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貝雕:寶「貝」兒!讓我們一起來創作

新福建 發佈 2021-10-19T01:50:07+00:00

一提起平潭,你會第一時間聯想到什麼?碧海藍天、水清沙幼的旖旎風光?平潭東庠島風光還是充滿奇幻浪漫色彩的藍眼淚?奇幻浪漫的藍眼淚抑或是酷似長龍、雄偉壯觀的跨海大橋?平潭公鐵兩用大橋這些,都是平潭的亮麗名片。今天,小編要向大家介紹的是平潭一項又美麗又精湛的絕活——平潭貝雕。

一提起平潭,你會第一時間聯想到什麼?

碧海藍天、水清沙幼的旖旎風光?

平潭東庠島風光

還是充滿奇幻浪漫色彩的藍眼淚?

奇幻浪漫的藍眼淚

抑或是酷似長龍、雄偉壯觀的跨海大橋?

平潭公鐵兩用大橋

這些,都是平潭的亮麗名片。

今天,小編要向大家介紹的是平潭一項又美麗又精湛的絕活——平潭貝雕。

《凌波仙子降人間》平潭貝雕

貝殼:大海的饋贈

萬物變遷,滄海桑田,美麗奇幻、紋理多變的貝殼,作為大自然的產物,與人類結下了萬年之緣。

遠古時代的貝殼

早在5萬多年前山頂洞人時期,貝殼就被穿成貝鏈作為裝飾。中國的商代到秦代,貝類被打磨穿孔後,長期當作貨幣使用。

1985年,在平潭平原鎮北面的山顯美村發掘出了多件貝殼器,其年代距今5500~6500年。

平潭殼丘頭遺址貝殼

1954年,在閩侯發現的曇石山文化遺址,大多是由當時人們丟棄的蛤蜊殼、貝殼、螺殼堆積起來的堆積層,有的地方厚達3米左右,所以又稱「貝丘遺址」。當然,這也足見福建悠久的海洋文明。

曇石山這個高出江面20米,面積2.8公頃的長形山崗,幾乎是由當時人們丟棄的蛤蜊殼、貝殼、螺殼堆積起來的,具鮮明的海洋文化特色

秦漢時期,貝殼被雕出簡單的鳥獸紋圖樣,鑲嵌在銅器、鏡子、屏風和桌椅上作裝飾,俗稱「螺鈿」。目前,不少地區仍然保留著這種工藝。

唐·嵌螺鈿人物花鳥紋銅鏡(國家博物館藏)

平潭四周環海,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更是為這座海島輸送來了豐富的貝殼資源。據《平潭縣誌》記載,平潭貝類有169種之多。這些貝殼形態各異、色彩斑斕。

平潭貝雕作為省級非遺項目亮相世界舞台,利用貝殼的天然色澤、紋理、形狀,經過藝術構思、磨雕、粘貼,成為工藝品。

《鸚鳴喚友》平潭貝雕

平潭貝雕在繼承傳統工藝的基礎上,吸收玉雕、木雕和國畫等眾家之長,結合螺鈿鑲嵌工藝特點,於1955年成功創製了浮雕形式的貝雕畫和多種實用工藝品,從而揭開了貝雕工藝史嶄新的一頁。平潭貝雕以立體、小巧、實用為主要特色,創造了貝殼堆畫、立體圓雕、嵌貝漆器、嵌貝盒子和貝雕花插等5大類200多個品種。

西方女子浮雕側臉像 平潭貝雕

不同貝殼擁有不同的色澤和形狀特點,平潭老藝人對它們有著巧妙的運用:帶斑痕的貝殼,可鋸成唯妙唯肖的樹木軀幹;帶螺絲旋紋的貝殼,切成如雲般的仕女髮髻……既有刻畫人物和動物形象的,又有描繪花草和山水的,多姿多彩、惟妙惟肖。

