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歐民族國家的形成:看西歐的民族主義如何戰勝了封建制度

北斗維斟 發佈 2020-01-25T05:18:18+00:00

民族國家就是具有共同認同感的民族組成的國家,當然民族國家可以是單一民族國家,也可以是多民族的國家。在中世紀,歐洲各國實行了封建制度,大多數居民並沒有英國、法國等國家概念,只有倫敦、巴黎等地域概念。

民族國家就是具有共同認同感的民族組成的國家,當然民族國家可以是單一民族國家,也可以是多民族的國家。民族國家是近代歐洲出現的概念。在中世紀,歐洲各國實行了封建制度,大多數居民並沒有英國、法國等國家概念,只有倫敦、巴黎等地域概念。進入中世紀後期,封建制度逐漸被中央集權取代,國家內部形成了統一的商業市場,統一的文化習俗,最終形成了民族國家。

一,西葡、英法國家的形成

歐洲最早的民族國家形成了於伊比利亞半島。這裡曾經是羅馬的西班牙行省。羅馬滅亡後,哥特人在此建立了西哥特王國,他們接受了羅馬的天主教。711年,阿拉伯帝國摧毀了西哥特王國,占據此地。部分哥特人則退回了北方邊陲繼續抵抗,這場抵抗運動持續了800年之久,史稱「收復失地運動」。西哥特民族的抵抗,不僅具有民族獨立鬥爭的性質,還具有宗教戰爭的性質。在這場獨立運動中,出現了大大小小的國家,如卡斯特爾、萊昂、巴塞隆納、納瓦爾。1179年,葡萄牙王國建立,成為西歐第一個統一民族國家。1469年,卡斯特爾和阿拉貢合併,組建成西班牙王國。

1492年,西班牙攻陷了伊斯蘭最後的據點格拉納達,八百年的復興運動宣告結束。在統治方式上,兩國都極力削弱貴族勢力,實行中央集權。西葡兩國形成後,很快就展示出了統一民族國家的威力。兩國相繼走上了大航海道路,進行了殖民擴張,成為16世紀的歐洲霸主。兩國的獨立具有宗教戰爭性質,在獨立之後也就自然而然演變為極端的天主教國家,成為歐洲天主教的堡壘。反過來說,極端天主教統治最終又束縛了西葡兩國的發展,成為衰落的原因之一。

在西葡殖民擴張的時候,英法的貴族為了爭奪王位出現了長期的混亂。英格蘭和法蘭西都曾經是羅馬的行省,被日耳曼族占據。其中法蘭克人建立了強盛一時的法蘭克王國。843年,法蘭克被分成了三部分,其中王國東北發展成為了法蘭西。不過,最早的法蘭西只是幾大諸侯割據的土地,王權衰微,內亂不斷。英國方面,盎格魯撒克遜人在羅馬崩潰後進入不列顛,建立了7個小國。後來被丹麥人煎餅。丹麥人被趕走不就,法國的諾曼公爵於1066年攻入英格蘭,諾曼家族和繼承的安茹家族相繼建立了諾曼王朝(1066—1154年),開斯特王朝(1399—1461年)、約克王朝(1461—1485年)。

後來,英國的安茹家族為了爭奪法王之位,和法國各大貴族發生了百年戰爭(1337 - 1453年)。這場戰爭的結果就是,英國安茹家族失敗,位於法國的領土全部喪失。但是這對於英國人來說卻是一件好事。首先,這場戰爭導致大量的貴族死亡,為加強中央集權提供了條件;其次,英國拋開了法國領土的包袱,集中精力向海洋發展,並且由此制定了「大陸均衡」戰略,成為英國崛起的政策條件;第三,戰爭之後,英國王族不在說法語,而是支持本地的英語,加速了英吉利民族的形成。就在百年戰爭之後不久,英國又發生了「紅白玫瑰戰爭」(1455—1485),使得貴族勢力更加削弱,英國中央集權基本建立,統一民族國家形成。

法國方面,同樣因為戰爭而削弱了貴族的勢力。戰爭之前,法王的實際控制範圍僅限於法蘭西島。到了15世紀,法王路易十一和查理八世陸續消滅了勃墾地公國、普魯旺斯伯國、魯西永伯等封建割據勢力,基本實現了統一。法國占據著西歐最好的地理位置,在統一之後很快就成為了西歐強國,並且長期出現於西歐大陸的爭霸戰爭之中


二,宗教戰爭和民族國家形成的加速

16世紀的西歐,產生一場轟轟烈烈的宗教改革運動。這場運動最初從德意志起源,隨後很快傳播到了西歐各地。宗教改革適應了歐洲資本主義發展的需要,是人文主義復興在宗教領域的重要表現。然而,此時的西歐地區出現了天主教的堅實堡壘——西班牙和奧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該王朝不斷干涉他國內政,阻礙新教傳播。在這種局勢下,許多信仰新教的地區獨立而出,建立了新興民族國家,其中以尼德蘭、瑞士、瑞典為代表。

瑞士位於阿爾卑斯山,原本是德意志的一部分。1291年,施維茨、下瓦爾登、烏里為了對抗哈布斯堡王朝而建立了瑞士聯盟,是瑞士國家的源頭。之後,瑞士聯盟的規模不斷擴大。1499年,瑞士同盟獲得德意志的承認,獲得獨立認可。不過,當時的瑞士還是一個鬆散的聯盟,各州的自主權都很大。因此,瑞士急需要加強中央集權。1523年,茨溫利開始進行宗教改革,排斥羅馬教廷在瑞士的統治。當瑞士各州意見不一,最終引發了內戰,茨溫利在1531年戰死。20年後,加爾文又開始在瑞士改革,他為了緩和地方矛盾,組建了議會制共和國,使得瑞士形成了近代國家。

