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液街前世今生,曾經酒香瀰漫

瀟湘晨報 發佈 2020-05-16T12:40:17+00:00

遊客撐開油紙傘,在牆上的 「 長沙西站 」「 平安門 」「 陶公坊 」 前留影。看到牆上繪製的 「 古韻溁灣橋 」,這些 「 老長沙 」 們不自覺唱起 「 響鼓嶺,自來鍾;

溁灣老街仿古牌坊在白沙液街歷史步道旁。

長沙嶽麓區唯一一條歷史老街——白沙液街 " 有機更新 ",這是街巷的古樟台,這棵樟樹有 300 多年的歷史了。

白沙液街歷史步道那面仿古牆繪,這裡融合了白沙液街周邊的歷史元素。

白沙液街開縫紉店的老闆是岳陽人,仍然堅持修改褲邊只要 5 元錢。

白沙液街上歪脖子楓楊樹下是街坊們聊天的地方,有時候他們泡一壺濃茶等著老友出現。

白沙液街上的紅泥山防空洞,在老街未改造前,洞口是個水果店,現在它成了 " 長沙防空洞博物館 "

5 月 14 日,白沙液街,暴風雨和大晴天輪番登場。就像在高樓大廈中,偶遇這條街,現代和古老之間沒有過渡。這條並不太為人所知的街巷,百餘年歷史穿街而過,它前半生因溁灣橋而得名溁灣橋路,後半生因白沙液酒更名白沙液街。而今,它是長沙市嶽麓區唯一一條歷史老街。時間推搡著它完成一次次身份轉換,那些尚有餘溫的故事也在這些街名的更替里 " 斷舍離 "。而當酒香不再,隨著 " 有機更新 " 的推進,它早已適應外界的 " 多變 ",沉澱出自己獨特的可塑性。

不管白沙液街最終呈現出什麼模樣,我想,這樣一條承載著記憶的老街,仍然有著抵擋不住的魅力。

嶽麓區唯一一條歷史老街

雨過天晴的白沙液街歷史步道,民國風情的煙雨小巷,早有攝影師在那面繪著街巷鋪面和門窗的仿古牆前調擺穿旗袍的遊客。遊客撐開油紙傘,在牆上的 " 長沙西站 "" 平安門 "" 陶公坊 " 前留影。看到牆上繪製的 " 古韻溁灣橋 ",這些 " 老長沙 " 們不自覺唱起 " 響鼓嶺,自來鍾;龍王橋上鐵蜈蚣 " 的長沙童謠。

這是長沙市 2016 年重點棚改項目——白沙液街有機棚改其中的一段,如今已基本完工。雖然還未對外開放,但它名聲在外,慕名前來打卡的人不少。白沙液街是長沙市嶽麓區唯一一條歷史老街,全長 1000 米。它有機棚改範圍涉及望月湖街道和西湖街道,東至銀盆南路、西至西湖文化園、南至綠地湖湘中心、北至麓山國際實驗學校,占地面積 200 畝。這條老街的定位是一條具有歷史文化記憶、凸顯旅遊優勢、連接溁灣鎮和西湖文化園的特色商街。

白沙液街兩度更名,前身為溁灣橋路,因溁灣橋而得名。往上溯源,溁灣橋路的發展得益於當時河西商業中心——溁灣鎮。這個東起湘江老碼頭,西過溁灣橋,至原西湖漁場(今西湖公園)的古老集鎮,包括溁灣路和溁灣橋路(今白沙液街)等街巷。

溁 , 舊志中作 " 瀠 ", 溁灣即 " 瀠回的港灣 " 之意。溁灣鎮因水得名,它的興起和繁榮也跟水有關。古時,交通以水運為主,溁灣鎮則處在嶽麓山下溁灣水、溁灣湖、韓家湖等河流湖泊密布交匯處,這些水流併入湘江,形成得天獨厚的水陸交通網。打開 1936 年的長沙地圖,以湘江橘子洲為對稱軸,湘江以東是長沙古城,以西對稱的則為溁灣鎮。古時,溁灣鎮是長沙至貴州古驛道的起始點。在湘江未建大橋之前,它連通著長沙城湘江兩岸,是通往湘西、貴州等地的水陸交通要衝。再加上商旅遊客匯集於此,逐漸形成繁華集市,溁灣鎮也因此成為古代長沙河西最早的集市——溁灣市。清末以後,溁灣鎮成為長沙河西的商業中心。而溁灣橋為明嘉靖元年(1522)吉簡王所建,橫跨溁灣水,為二孔石拱橋,兩岸就是溁灣鎮老街。直到 1970 年代,溁灣水逐漸淤塞,溁灣橋不復存在,但溁灣橋路還在。

" 上世紀 80 年代這條老街還叫溁灣橋路,1986 年的長沙市地圖中有清楚標註。" 湖南省文史館館員、時間線欄目顧問陳先樞說,溁灣橋路更名為白沙液街是 1986 以後的事了。那是白沙液酒最輝煌的時候。1993 年,這款上過國宴、饋贈過國際友人的白沙液酒,市場已覆蓋全國,遠銷日本、菲律賓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但 10 年後,白沙液街的白沙酒廠房因企業改制等原因被拆,建成了如今的商品房,酒廠則另擇他處建廠。雖然街名仍叫白沙液街,但老街再無當年的酒香。

