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昕彥:援疆回來又上「戰場」我要衝在最前面

全國教育信息平台 發佈 2020-05-07T04:55:13+00:00

換下行囊,又上戰場作為一名援疆教師,返漢過年的他放下行囊,又上抗「疫」戰場,毅然投入社區疫情防控一線工作。他堅守崗位,不喊苦累,高效率高質量完成社區各項任務,他就是我校實習實訓中心(設備保障中心)黨員教師向昕彥。1月初,剛結束一年半援疆工作的向昕彥,回漢就遇上新冠肺炎疫情爆發。

換下行囊,又上戰場

作為一名援疆教師,返漢過年的他放下行囊,又上抗「疫」戰場,毅然投入社區疫情防控一線工作。他堅守崗位,不喊苦累,高效率高質量完成社區各項任務,他就是我校實習實訓中心(設備保障中心)黨員教師向昕彥。

1月初,剛結束一年半援疆工作的向昕彥,回漢就遇上新冠肺炎疫情爆發。2月7日下午,接到學校通知,他第一時間投入宿舍整理工作中,奮戰三天兩夜。2月15日,向昕彥又主動下沉武昌區首義路街道701社區,化身百姓安全的守護者。

背起藥水壺,他成了「消殺員」

701社區有1400多戶居民,既有電梯房也有樓梯房。向昕彥每天到崗第一件事,就是戴上口罩,背起30多斤重的藥水壺,和專業消殺人員一起對居民樓進行消殺。「其實我也怕感染,但作為黨員,我應該沖在防疫最前面。」

他們一層層往上爬,一層層進行消殺,房門、樓梯扶手、地面,一一進行噴洒,一個單元消殺完,又接著進行第二單元消殺。藥水噴洒完,要步行10多分鐘回到社區重新滿上。25個單元消殺,要用4個多小時,加5次消毒藥水。一個上午的消殺全部幹完,向昕彥的衣服全都被汗水浸透,他樂觀地說:「每天都要消殺一次,累還是有點累,就當鍛鍊身體了。」

接患者回家,他成了「陪護者」

2月底,向昕彥作為社區代表,前往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接康復出院的1名患者。穿著一次性雨衣,戴著N95口罩和橡膠手套,他出發了。一路上,他與康復患者、醫護人員、街道工作人員不停地溝通聯繫。到達院區後,他被告知需要社區工作人員上樓去接。

空蕩蕩的醫院,冷清的氛圍,緊張的向昕彥還是走進了接收危重症患者的中法新城院區大樓。「這裡很危險,病毒濃度很高」,他說:「但作為黨員,我必須沖在最前面。」一番找尋後,他和康復患者匯合了,乘坐街道專用車回去,他又將其送到樓棟門口。701社區書記趙衛兵說:「在他身上,我真正看到了黨員所應有的擔當。」

發放關愛包,他成了「搬運工」

「走,咱們去把今天要發的50箱家庭健康關愛包搬運過來……」向昕彥招呼著大家一起搬運防疫物資。一根棍子,兩個人抬,他成了名副其實的「搬運工」。

3月底,家庭健康關愛包溫暖行動發放給受疫情影響的單親母親、孕產婦、孤寡老人、低保戶、貧困戶、患病等困難群體和家庭。「這裡面有大米、食用油、玩具、堅果、瑜伽墊等居家隔離期間困難群體所急需的生活用品、衛生用品等物資,一箱關愛包大概有50多斤。」 6層的樓梯房,向昕彥和網格員抬著關愛包一層層爬樓梯,陸陸續續送了12戶家庭,滿頭大汗但卻勁頭不減。

有一次,嘉魚縣聯合省軍民融合辦向小區提供愛心菜,裝了整整一大卡車。他和十幾個志願者光卸貨就忙活了4個多小時。拆開、分裝、發放……那天,他忙到晚上8點多才離開社區。他笑著說:「我要當好搬運工,哪裡需要就往哪搬。」

守社區一線,他成了「貼心人」

儘管父親年前摔了一跤臥病在床,但向昕彥卻堅守社區一線,他一邊照顧家人,一邊支援抗疫。

向昕彥負責登記分發84消毒液和醫用口罩等防疫物資,積極向社區居民宣傳防控政策,疏導居民情緒,想方設法幫助居民解決各類問題。隨著各企業陸續復工復產,他又忙著給社區復工和臨時出入的居民開具出入社區證明。

出入證明單要填寫兩份,蓋章後一份留社區存檔。「這個工作量挺大的,一天能開100多張出入證明單」,向昕彥說:「慢的話一個人得填5分鐘,快的話也得2分鐘,經常會扎堆來很多人。」他還要耐心做好解釋工作,周末天氣晴朗,很多居民想外出遊玩。有一次,一位70多歲的阿姨來到社區,要給90多歲的母親開臨時出入證明,說老太太要去超市購物。在向昕彥的耐心勸導下,她才離開。

援千裡邊疆,他是「先鋒兵」

在一年半的援疆工作中,向昕彥作為博爾塔拉職業技術學院電子信息系專業教師、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帶頭人,不僅承擔了每周16學時的專業核心課授課任務,還參與電子信息系申報高職專業建設工作,利用課餘時間指導學生參加技能大賽。他還利用課間、課外活動等休息時間,與學生談生活、說人生、聊世界,和學生打成一片,鼓勵引導學生積極進取、刻苦學習,感受學習的快樂。

在「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教育系統2019年扶貧日」活動期間,向昕彥他主動捐款捐物,向邊疆的貧困學生獻出自己的一份愛心。他的真情付出得到受援學校領導老師的一致好評。

紅色信仰 永不褪色

向昕彥毫無怨言,全身心投入,在社區防疫崗位上默默堅守了兩個多月。他說:「現在疫情防控工作仍不能鬆懈,我會堅持到底。」放下行囊,又上戰場,無論是在邊疆援教,還是在武漢防疫,他都彰顯了黨員那份永不褪色的「紅色信仰」。

出品:武軟融媒體中心

文字:李莉

圖片:本人提供

編輯:朱德琳、李冰、李彥汝、李莉

編審:周思思、黃俊亮

請猛戳右邊二維碼

☛☛☛ 你的點讚和分享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武漢軟體工程職業學院,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場。全國教育信息平台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台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