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各族各教共同尊奉的一尊神,一切都從他那偉大的死亡開始

千古名將英雄夢 發佈 2021-10-18T20:46:18+00:00

如果說三國時代誰的死亡影響最大,那肯定就是關羽了。甚至,如果從中國人的傳統精神世界層面來說,「關羽之死」可以算是整個中國歷史中影響最大的事件。

這才是真正的五虎將之武聖篇(11)

主筆:閒樂生

如果說三國時代誰的死亡影響最大,那肯定就是關羽了。甚至,如果從中國人的傳統精神世界層面來說,「關羽之死」可以算是整個中國歷史中影響最大的事件。

首先,關羽的死,導致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

首先是呂蒙的死。呂蒙,作為襲取荊州的首要功臣,自然受到了孫權的盛大嘉獎——首先,拜他為南郡太守,封孱陵侯;然後,賞黃金五百金,銅錢一個億!這可真是不得了,要知道周瑜至死都未封侯,而魯肅也只封了一個都亭侯;事實上,當時東吳封縣侯者除了孫權及其幼弟孫匡,就只有呂蒙一人!

但是很可惜,封呂蒙侯爵的公文,還不曾送到他手中,他就已然重病倒在床上了,病症是吃不下東西(可能是喉癌或食道癌異類的重病)。孫權聽了,心急如焚,趕忙叫人把他抬進自己荊州行宮的內殿裡,以便親自照料。孫權還找了荊揚二州最好的醫生來治療,同時懸賞:誰能治好呂蒙,賞黃金千斤!有醫生用針灸的方法治療,孫權見到針刺入呂蒙的肌膚,就倒吸涼氣,感覺自己的心被扎了一般;孫權很想常常去看呂蒙,又怕耗了呂蒙的精神,就叫人在隔壁牆壁上鑿了一個孔,他從隔壁偷窺呂蒙的情況。每逢見到呂蒙有一點好轉,能吃下一點東西,便歡喜的不得了,甚至下令大赦,群臣畢賀;可後來呂蒙又病情惡化,吃不下東西,孫權就更加愁眉苦臉,唉聲嘆氣,夜不能寐,甚至急得亂請道士在「星辰之下」為呂蒙請命求壽,真是大失至尊的體統,恐怕當年孫策重傷將死,他也沒這麼上心過!

但就算這樣,孫權還是沒能續上呂蒙的命,沒多久,呂蒙就死在了孫權行宮的內殿,年僅42歲。

呂蒙是一直有病,但既然能夠行船千里,親自執行偷襲荊州的軍事行動,依我看也不至於病得多麼嚴重。可殺害關羽沒幾天,獎賞還沒到手就死了;而且不僅呂蒙死了,「禽關羽,定荊州,皎有力焉」的東吳宗室大將孫皎也沒幾天就死了,如此巧合,如此奇詭,難怪民間會有關羽英靈索命的說法。

當然,我們是歷史唯物主義者,不能信此鬼神之事。但這麼多巧合,一定暗藏玄機。或許,身為大戰略家的呂蒙已經認識到了殺死關羽的嚴重後果,若劉備憤而東征,曹操又趁機渡江襲吳,則恐怕「吳之亡不出旬月矣「(注1)。所以呂蒙感到焦慮,加重了病情,這也是很有可能的。

注1:見《三國志 劉曄傳》注引《傅子》之魏臣劉曄語:「吳、蜀各保一州,阻山依水,有急相救,此小國之利也。今還自相攻,天亡之也。宜大興師,徑渡江襲其內。蜀攻其外,我襲其內,吳之亡不出旬月矣。」

好在,呂蒙死了沒多久,曹操也死了,時間就在建安二十五年正月二十三。東吳算是逃過了一劫。

曹操怎麼也死的這麼巧呢?怎麼剛好就死在關羽首級剛送到洛陽後不久呢?曹操雖然年事已高,且有多年的頭風病,但他前一年還統領大軍來到摩坡,親自指揮協調荊襄戰爭全局,這說明曹操身體狀況還算可以,豈會突然間就病倒不治?如此巧合,讓人也不得不懷疑:或許,曹操在見到關羽首級後,想到關羽一生忠漢,踐行大義,自己也不免感到愧疚與慚恨吧!東漢文治極盛,儒家思想深入士大夫的骨髓,曹操又不是一個草莽英雄,他是受過儒家思想薰陶的文化巨子,且是世受漢恩、備受親信的漢臣之後,所以曹操最初也想像關羽那樣,討賊立功,為漢朝除殘去穢,做一個「漢征西將軍曹侯」足矣;只是世事的變化,各種因緣際會,將他一步步推到了權力的巔峰,而與自己忠漢的初心漸行漸遠。總之,曹操最終活擰巴了,他的價值觀與文化人格扭曲了,這種糾結與矛盾在看到關羽首級後達到頂點,讓他背負了無法承受的心理壓力,從而病倒病死,這也是有可能的。