白沙液街的 " 有機更新 " 仍在繼續,歷史步道上那面仿古牆集合了老街附近的歷史元素:汽車西站、老街鋪、陶公坊等。" 畫中的汽車西站是民國時的長沙汽車西站,那些老街鋪和門窗也是古時老街上的場景。" 陳先樞介紹,這條老街上商鋪林立,有枯餅糧行、染坊、紡織廠、糟坊、酒家茶館、百貨布匹號、藥房以及廖慶祥麵館等。而明朝中期,不僅在此建了溁灣橋,在溁灣橋西還建起了一座關聖廟,直到民國時期,關聖廟還存在。這些元素也將會在接下來的白沙液街有機更新中以古陶關、關公坪、白沙客、溁灣橋等不同節點出現。歷史步道右側的居民樓 " 更新 " 完成,原來斑駁的居民樓都帶著濃郁的民國風,住在附五棟 2 單元的劉女士也緊跟著老街更新裝修," 希望跟上老街的節奏 "。

"300 多年的古樟樹越看越順眼了 "

穿過白沙液街歷史步道往東,古樟、古井、老屋 …… 遠去的記憶和著街巷的煙火氣息撲面而來。置身其中,像走進一個摺疊時空。若按一天的人氣多少劃分:靠近銀盆南路到古井旁那段街道上午人氣最旺,古井和古樟之間的老街午後最熱鬧,古樟和歷史步道那段則屬於下午或傍晚。

" 收二手電器咯 ……" 將近中午,這聲拖著長尾音的吆喝打破了古樟台周邊的寧靜,這時,遛狗的、扯談的、打羽毛球的、叫賣東西的陸續出現,原本冷清的古樟台熱鬧起來。經過有機更新,300 多年的古樟樹掙脫了各種電纜線和房屋的 " 束縛 ",撐開了大空間,以古樟台、綠草地,打造出一處休閒廣場。這片空間與旁邊構樹、泡桐、苧麻等占據的自然山體相映成趣。在白沙液街住了 20 多年的劉女士感慨:" 這一改造,300 多年的古樟樹越看越順眼了。" 在她的記憶里,這棵古樟樹被新舊房子包圍,可能限制了它的生長空間,經常蔫蔫的,打不起精神。現在,古樟沒了束縛,好看的造型也顯現出來,成為老街的風景。她也當起了 " 導遊 ",只要有人踏進白沙液街問起老街有什麼值得一看的地方,她便引導大家往古樟樹和古井走去。

繼續沿白沙液街往前,又一段做了外圍改造的街巷," 蛛網 " 般交織的各種露天電纜線不見了,坑窪的路面修復平整,房屋外圍加了好看的門、窗等元素。相比歷史步道,這裡的民國風稍淡一些,但那幾棵造型獨特的原生楓楊樹依房就勢,成了原街道的記憶地標。

因改造還未完全結束,街上只有小賣部、診所、麻將館、菜店等零星的商鋪開門營業。人氣最旺的要屬那棵歪脖子楓楊樹下的麻將館。這棵樹曾在老街密密麻麻的雜亂空間裡 " 夾縫生存 ",樹形往上的每道曲折都是它艱難求生的痕跡,就連離開老街的街坊們回來,也能一眼認出它。" 老李還沒來啊?"" 還要幾分鐘,先喝口茶。" 街坊們搬出有些年頭的竹凳,泡一大壺濃茶等著老友。" 牌搭子 " 一出現,便搶著跨過門檻占位置,不一會兒,麻將室就傳出嘈雜的麻將聲。跟麻將館一牆之隔的溁灣古井原本是老街最具煙火氣的地方,鄰里們打水、洗衣洗菜的日常都在這裡進行,這裡還是大家扯談的地方,而今,它卻落寞異常。經過 " 有機更新 ",溁灣古井也成為休憩廣場,原來的井口加了防護蓋,旁邊設計瞭望月亭,透過井口縫隙,還能見到汩汩水流。老街住戶李爹每日買菜都要推著孫兒繞道去古井旁轉轉," 以前買完菜就直接在古井那兒洗乾淨了再回家,現在回不去囉 "。同樣回不去的還有修改褲邊、釘扣子裁縫店的生意。老闆每天早早開門迎客,等來的只有零星幾單生意。" 我這門手藝前幾年在這裡很吃香,那時候每天要忙到凌晨一兩點。" 她改褲邊的價格一如既往只要 5 元錢,比外邊便宜一半,可生意仍難以為繼。不過,讓縫紉店老闆欣慰的是,很多搬出去的街坊還大老遠趕回來照顧她的生意。" 下個月就要漲房租了,我可能會考慮離開老街。" 說著,她有節奏地踩踏縫紉機,將針線細細密密地織進褲邊。

