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樓:「遺」見傾心 體驗活動人氣滿滿

福州新聞網 發佈 2020-06-14T12:17:25+00:00

昨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一台「非遺盛宴」在這裡熱鬧開場,現場體驗活動人氣滿滿。今年,鼓樓區在全國首推四級古厝長制,讓古厝保護管理有專人負責、有監管措施、有考核辦法、有長效機制。

禪和曲展演。記者 池遠 攝

福州新聞網6月14日訊(福州日報記者 莫思予 通訊員 彭輝)三坊七巷古韻悠長,鼓樓區文化館坐落其中。昨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一台「非遺盛宴」在這裡熱鬧開場,現場體驗活動人氣滿滿。

一邊是禪和曲舒緩柔和的旋律,一邊是同利肉燕製作技藝有節奏地敲打肉泥,鼓樓區文化館一層非遺展示廳門口的非遺項目展示吸引了不少遊客。走進非遺展示廳,更是精彩紛呈:福州觀賞金魚培育技藝項目帶來的福州蘭壽憨態可掬,各類文創產品將國潮金魚融入生活;茉莉花膏製作技藝展位上飄來清香,吸引市民上手體驗窨制工藝;手工彩繪玻璃技藝為展廳增添一抹絢爛色彩,香舍手工制香技藝製作的線香讓人放鬆享受周末時光……

台上輪番上演伬藝、閩劇、趙堡太極拳及新三山提線木偶戲,台下觀眾看得津津有味。新三山提線木偶戲今年入選了鼓樓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林智明唱起閩劇《珍珠塔:夸富》選段,手中操縱著繁多的線,一提一撥間賦予木偶生命和活力。「福州提線木偶歷史悠久,在民間流傳了400多年。」林智明告訴記者,在繼承的基礎上,她專注於將這項傳統技藝發揚光大,還與學校開展合作,通過木偶戲教學,讓孩子們從小接受閩都文化薰陶。

「非常有趣!茉莉花膏、木偶戲……都是第一次見。」7歲的李建徽跟著家長走進鼓樓區文化館,意外收穫不少文化遺產帶來的新體驗,家長也連連點讚:「這樣的活動讓孩子增長見識,也縮短了文化遺產與日常生活的距離」。

讓文化瑰寶在新時代綻放光彩,鼓樓區舉措不斷。鼓樓區文體旅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區將非遺評審作為常態化工作,已擁有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共九大類60項,包含今年新增的13項。共有52名傳承人、13個非遺傳承基地,通過多渠道開展活動,讓優秀的非物質遺產文化在市民群眾中得到傳播。鼓樓區還創新「古厝+非遺+旅遊」模式,打造富有鼓樓特色的古城文化文物探訪線路,為市民遊客展示文化遺產銘刻下的歷史文脈和古城記憶。

承載著文化基因的古厝,也得到了更好保護和利用。今年,鼓樓區在全國首推四級古厝長制,讓古厝保護管理有專人負責、有監管措施、有考核辦法、有長效機制。同時開發了鼓樓古厝保護數字化平台,讓遊客體驗AR技術漫遊古厝,通過AI地圖享受文旅服務。

結合當前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實際,鼓樓區還在鎮海樓建設福州古厝展示館項目。該展示館項目以《<福州古厝>序》為主線,展現福州古厝的歷史文化、地域特徵、建築特色,通過現代科技、文創時尚等元素更好地講述古厝故事。目前,鎮海樓暫時閉園,預計今年10月底正式對外開放。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