又或許,正是因為這種種不可思議的巧合,讓民間對關羽的神性堅信不疑,於是一股關羽信仰的熱潮在中華大地上愈演愈烈,並隨著時間的推移日益深入人心,乃至遍及了中華各族各教,甚至在歐美西方人中都擁有了一些市場。據說1999年舊金山市長布朗在參加連任競選時,就曾到關帝廟求神祈福,競選獲勝後還跑到關帝廟還願謝恩,看來是一位忠實的關公信徒。

其實,最早在魏晉南北朝時代,關羽就在荊州民間被廣泛蓋廟祭祀。特別是在荊州,由於「楚人好淫祠」,所以很多老百姓自發的給關羽建立了廟宇供奉。當地的眾多少數民族(即武陵蠻、長沙蠻等),也都有崇拜關公的習俗,並一直流傳到了現代苗、壯、侗、彝、瑤、苗、土家等族中。在苗族,關羽被稱為關索,在彝族,關羽被稱作傖司頗,每個民族,都有他們對關老爺的獨特傳說。

到了隋朝的時候,率先中國化的佛教天台宗(因其教義多出自《法華經》,故又稱法華宗),更借著關羽在民間的影響力傳道,封他為護法王。據《佛祖統紀-智者傳》卷六載,隋開皇十二年(公元592年),隋代天台宗的創始人智顗(智者大師)到荊州,於當陽玉泉山建廟供奉關羽,並上奏晉王楊廣,封關羽為守護佛法的「伽藍菩薩」,與韋馱菩薩並稱佛教寺院的兩大護法神,伽藍菩薩關公為右護法,韋馱菩薩為左護法。護法不僅要斬妖除魔,還要負責監督僧侶的日常修行。

而到了北宋時期,由於北方戎狄猖獗,宋人急需一位名將作為偶像以激發士氣。於是,忠義無雙的關羽又被請進了中國本土宗教道教的神壇,道教徒們甚至編出「關羽大戰蚩尤」的傳說,讓崇信道教的宋徽宗封其為義勇武安王、崇寧真君。金元以後,正一派道教又尊關羽為主管冥界的「酆都大帝朗靈上將馘魔元帥」,全真教則尊關羽為天庭真武玄天上帝麾下四大元帥之一,與馬、趙、溫等元帥同守南天門。到了明代,關羽的地位進一步提高,明萬曆四十二年(1614年),崇信道教的明神宗與正一派道教領袖張天師乾脆將關羽加封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震天尊關聖帝君」,到了「天尊」這個級別,那可就是道教中數一數二的大神了,地位至少已和原上司真武大帝相等。而另一位被封為「三界靖魔大帝保劫昌運岳武王」的岳飛,則只能代替關羽從前「朗靈上將、三界馘魔元帥」的職位,成為關羽手下的監壇元帥,與張飛、張巡等人一同為關羽陪祀。

到了南宋時期,山河破碎,民眾的愛國熱情高漲,南宋的朱熹等學者又開始將關羽請進儒教的聖壇,以提倡漢家正統。更由於關羽本身就精讀儒家經典《春秋》,並一生貫徹春秋大義,與漢代董仲舒提出的「春秋大一統」思想不謀而合(注2),這便讓儒家學者找到了宣傳的切入口。推崇「知行合一」的明代心學代表人物徐階,唐順之、徐渭、李贄等人都是關羽的忠實擁躉。加之中國古代王朝歷來有在宮中祭祀軍神的習俗,漢朝祭的是蚩尤,唐宋祭的是呂尚即姜太公,而到了明末,由於民間關羽信仰日漸抬頭,「嘉靖倭亂」後,明軍中幾乎已普及了以關羽為大明軍神的信仰,於是明神宗萬曆帝乾脆下令讓關羽取代姜太公成為第三代軍神,並將關帝廟改為「忠武廟」(公元1509年),與孔子同祭,並稱文武二聖,護佑中華江山。自此,關聖正式成為了明清兩朝的國家信仰與祀典主神。

