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內斯特·海明威、普利茲和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傳記

全球人物誌 發佈 2024-05-06T01:45:44.955452+00:00

知名人士:記者和獲得普立茲獎和諾貝爾文學獎的迷失一代作家群成員。出生:1899 年 7 月 21 日出生於伊利諾州橡樹園。

歐內斯特·海明威(1899 年 7 月 21 日-1961 年 7 月 2 日)被認為是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作家之一。

他以小說和短篇小說而聞名,同時也是一位頗有造詣的記者和戰地記者。海明威標誌性的散文風格——樸實無華——影響了一代作家。

速覽:歐內斯特·海明威

  • 知名人士:記者和獲得普立茲獎和諾貝爾文學獎的迷失一代作家群成員
  • 出生:1899 年 7 月 21 日出生於伊利諾州橡樹園
  • 父母格蕾絲·霍爾·海明威克拉倫斯(「埃德」)埃德蒙茲海明威
  • 卒於:1961 年 7 月 2 日於愛達荷州凱徹姆
  • 教育:橡樹公園高中
  • 發表作品:《太陽照常升起》、《永別了武器》、《午後的死亡》、《喪鐘為誰而鳴》、《老人與海》、《流動的盛宴》
  • 配偶:哈德利·理查森(1921-1927 年結婚)、波林·普發(1927-1939 年)、瑪莎·蓋爾霍恩(1940-1945 年)、瑪麗·威爾士(1946-1961 年)
  • 子女:與哈德利·理查森:約翰·哈德利·尼卡諾·海明威(「傑克」1923–2000);與 波林·普發合作:派屈克(生於 1928 年)、格雷戈里(「演出」1931–2001)

早期生活

歐內斯特·米勒·海明威於 1899 年 7 月 21 日出生於伊利諾州奧克帕克,是格蕾絲·霍爾·海明威和克拉倫斯(「埃德」)埃德蒙茲·海明威的第二個孩子。Ed 是一名全科醫生,而天恩是一名准歌劇歌手,後來成為音樂教師。

據報導,海明威的父母有一個非常規的安排,其中熱心的女權主義者格蕾絲只有在他向她保證她不會負責家務或做飯的情況下才會同意嫁給埃德。埃德默許了;除了繁忙的醫療工作外,他還操持家務、管理僕人,甚至在需要時做飯。

歐內斯特·海明威與四個姐妹一起長大;直到歐內斯特 15 歲時,他夢寐以求的弟弟才出現。

年輕的歐內斯特在密西根北部的一間小屋裡享受家庭假期,在那裡他培養了對戶外活動的熱愛,並從父親那裡學會了打獵和釣魚。他的母親堅持要她所有的孩子都學習演奏樂器,並向他灌輸了對藝術的欣賞。

高中時,海明威與人合編了校報,並參加了足球隊和游泳隊的比賽。海明威喜歡與朋友即興進行拳擊比賽,還在學校管弦樂隊演奏大提琴。他於 1917 年畢業於橡樹園高中。

第一次世界大戰

1917 年被堪薩斯城星報 聘為報導警察毆打事件的記者,海明威——有義務遵守報紙的風格指南——開始發展簡潔、簡單的寫作風格,這將成為他的標誌。這種風格與主導 19 世紀末和 20 世紀初文學的華麗散文截然不同。

在堪薩斯城呆了六個月後,海明威渴望冒險。由於視力不佳而沒有資格服兵役,他於 1918 年志願成為歐洲紅十字會的救護車司機。那年7月,在義大利執行任務時,海明威被一枚迫擊炮彈炸成重傷。他的腿上布滿了 200 多塊貝殼碎片,這是一種痛苦而虛弱的傷害,需要進行多次手術。

作為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第一個在義大利負傷倖存下來的美國人,海明威獲得了義大利政府頒發的勳章。

在米蘭一家醫院養傷期間,海明威認識並愛上了美國紅十字會的護士艾格尼絲·馮·庫洛斯基。他和艾格尼絲計劃在他賺到足夠的錢後結婚。

1918 年 11 月戰爭結束後,海明威返回美國尋找工作,但婚禮未能如願。

1919 年 3 月,海明威收到艾格尼絲的來信,斷絕了這段關係。悲痛欲絕的他變得抑鬱,很少出門。

成為一名作家

海明威在父母家中度過了一年,從身體和情感上的創傷中恢復過來。

1920 年初,海明威基本康復並渴望就業,他在多倫多找到了一份工作,幫助一位婦女照顧她殘疾的兒子。在那裡,他遇到了多倫多星周刊的特寫編輯,後者聘請他擔任專題撰稿人。

