早應起源於南美洲,準確來說是北起墨西哥灣,南至厄瓜多及秘魯一帶的美洲熱帶地區。美洲是一片富饒的土地,歷史上我們中國很多農作物都是原產於美洲後,輾轉由歐洲傳入中國的,比如西紅柿,南瓜,向日葵等在中國的經濟格局當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作物都原產於美洲,紅薯自然也不例外。

再加上美洲一開始是不被外人打擾的一片凈土,同時水熱充足,土地肥沃,因此孕育了非常多新生的生命,但是16世紀偉大的航海家哥倫布到達美洲大陸之後,便打破了這片土地上的寧靜。

美洲的發現對於整個人類歷史來說無疑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能夠有效促進物種之間的相互流通,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說,卻仍然帶有殖民擴張的性質,因此給整個美洲人民都帶來了巨大的災難。但是不管怎麼說,紅薯就是在哥倫布造訪美洲大陸的時候,被哥倫布帶回了西班牙。

這種富含澱粉,口感清甜,且容易種植的作物被哥倫布獻給了當時的西班牙女王,女王看到後欣喜異常,在了解其習性特點之後,便宣布在全國範圍內都廣泛的種植紅薯來作為糧食和重要的經濟作物。

但是在另一方面來看,16世紀早期,西班牙屬於率先進行殖民擴張的一批資本主義國家,所以它在全球範圍內開始了殖民擴張的步伐,其目標就是菲律賓。而當時的菲律賓,在中國人眼裡被稱為呂宋。西班牙人占領並征服了這塊地方,為了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他們將紅薯帶到了菲律賓,但是,這樣的好東西怎麼可能會讓它傳播出去呢?

因此儘管當時的菲律賓還種有紅薯,但是從種植和採摘等方面來說都是非常嚴格的,那麼又是如何漂洋過海來到中國的大陸上的呢?這主要與當時的一名重要商人名叫陳振龍有關。

當時正值中國的明朝時期,由於海禁政策在某些特殊時期時呈現出較為鬆弛的狀態,因此許多人紛紛下海經商。明朝時期,由於重農抑商政策的鬆動,再加上科舉制度呈現出僵化的趨勢,許多讀書人紛紛棄儒從商,福州人陳振龍便是其中的一員。他幾次科舉不就,於是憑藉著一股年輕熱血和冒險的精神,他歷經千難萬險來到了呂宋,想要在此實現他下南洋淘金的夢想。

他在呂宋呆了很多年,深入了解當地的風土人情,因此也被種在那裡的紅薯給深深吸引。他發現如果把這種優良的經濟作物帶回中國,那將是一本萬利,但是,他知道紅薯是好東西,西班牙人自然也知道,所以對於紅薯的運送都是非常的嚴格的,他們完全就不允許外人將紅薯運離菲律賓。這下難倒了陳振龍,他想了很多辦法,偷偷的把紅薯給運到中國去,都沒有成功。

據說他曾經偷偷的藏了幾個紅薯在船艙里,後來被發現了之後,就予以了沒收和批評的處罰,第2次的時候陳振龍打算把藤條和籮筐的提手編在一起帶回中國去,但是也被發現了,終於在最後一次,陳振龍將紅薯藤綁在船舷底下,跟著船一起漂回了福州。

從此以後,紅薯就憑藉著其驚人的生命力,開始在中國大地上廣泛生長。而關於陳振龍費盡千辛萬苦,將紅薯運回中國的故事,他的五世孫,特意撰寫了《金薯傳習錄》,來對這一段歷史如實的記載。

而紅薯的傳入給整個中國也帶來了巨大的改變,其中最顯著的一點便是促成了人口的爆炸性增長。

二、紅薯發展迅速的原因

紅薯之所以能夠迅速的在中國大地上繁衍,並且給社會帶來巨大的推動作用,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1.替代品的衰落

在紅薯還沒有傳入中國以前,人們的糧食除了五穀以外,還有最重要的塊莖狀農作物,那就是芋頭。芋頭本就原產於中國,因此跟後來居上的紅薯相比,其本身就具有先天的優勢。

在《管子》和《史記》等書中很早就出現了關於芋頭的記載,而《齊民要術》中也有「蜀漢既繁芋,民以為資」的說法由此可以看出,芋頭其實主要是分布在四川等地,並且當地的人們都以它作為重要的經濟作物,但是如果對於芋頭的分布區域進行仔細的考察,就不難發現芋頭主要分布於長江流域。

這樣一來,對於北方地區其實是非常不利的,儘管芋頭口味軟糯香甜,並且在很多鬧饑荒的時候都是南方人民的主要作物,但是由於它的生長習性並不適合北方,所以並沒有完成全國性的普及。在這方面,紅薯就具有較大的優勢,因為它既耐旱又耐澇,也耐非常貧瘠的地區,所以不管在哪裡都能夠得到很好的生長,其地位也異軍突起並後來居上,

2.康乾盛世下的必然選擇

儘管紅薯在萬曆年間就已傳入了中國,但是,在短時間內並沒有受到當朝統治者的重視。而紅薯開始大規模生產,還是要在清朝的康熙年間,由於統治者的勵精圖治,整個社會生產力不斷的提高,人口也呈現出爆炸性的增長,這樣一來人地矛盾就變得更加的突出。為了解決吃飯的問題,並且在陳振龍的大力倡導之下,統治者終於開始採納他的意見,在全國範圍內推行種植紅薯,這才使得紅薯的數量慢慢的增長起來

3.政府政策的扶持

在中國古代賦稅史上,或者說是土地制度史上,明清兩朝的政策可謂是最照顧民生的。其推行的一條鞭法和地丁銀制度,都使得整個社會的土地資源能夠得到合理的利9用。在政府的許可之下,一些原來的荒山和荒田也可以去耕種了,這就給紅薯的種植提供了現成的物質基礎,而紅薯恰好又是生命力極強的農作物,所以能夠實現紅薯的泛濫增長。。

三、紅薯的綜合價值

1.紅薯的營養價值

正如我們開頭,紅薯是非常重要的粗糧,其膳食纖維和維生素非常的豐富,所以經常食用紅薯能夠有效起到潤腸通便的效果。在另一方面,由於紅薯中富含豐富的糖分和蛋白質,脂肪等營養物質,因此小孩們經常吃紅薯,也能夠增強抵抗力和免疫力。對於女性來說,紅薯中所富含的維生素c,也能夠有效起到護理皮膚的美容功效。

2.紅薯的經濟價值

在我國所有的農作物栽種面積和最後所得產量中,紅薯的排名僅次於水稻,玉米和小麥,排名第四,每年出口的紅薯都能夠給國家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同時紅薯並不僅僅只能吃其塊莖部分,它的藤和葉也是可以用來炒菜的一道佳品。不僅僅是在現代,就是在明清時期,紅薯也為推動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貢獻出了其重要的力量。

四、結語

至今的孩子們錦衣玉食,吃慣了城市當中精心規劃的每日食譜,很少有孩子能夠像我們上一個年代的人一樣,有在田野中撒潑打歡的童年經歷,在秋日的時候約上三兩好友去郊外吃烤紅薯也是美好的童年記憶。

但是我們在追憶美好童年的同時,也不要忘了是陳振龍不遠千里的偉大貢獻,正是因為他憑藉著自己的聰明機智和一腔熱血不斷的奔走,最後才能夠使我們在今天能夠品嘗到這甜美的紅薯。 參考文獻: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