注2:所謂春秋大一統,即《春秋公羊傳 隱公元年》所言「何言乎王(周文王)正月?大一統也。」及《漢書 王吉傳》所言「春秋所以大一統者,六合同風,九州共貫也。」

而正由於關羽信仰在民間擁有廣泛而深厚的群眾基礎,元、清等異族統治者也不得不將關羽請進了他們喇嘛教的神壇之中。元世祖至元七年(1270),忽必烈採納國師八思巴建議,將關羽作為 「鎮伏邪魔護安國」法事的「監壇者」,並以「殿後軍甲馬五百人」,抬著「漢關羽神轎」,在宮中遊行(見《元史·祭祀志六》)。除佛之外,關羽是參與祭祀的唯一神明。這樣,關羽又成為了藏傳密宗佛教體系的一部分。如果大家有機會去北京雍和宮燒香,你會發現在這個清時規格最高的藏傳佛教寺院中,竟然也有一個祭拜關老爺的殿堂。但是看不到另一位護法菩薩韋陀,看來喇嘛教只接受了關老爺一個。原來,雍和宮的第一任主持即「振興黃教大國師」章嘉活佛是關羽的忠實擁躉,他還曾寫過一篇《關老爺之祈供法》,教導喇嘛們祈供關公之法。至今,每年的農曆五月十三,北京雍和宮還會舉辦祭祀關公的法事活動。在這一天,密宗上師們會在法論殿齊誦《關公大供經》《單身大威德金剛經》,以祈請關公回到人間,護衛眾生。而在滿人的崇祀禮典之中,關帝也是地位最高的主神(中祀),不僅皇帝要親自跪拜,行三跪九叩之禮,其祭品、祭器、樂舞等一系列禮儀制度也是最隆重的,幾乎與祭社稷之禮齊平(以太牢祀之)。到了光緒時,關羽已被封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翊贊宣德關聖大帝,長達二十六個字。慈禧老佛爺,也才十八字封號罷了。

另外,在拉薩著名的格魯派寺廟公德林寺,也有一座乾隆年間福康安與西藏活佛共同修建的關帝廟,神奇的是,這座關廟竟專門將關帝與格薩爾王一同供奉。事實上,這在西藏各地的寺廟中都有發現。原來,因關帝形象與藏族史詩中的古代英雄格薩爾王非常近似,所以拉薩人漸漸將這兩位神祇合二為一,並稱之為「關帝格薩拉康」(拉康在藏語中就是神廟的意思),卻也可以算是漢藏文化交匯融合的一個神奇產物吧。

「漢封侯,宋封王,明封大帝;儒稱聖,釋稱佛,道稱天尊。」這就是關羽關公關聖關帝老爺在中國人信仰世界中的崇高地位。最顯著的事例就是在洛陽、當陽和運城連年舉辦的春秋大祭上,和尚、道士和學者共祭一個人,這種三教共祭的場景前所未見,恐怕只能發生在關羽身上了,如果再加上藏傳佛教,那他就是身兼四職了。關雲長為四家代言,說明他在民間的威望高,名氣大。同時也說明了,中國的老百姓信的是人,信什麼教倒在其次。

總之,關羽似乎已成為中國傳統文化大融合的象徵,且不僅僅在儒釋道,就是在梨園行與商界也擁有相當崇高的地位。

據說清廷皇宮演戲時,每臨關公出場,不管是皇帝還是嬪妃,甚至慈禧太后也得起身站立,迴避半刻,然後才能坐下看戲。遇到斬關羽,乾脆不看走了,免得褻瀆神明。

而由於關羽的故鄉就在山西運城鹽池邊上,所以晉商與鹽商都對關羽擁有特殊的感情。北宋時期關羽在道教被封的第一個神職崇寧真君,其實就是山西鹽池的守護神。所以,到了明清時期大放光彩的晉商與鹽商,也因其「以義為利」的商業價值觀,將忠義關公視為至高神明,不僅客廳中堂都要掛上關公像,還到處建會館和廟堂供奉關公。人們看到這種情況,還以為是關公保佑了他們發財,於是紛紛效仿,久而久之,人們便把關公當成了財神,因他是一位將軍,所以是「武財神」。

此外,在移民者(注3)、秘密結社與港台警界,關公也被尊為守護神。每當在港台影視劇中看到這樣的情節,我都忍不住好笑:體制與反體制雙方都奉關羽為神,真不知他該守護誰才好。太糾結了。

總之,從宗教到文化,從歷史到傳奇,關羽在中國人的精神世界中都至關重要,而這一切,都從他那偉大的死亡開始。

注3:在明代屯田兵後裔聚居的貴州各村落里,至今仍每年都要上演三國戲,原因就在於他們必須以此來確認異姓間的非血緣連帶關係。也即因此,海外華僑比國內更加虔誠供奉關羽。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