那年秋天,他移居芝加哥,成為月刊《合作聯邦》的撰稿人,同時還在星報工作。

然而,海明威渴望寫小說。他開始向雜誌投稿短篇小說,但屢遭拒絕。然而,很快,海明威就有了希望的理由。

通過共同的朋友,海明威認識了小說家舍伍德安德森,後者對海明威的短篇小說印象深刻,並鼓勵他從事寫作事業。

海明威還遇到了後來成為他第一任妻子的女人:哈德莉·理查森。作為土生土長的聖路易斯人,理查森在她母親去世後來到芝加哥探望朋友。她設法用母親留給她的小額信託基金養活自己。兩人於 1921 年 9 月結婚。

舍伍德·安德森 (Sherwood Anderson) 剛從歐洲旅行回來,他敦促這對新婚夫婦搬到巴黎,他相信在那裡可以發揮作家的才華。

他為海明威家族提供了美國僑民詩人埃茲拉·龐德和現代主義作家格特魯德·斯坦因的介紹信。他們於 1921 年 12 月從紐約啟航。

巴黎生活

海明威一家在巴黎的工薪階層區找到了一套便宜的公寓。他們靠哈德利的遺產和海明威從《多倫多星周刊》獲得的收入為生,後者聘請他擔任駐外記者。海明威還租了一間小旅館房間作為他的工作場所。

在那裡,海明威的工作效率突飛猛進,他在一本又一本的筆記本上寫滿了故事、詩歌和他童年去密西根旅行的記述。

海明威終於獲得了格特魯德·斯坦因沙龍的邀請,後來與他建立了深厚的友誼。斯坦因在巴黎的家已成為那個時代各種藝術家和作家的聚會場所,斯坦因是幾位著名作家的導師。

斯坦因提倡散文和詩歌的簡化,以反對過去幾十年所見的複雜寫作風格。海明威將她的建議牢記在心,後來稱讚斯坦因教會了他寶貴的經驗教訓,影響了他的寫作風格。

海明威和斯坦因屬於 20 年代巴黎的美國僑民作家群體,後來被稱為「迷茫的一代」。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這些作家對美國的傳統價值觀大失所望。他們的工作常常反映出他們的無助感和絕望感。該組中的其他作家包括F.斯科特·菲茨傑拉德埃茲拉·龐德TS艾略特步行者約翰

1922 年 12 月,海明威經歷了可能被認為是作家最可怕的噩夢。他的妻子乘火車去接他度假時,丟失了一個手提箱,裡面裝滿了他最近的大部分工作,包括複印件。這些文件從未被發現。

發表

1923年,海明威的幾首詩歌和故事被美國兩家文學雜誌《詩歌》和《小評論》 接受發表。那年夏天,海明威的第一本書《三個故事和十首詩》由一家美資巴黎出版社出版。

在 1923 年夏天的西班牙之行中,海明威目睹了他的第一次鬥牛。他在星報上寫到鬥牛,似乎在譴責這項運動的同時又將其浪漫化。

在另一次去西班牙的旅行中,海明威報導了潘普洛納傳統的「奔牛節」,在此期間,年輕男子——求死或至少求傷——在城裡奔跑,被一群憤怒的公牛追趕。

海明威夫婦回到多倫多迎接他們的兒子出生。約翰·哈德利·海明威(綽號「邦比」)出生於 1923 年 10 月 10 日。他們於 1924 年 1 月返回巴黎,海明威在那裡繼續創作新的短篇小說集,後來出版在《我們的時代》一書中。

海明威回到西班牙創作他即將出版的以西班牙為背景的小說:《太陽照常升起》。這本書於 1926 年出版,大部分評論都很好。

然而,海明威的婚姻卻陷入了混亂。1925 年,他與為巴黎《時尚》雜誌工作的美國記者波林·普發開始有染。

海明威夫婦於 1927 年 1 月離婚;菲佛和海明威於當年五月結婚。哈德利後來再婚,並於 1934 年與邦比一起回到芝加哥。

回到美國

1928年,海明威和第二任妻子回到美國生活。1928年6月,寶琳在堪薩斯城生下兒子派屈克。第二個兒子格雷戈里 (Gregory) 將於 1931 年出生。

海明威一家在佛羅里達州的基韋斯特租了一所房子,海明威根據他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經歷,在那裡創作了他的最新著作《永別了,武器》(A Farewell to Arms)。

1928 年 12 月,海明威收到了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他的父親對日益嚴重的健康和經濟問題感到沮喪,他開槍自殺了。與父母關係緊張的海明威在父親自殺後與母親和解,並在經濟上幫助支持她。