尼德蘭本義為「低洼之地」,位於萊茵河入海口。這裡在中世紀成為歐洲北海的貿易中轉站,紡織業、商業、漁業十分發達,成為歐洲資本主義最早萌芽的地區之一。1506年,尼德蘭成為了哈布斯堡王朝的一部分,但是不久,尼德蘭就爆發了獨立戰爭。戰爭爆發的原因有兩個:一是西班牙對尼德蘭的經濟剝削過於嚴重,西班牙一半的財政收入來源於尼德蘭。二是尼德蘭實行了新教改革,信仰新教。而西班牙卻推行了血腥的鎮壓。1531年,尼德蘭獨立運動爆發,到1566年,北方的尼德蘭宣告獨立,建立了共和國。之後,尼德蘭走上了海外殖民道路,在成為17世紀的「海上馬車夫」。

在北歐,中世紀形成了丹麥、瑞典、挪威三國。10世紀,丹麥強盛起來,成為霸主。1397年,北歐三國組建為「卡爾馬聯盟」,成為丹麥稱霸的工具。16世紀初期,路德新教傳入了瑞典。1513年,克里斯蒂安繼承為丹麥國王,他和哈布斯堡王朝結盟,並加強對瑞典的控制。此舉引發了瑞典人的反抗,到1523年,瑞典王國獨立,成為新教國家。而丹麥不久也進行了宗教改革,成為了新教王國。

新教國家形成後,在西歐逐漸形成了以奧地利、西班牙、德意志為首的哈布斯堡王朝天主教聯盟和以英法為首「新教同盟」。雙方的戰爭持續不斷,如1588年英西海戰,就是新教同盟的一次巨大勝利。1618年,雙方的戰爭全面爆發,這場戰爭打了30年,到1648年才結束,史稱「三十年戰爭」或者「宗教戰爭」。戰爭之後,雙方簽訂了《威斯特伐利亞和約》,劃分了雙方勢力範圍,承認新教和天主教的平等地位。同時該條約明確規定和各獨立國家的主權地位,標誌著歐洲國際法權和近代民族國家的基本形成。


三,姍姍來遲的德意志和義大利

1648年,西歐主要的民族都已經形成,但是還有一些國家處於分裂狀態或者處於他國的奴役狀態,如德意志、義大利還處於四分五裂的狀態,而匈牙利、希臘、芬蘭、挪威等國還處於他國的奴役狀態。這些國家的形成還需要很長的而一段時間,其中德國和義大利的統一對歐洲格局有重大的影響。

德意志來源於東法蘭克,於919年建立了薩克森王朝。10世紀,奧托一世建立了「神聖羅馬帝國」。但是這個帝國是有名無實,因為內部是四分五裂的。因為國家分裂,教皇的勢力在此十分強大,使得德國受到教會的剝削十分嚴重,這是德國爆發宗教改革運動的重要原因。周邊的強國形成後,各國都不希望這個「歐洲十字路口」統一,經常干預德國內政,使得德國的分裂長期持續。

不過,在統一之前,德意志民族就已經形成。。在拿破崙時代,法國的啟蒙思想傳入了德國,激發了德意志的民族意識。隨著工業革命的進行了,德意志統一的需求顯得更加迫切。1834年,德意志關稅同盟建立,標誌著統一的市場建立。1871年,德國最終實現了統一,民族國家最終建立。德國統一後,迅速成為西歐第一強國。不過,德國的統一是實行了普魯士的「小德意志」方案,奧地利被排斥在了德國之外,後來成為單獨的國家

義大利在中世紀從未成為統一的國家,義大利也只是一個地理概念,並非國家概念。在中世紀後期,義大利的北部出現了許多的城邦國家,他們類似於希臘城邦的小國寡民,以工商業和貿易立國,基本都實行了民主共和政體。因為這些條件,義大利成為近代經濟、政治、文化的發源地。如最早出現資本主義,最早建立大學,最先開始文藝復興等。又因為義大利經常受到他國入侵,義大利的資產階級從文藝復興時代就開始要求統一全國。


不過義大利的統一卻是十分艱難的歷程,最終到了19世紀後期才統一,其原因和德國類似。如拿破崙的入侵掃蕩傳統的貴族勢力,傳播了啟蒙思想;工業革命的進行,使得義大利的資產階級要求建立統一市場。在這樣的情況下,撒丁王朝如普魯士一樣,推行了改革,成為統一的領導著。1871年,義大利收復威尼斯,最終完成了統一。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歐洲主要的國家都已經基本形成。如土耳其帝國瓦解後,希臘各國獨立;奧匈帝國解體後,匈牙利等獨立;北歐的芬蘭、挪威也從丹麥、瑞典的控制下解放出來;愛爾蘭脫離了英國的統治;波蘭這個曾經的中歐大國得以重建等。


結語

歐洲民族的國家的形成,實際上是一場中央集權和封建制度的鬥爭。封建制度一般都是剛剛進入國家狀態的民族採取的地方管理制度,如中國的夏商周時期也是類似的制度。在歐洲,落後的日耳曼族摧毀了早期建立集權的羅馬帝國,使得國家管理出現了倒退,而民族國家的形成是重新建立集權。不過代價就是西歐再也不能統一了,基本形成了單一民族國家。在中國則不同,在秦朝統一後,中國的中央集權就基本形成,並且長期占據主導。這也是中國成為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原因之一。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