平潭貝雕代表著海洋文化與中原文化的碰撞,巧妙地將人與海結合起來,具有貝殼的自然美、雕塑的技法美和國畫的構圖美與格調美。

貝殼裝飾畫《仙人谷》

如今,隨著中外文化的交流和互通,越來越多的人關注並加入貝雕技藝的傳承與保護中來,藝術「薪火」又被重新點燃。

貝雕:「貝」後的故事

在20世紀70~80年代,平潭貝雕在國際上享有盛名,產品遍銷全國,更出口40多個國家和地區。

平潭貝雕技藝有平面拼貼、塊片浮雕、坯模造型、螺向鑲嵌等技法,這是平潭人將海的綺麗與傳統文化,以及色彩斑斕的貝殼與人的智慧巧妙組合的結晶。

平潭貝雕是貝殼與人的智慧巧妙組合的結晶

但在20世紀90年代後,因為市場經濟衝擊以及工藝人員後繼乏力,平潭貝雕經歷了一段沉默時光。

隨著平潭綜合實驗區的不斷發展,人們的思維逐漸從物質基礎轉向了文化內涵,而平潭也亟需尋找到足以證明自身文化自信的產品。因此,2012年,一些志同道合的貝雕傳承人又重新聚集在一起,進行貝雕工藝的產品研發。

短短數年時間,精巧的平潭貝雕聲名鵲起,為人稱道,並且斬獲了多項榮譽。

機器打磨貝雕作品

2017年8月,平潭貝雕獲批為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9年,「平潭貝雕」正式被認定為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同年又列入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

平潭貝雕在幾代工匠的堅守下,以自己獨特的姿態,闡釋著傳統民間藝術的復興與發展。

平潭貝雕風光題材作品

傳承:一「貝」子只做一件事

被譽為 「平潭貝雕消失20多年之後的第一人」的詹立新先生,是作為一個「整合人」的存在。他的弟弟詹勝則全職投身於平潭貝雕企業和傳承貝雕技藝。他們兄弟倆在考察了全國的貝雕市場後,發現平潭貝雕擁有著自己的特色和存在的價值。

他找來原平潭貝雕廠的蔣心忠廠長,在以蔣師傅為中心的設計團隊的自主研發下,研製出了幾個深受市場喜歡的產品系列。更有人將平潭貝雕作品 《清蓮》和 《平潭水仙》贈予著名舞蹈家楊麗萍,備受其讚賞。

詹立新(右)向馬爾地夫遊人介紹平潭貝雕作品

「 讓平潭傳統民間藝術復活與輝煌,這既是興趣也是使命」,詹立新說:「也許我們無法達到理想的境界,但古人有一句話:雖不能至,心嚮往之」。

福建是工藝大省,光是福州就擁有壽山石雕、漆藝、根雕等傳統工藝。在詹立新看來,平潭貝雕大可藉助它們為自己增輝。例如, 結合漆畫、螺鈿技法;選用漆盤作為貝雕的底盤;貝雕的支架可用根雕的形式展現等……

屏風由漆藝做背景,貝雕做裝飾,是漆畫、貝雕兩種藝術的融合

年逾古稀的蔣心忠,從初中畢業就開始學習做貝雕,在平潭貝雕廠創辦之初就進廠工作了,擁有近半個世紀的貝雕創作經驗。

「新人需要先學習幾個月來熟悉貝殼的品種、選料等,打磨貝殼從粗加工到精加工,都要慢慢做。」蔣心忠說。

蔣心忠在創作

蔣心忠目前主要負責貝雕作品的設計與拼接。貝殼先經由學徒工的大致打磨,再由蔣師傅進行修整、拼接。

一片片小巧精美的貝殼經過蔣師傅之手後就變得栩栩如生。蔣師傅製作貝雕時常常一坐就是一天,「習慣了」,他說。

栩栩如生的貝雕蟹,所用貝殼均為天然色

在詹立新對平潭貝雕產業未來的設想中,是希望將之樹立成一個平潭品牌。立足平潭,走向世界,「希望未來人們提起貝雕,首先想到平潭。」詹立新說。

平潭貝雕藝術館

平潭貝雕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借鑑學習,將貝雕與中國傳統工藝以及傳統書畫藝術等結合,讓生活藝術化,藝術生活化,打造出高品質的生活方式。

《水仙花》平潭貝雕

來源:閩聲傳媒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