1928 年 5 月,斯克里布納雜誌出版了第一期「永別了,武器」。它很受歡迎;然而,第二和第三部分被認為是褻瀆和露骨的色情內容,被禁止在波士頓的報攤上出售。

當整本書於 1929 年 9 月出版時,這種批評只會促進銷量。

西班牙內戰

事實證明,對於海明威來說,30 年代初期是多產的(即使並非總是成功的)時期。他對鬥牛著迷,前往西班牙為非小說類書籍「午後之死」做研究。

它於 1932 年出版,評論普遍不佳,隨後又出版了幾部不太成功的短篇小說集。

作為冒險家,海明威於 1933 年 11 月前往非洲進行狩獵旅行。儘管這次旅行有些災難性——海明威與他的同伴發生衝突,後來患上了痢疾——但它為他的短篇小說「吉力馬札羅的雪」,以及一本非小說類書籍「非洲的青山」。

1936 年夏天,當海明威在美國進行狩獵和釣魚之旅時,西班牙內戰開始了。

作為保皇黨(反法西斯)勢力的支持者,海明威捐錢購買了救護車。他還簽約成為一名記者,為一家美國報紙報導這場衝突,並參與製作了一部紀錄片。

在西班牙期間,海明威開始與美國記者兼紀錄片導演瑪莎蓋爾霍恩發生戀情。

波琳厭倦了丈夫的通姦行為,於 1939 年 12 月帶著兒子離開了基韋斯特。在她與海明威離婚僅幾個月後,海明威於 1940 年 11 月與瑪莎蓋爾霍恩結婚。

第二次世界大戰

海明威和蓋爾霍恩在古巴哈瓦那郊外租了一間農舍,兩人都可以在那裡從事寫作。海明威在古巴和基韋斯特之間旅行,寫下了他最受歡迎的小說之一:《喪鐘為誰而鳴》。

這本書是對西班牙內戰的虛構描述,於 1940 年 10 月出版並成為暢銷書。儘管在 1941 年被評為普立茲獎得主,但由於哥倫比亞大學校長(授予該獎項)否決了這一決定,該書並未獲獎。

隨著瑪莎作為一名記者的聲譽越來越高,她在全球範圍內獲得了任務,這讓海明威對她長期缺席感到不滿。但很快,他們都會環球旅行。

1941 年 12 月日本轟炸珍珠港後,海明威和蓋爾霍恩都簽約成為戰地記者。

1944 年 6 月,海明威獲准登上一艘運兵船,從那裡他得以觀看諾曼第諾曼第登陸日

普立茲獎和諾貝爾獎

戰爭期間在倫敦期間,海明威與後來成為他第四任妻子的女人——記者瑪麗·威爾士發生了婚外情。蓋爾霍恩得知這件事後於 1945 年與海明威離婚。他和威爾斯於 1946 年結婚。他們輪流在古巴和愛達荷州居住。

1951 年 1 月,海明威開始寫一本書,這本書後來成為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老人與海》。作為暢銷書,這部中篇小說還為海明威贏得了 1953 年期待已久的普立茲獎。

海明威一家四處遊歷,但常常成為厄運的犧牲品。他們在 1953 年的一次旅行中在非洲遭遇了兩次飛機失事。海明威受重傷,內傷和頭部受傷,還有燒傷。一些報紙錯誤地報導他在第二次墜機事故中死亡。

1954年,海明威獲得了職業生涯最高的諾貝爾文學獎。

衰落與死亡

1959 年 1 月,海明威一家從古巴搬到了愛達荷州的凱徹姆。現年將近 60 歲的海明威多年來一直患有高血壓和酗酒。他也變得喜怒無常、情緒低落,精神狀況似乎在惡化。

1960 年 11 月,海明威被送往梅奧診所治療他的身心症狀。他因抑鬱症接受了電擊治療,並在住院兩個月後被送回家。當海明威意識到他在治療後無法寫作時,他變得更加沮喪。

在三次自殺未遂之後,海明威再次入住梅奧診所並接受了更多休克治療。儘管他的妻子提出抗議,但他還是說服了醫生,他已經完全康復,可以回家了。

1961 年 7 月 2 日清晨,海明威在出院幾天後在凱徹姆的家中開槍自殺。他當場死亡。

遺產

作為一個具有傳奇色彩的人物,海明威在冒險中茁壯成長,從狩獵和鬥牛到戰時新聞和通姦事件,以一種立即可辨認的簡潔斷斷續續的方式向他的讀者傳達這一點。

海明威是 1920 年代居住在巴黎的「迷失的一代」中最傑出和最有影響力的外籍作家之一。

他被親切地稱為「爸爸海明威」,曾獲得普立茲獎和諾貝爾文學獎,他的幾本書還被拍成電影。

作者觀點

海明威被譽為美利堅民族的精神豐碑,並且是「新聞體」小說的創始人,他的筆鋒一向以「文壇硬漢」著稱。

參考文獻

《歐內斯特·海明威傳記》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