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廣交會觀察:有企業簽到3000萬美元大單,還有企業訂單排到明年8月,紡織訂單回流是香餑餑還是燙手山芋

每日經濟新聞 發佈 2021-10-18T23:26:46+00:00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廣交會現場調查走訪中發現,受全球疫情影響,自去年下半年以來,海外紡織訂單回流現象較為明顯,許多企業接單接到手軟,甚至不得不臨時招工、購置設備擴大產能。

每經記者 張懷水 廣州攝影報導 每經編輯 陳旭

10月15日至19日,第130屆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以下簡稱廣交會)在廣州線上線下融合舉辦。作為中國外貿的晴雨表和風向標,今年廣交會傳遞出了哪些新信號呢?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廣交會現場調查走訪中發現,受全球疫情影響,自去年下半年以來,海外紡織訂單回流現象較為明顯,許多企業接單接到手軟,甚至不得不臨時招工、購置設備擴大產能。

根據海關總署的統計,2021年1~9月,中國服裝及衣著附件出口金額7925.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5.5%。紡織出口行業快速回暖的勢頭能否持續?企業實際經營情況又是如何?

東南亞等地訂單大量轉移至我國企業

「我們的長期訂單基本上都排到了明年,有的產品落單都落到了明年8月份。」廣州紡織品進出口集團有限公司牛仔事業部副總經理陳繼成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對於今年以來海外訂單增長情況,陳繼成介紹,公司出口的產品主要是各種類型的服裝和布料。從前三季度情況來看,服裝出口實現了兩位數增長。「即便是在疫情之前,這種增長表現也是不錯的,海外訂單回流應該也是一個重要因素。」

陳繼成告訴記者,紡織品屬於勞動密集型產品,東南亞國家由於更低的人力和房租成本,在價格上更加具有競爭力。加上出口到歐美等國家,中國企業交的稅通常比東南亞國家高,因此國內服裝出口企業並不輕鬆,主要是在設計和質量層面形成自己的競爭力。

安徽省服裝進出口股份有限公司服裝事業部一位負責人吳女士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透露,公司此前接到了一筆價值3000萬美元左右的大單,就是從東南亞國家轉移過來的,公司專門成立了一個部門對接這筆訂單,希望能留住這家大客戶。

吳女士告訴記者,與越南、菲律賓等國家相比,中國紡織企業無論是設計還是設備均具有明顯優勢,而且完成訂單的周期更短。「從目前來看,來自歐美的大單更容易從海外轉移到國內。」

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在印度絲綢產品進口中,絲類等原料同比下降10.41%,製成品同比增長19.32%,絲綢產品進口額的46.08%來自中國。另據美國商務部統計,1~7月,美國自中國進口絲綢商品7.57億美元,同比增長14.88%,占自全球進口的30.76%。

原材料、運價大漲擠壓企業利潤空間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調查走訪中注意到,儘管紡織服飾業外貿回暖較快,但背後也存在隱憂,盈利難成為擺在各大企業面前最大的課題。

陳繼成告訴記者,今年以來,服裝上游原材料價格一直在上漲,棉花、化纖、石油等原材料漲價幅度較高。「牛仔褲里的一種原材料叫彈力絲,女裝牛仔褲一般用高彈絲比較多,這種彈力絲每公斤價格已經漲了10倍。」

陳繼成坦言,外部訂單確實多,但有時候企業不敢接單,尤其遇到大單,公司簽單會非常慎重,需要綜合考慮產能是否跟得上,能否保證及時交單,另一方面還要考慮綜合運價、原材料上漲等諸多因素,去測算自己的利潤空間有多大。

南京優時紡織品進出口有限公司業務經理馬超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公司手套、帽子海外市場分布主要集中在美國、歐洲和加拿大。海運價格上漲對產品利潤造成了一定擠壓。「公司層面對運價上漲也及時調整戰略,重新設計一批新款產品,適當上調產品單價,以應對成本上漲。」

江蘇南通一家服裝企業的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上半年海運價格大幅上漲,貨櫃價格從2000多美元漲到2萬美元。9月以來有所下滑,但仍然達到1.6萬~1.7萬美元。「一般都要提前2個月訂櫃,否則可能訂不到,而柜子的價格並非按照預訂時的價格,而是按照發貨前一周的市場價來簽單。」

對於海外訂單回流給紡織行業帶來的紅利,多位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的行業人士認為,東南亞訂單回流帶來的很可能是短期紅利,而公司產能擴張帶來的成本上升很難短期收回,因此需要謹慎對待「爆單」的現象。

中國針織工業協會副會長張希成認為,由於運行成本費用較高,企業經營壓力猶存。他說,針織服裝生產企業成本壓力高於針織織物生產企業,說明上游原材料價格不能有效傳導,品牌提升工作任重道遠。

張希成強調,下半年隨著全球疫情防控形勢好轉,外部產能將逐步恢復,同時受運費、原材料價格、產業安全等多種因素影響,預計下半年針織行業的出口增速與上半年相比將有所放緩。

每日經濟新聞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