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新發現400餘處紅山文化遺址

遼瀋晚報 發佈 2021-10-19T05:06:32+00:00

在此次歷時4年的野外調查中,共調查了紅山文化遺址500處,400餘處為本次調查新發現,獲取了一批非常重要的紅山文化埋葬、祭祀等禮儀性建築遺存和生活遺存材料。

10月15日,記者從省文物文物考古研究院獲悉,在我省大凌河中上游展開的紅山文化考古遺存調查已經結束。

在此次歷時4年的野外調查中,共調查了紅山文化遺址(墓地)500處,400餘處為本次調查新發現,獲取了一批非常重要的紅山文化埋葬、祭祀等禮儀性建築遺存和生活遺存材料。

這些新發現,豐富了區域內紅山文化內涵,一定程度上填補了部分地區紅山文化遺存空白。

馬鞍橋山遺址是在此次調查中發現的

調查中發現的遺址,多分布在河流兩岸的山坡、平緩山樑的梁頂、頂部開闊平坦的山丘頂部,多選擇臨近水源,背風向陽、地勢開闊平坦的位置。墓地(積石冢)多分布在河流兩岸山樑頂部或獨立的山丘頂部,少數墓地分布在緩坡處。

在調查區域南部的大凌河西支、大凌河南支、第二牤牛河和老哈河中游南段地區,紅山文化遺址和墓地(積石冢)多相伴分布,墓地(積石冢)多位於山樑、山丘的頂部,遺址多位於離墓地(積石冢)不遠的坡地上。

與南部不同,在調查區域北部的老哈河中游北段和蹦(蚌)河地區,發現了紅山文化遺存中,遺址數量多,分布密集,基本不見墓地(積石冢)。

馬鞍橋山遺址出土的文物

調查採集遺物包括陶器、石器、骨器、貝殼等。生活遺址採集遺物基本為生活器。陶器均為日用陶器,包括夾砂陶和泥質陶兩種。

夾砂陶火候低,陶質疏鬆,多飾 「之」字紋,兼有刻劃紋、壓印指甲紋、席紋等。泥質陶包括泥質紅陶和泥質灰陶,素麵為主,有些飾「之」字紋、黑彩、紅彩等。

據了解,在調查區域南部大凌河西支、大凌河南支和青龍河流域遺址採集陶器基本為泥質紅陶,很少見到飾紋飾的夾砂陶陶器標本,北部第二牤牛河、老哈河流域遺址採集陶器夾砂陶數量多,夾砂陶器表多飾紋飾。石器包括石斧、石鏟、石耜、石磨盤、石磨棒、細石器等。墓地(積石冢)採集遺物以祭祀陶器為大宗,兼有少量的石器和骨器。陶器主要為陶筒形器殘片,兼有少量塔形器殘片,石器主要為細石器。

來源:遼寧日報

編輯:韓宇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