再往前,白沙液街 146 號廖家老屋的位置已經圍起擋板。它是白沙液街上僅存的兩層樓老木屋,有上百年歷史,4 月份前去,它外表雖然破爛不堪,但懸山頂上泥塑造型精緻,房屋穿斗結構完整。才過一個月,它就消失不見了。" 前不久拆掉了,它太老了,應該會在原址上重建。" 對面糕點店的老闆娘說,這條老街以前很多這樣的老屋,之前 77 號有周家老屋、111 號有陳家老屋," 以前我店旁邊還有一口古井,可它 40 年前就已經填埋在馬路上了 "。

如今的白沙液街,每天都會上演類似的故事,街坊們一邊惋惜熟悉的老街遠去,一邊又感慨著 " 更新 " 帶來的生活的方便。

紅泥山防空洞:白沙液街的 " 樹洞 "

當確定去逛白沙液街時,紅泥山防空洞成了我最期待的地方。這個終年冬暖夏涼的 " 角落 ",曾給這條街的居民留下很多回憶。探險、乘涼、買水果、玩遊戲 …… 它就像白沙液街的 " 樹洞 ",藏著街坊鄰里的 " 小秘密 "。

紅泥山防空洞位於白沙液街的中間位置,以前如果不仔細找,很容易錯過它。但因為 " 有機更新 ",這個防空洞變得格外顯眼。它在一處陡坡旁,外表用一些黃褐色的石塊鑲嵌,跟街道的整體風格搭配,有種親切感。" 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 " 幾個紅色大字突出,講述著防空洞的歷史。它現在又多了一個名字——長沙市防空洞博物館,與此同時,也多了一扇上了鎖的厚重鐵門。我們試圖透過鐵門縫隙看防空洞,漆黑一片,什麼都看不到。

" 這裡在改造,以前的水果鋪也搬了,裡面看不到什麼。" 旁邊開螺螄粉店的康先生說。在白沙液街未改造之前,防空洞口有長旺香蕉水果鋪,那時非常熱鬧,街坊們總會找各種各樣的理由進去看看。這裡的水果鋪利用防空洞這處 " 天然空調 ",賣各種各樣的時令水果,生意火爆,還有很多人慕名前來買水果。" 夏天西瓜上市,來這裡的人更多,都知道防空洞裡的西瓜好吃。" 康先生說,夏天高溫,別的水果鋪一般不會批發自然成熟的西瓜賣,但防空洞水果鋪不同,它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夏季洞口比外界溫度低十來度,完全不用擔心自然成熟的西瓜會壞掉,所以,它成了很多時令水果的 " 天然冰箱 "。" 防空洞水果鋪里的西瓜冰冰涼,又是自然成熟的,口感跟外面不一樣。" 康先生很懷念有防空洞水果鋪的日子,因為它帶來的人氣也帶旺了他的螺螄粉生意。

夏天的防空洞也是街坊們納涼的好去處。在白沙液街住了 20 多年的張女士說,為了在防空洞口多待會兒,她經常去洞口水果鋪挑水果,怕老闆生厭,她象徵性地買一點,然後在洞口坐個把小時。" 夏天的洞口太舒服了,它像有道天然屏障,隔開了洞外的高溫,一坐就捨不得走。" 街坊們對防空洞的小心思遠不止這些,於他們而言,這裡還是一處 " 探險基地 "。紅泥山防空洞很大,有多處洞口,距離白沙液街 1.5 公里左右的綠地湖湘中心也有洞口。" 小時候常聽父輩說,這個防空洞很大,通往嶽麓山,我們很好奇,經常結伴去穿越,但一次都沒成功。" 住在附近的陳先生說,越往防空洞深處走,空氣越稀薄,他們通常走一小段就打道回府了。" 可能下雨積水,防空洞裡還有淹沒腳踝的淤泥,我們就更不敢往深處走了。"

年過六旬的洪女士說,以前碰到不開心的事,就會去防空洞口,若是旁邊沒人,她會沖洞裡大喊幾聲來發泄情緒。" 我記得有次跟老公吵得很兇,還提了離婚,我就跑到這裡吹了陣冷風,沒多久就冷靜下來了,回家後我們又和好了。"

雖然改造中的紅泥山防空洞暫時大門緊閉,但相信過不了多久,它會以 " 博物館 " 的身份全新示人,那時,街坊們熟悉的記憶也會回來。臨走時,我們貼著鐵門縫隙朝洞裡大喊幾聲,回聲飄蕩,與紅泥山防空洞的第一次不期而遇就這樣完成了。

再繼續往前,直到銀盆南路都是白沙液街。相較於老街里的侷促,這裡有寬敞的柏油馬路和新栽種的法國梧桐。道路兩邊的高樓都刷成統一的淺黃色牆面,店鋪規範統一,多了秩序感。

白沙液街有機更新分階段進行,如今,還在完善一些節點,相信完善後的老街還有驚喜呈現。

撰文 / 瀟湘晨報記者伍婷婷

【來源:瀟湘晨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