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門出身的女考古學家,為保護國家文物終生不嫁,55歲跳樓自盡

南書歷史 發佈 2020-03-10T10:03:46+00:00

比如有一個叫曾昭燏的女子,就是曾國藩的後人,她是一名考古學家,曾擔任南京博物院院長,為了國家考古事業終身未嫁,卻在55歲時跳樓自殺。

曾國藩是晚清四大名臣之一,除了政治軍事上的大有作為,他在家庭教育方面,也給世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良好的家庭風氣,使得家族出了不少名人。比如有一個叫曾昭燏的女子,就是曾國藩的後人,她是一名考古學家,曾擔任南京博物院院長,為了國家考古事業終身未嫁,卻在55歲時跳樓自殺。

曾昭燏,1909年生於官宦世家,是曾國藩的後人,家裡一共四兄妹,在她前面則是三個哥哥。除去大哥早年夭折,他們兄妹個個都是學有所成,二哥曾昭承,是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碩士,在國民政府擔任要職。三哥曾昭掄,美國麻省理工博士,是一個著名的化學家。

而作為女子的曾昭燏,也是巾幗不讓鬚眉,20歲考入南京中央大學,26歲留學英國,獲得碩士學位,之後輾轉於德國柏林大學、英國倫敦大學做考古研究員。當時已經是1938年,29歲的她感知國難當頭,放棄國外的優厚待遇,決心回國效力。

回國以後,曾昭燏擔任中央博物院專門設計委員,在四川、雲南一帶從事考古研究,利用自己的學識,與其他考古學家發掘馬龍遺址、龍泉遺址等五處,收穫大量的文物資料。經過研究整理,發現了雲南地區的「蒼河文化」,並撰寫出考古報告與論文,成為考古界的一大貢獻。

抗日戰爭勝利後,曾昭燏返回中央博物院,協助博物院對文物進行清理和保存。在全國解放前夕,國民政府想運走一批文物到台灣去,曾昭燏知道此事後,提出反對意見。認為誰要是將文物運走,不管是在途中還是在台灣,只要文物有任何損失,此事的策劃者,將是民族的罪人。

為了此事,曾昭燏奔走相告,並與徐森玉、王家楫的人聯名寫信,呼籲將已送往台灣的文物運回,在她的堅持下,852箱文物再次回到大陸。新中國成立後不久,中央博物院改名為南京博物院,曾昭燏先後擔任副院長、院長,開始主持挖掘南唐二陵,滿腔熱血投入到考古事業中。

建國後的社會,婦女們得到解放,地位大大提高,嫁人生子不再是女人的唯一追求。曾昭燏是受過高等教育的人,他認為婦女和男人一樣,都能夠經濟獨立,為社會做出貢獻,男女的社會地位一樣平等。為了自己的考古事業,她決定終生不嫁,與堂妹生活在一起。

在南唐二陵的發掘中,曾昭燏親自帶隊,白天在布滿泥濘的考古現場,晚上照著昏黃的煤油燈,整理出土的文物,在野外過著風餐露宿的生活。即使條件如此艱苦,她也從未抱怨一句,眼裡只有考古事業,保護國家財產不受損失。

然而,由於當時年代,階級鬥爭極為嚴重,曾昭燏作為曾國藩的後人,他們的家族背上沉重的歷史包袱。曾昭燏為事業操勞過度,又對當時形勢的高度緊張,經常寢食難安,時間一長,就患上嚴重的抑鬱症,也造成了一起悲劇。

1964年12月,患有抑鬱症的曾昭燏剛從醫院出來,對司機說要去靈谷寺散散心。到了靈谷寺之後,她讓司機在車上等,自己想一個人靜靜,她一人登上了靈谷寺,臉上雲淡風輕,隨後縱身一躍,從樓上跳了下來。當大家發現時,曾昭燏早已氣絕身亡,她的口袋還有一張紙條,上面寫著:我的死與司機無關。

曾昭燏死時才55歲,許多人紛紛感到心痛惋惜,她一生為考古事業鞠躬盡瘁,最後卻無法戰勝病魔。歷史學家陳寅格為她寫下悼亡詩,其中有兩句是:「高才短命人誰惜,白璧青蠅事可嗟。」字裡行間,是對曾昭燏才華的肯定,又為她絢爛而短暫的一生感到惋惜。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