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觀看《孟子》時,突然大發雷霆:將孟子逐出孔廟,不得配享

飛魚說史 發佈 2021-10-19T07:28:36+00:00

由於北元殘存勢力對於剛剛建立起來的明王朝依然是一大威脅,朱元璋為了能睡個安穩覺,便發動了第二次北伐,意圖將北元勢力一舉肅清,史稱嶺北之戰。

公元1372年,此時的朱元璋已經當了五年的皇帝,這一年對於朱元璋來說,是充滿挫折的一年。

由於北元殘存勢力對於剛剛建立起來的明王朝依然是一大威脅,朱元璋為了能睡個安穩覺,便發動了第二次北伐,意圖將北元勢力一舉肅清,史稱嶺北之戰。

可是這場仗,朱元璋打得很是憋屈,甚至說遭遇了從未有過的大敗。

在調兵遣將時,朱元璋安排了徐達帶領中路的主力軍,又安排了李文忠帶領東路軍、馮勝帶領西路軍來配合徐達。

三路大軍一起推進,意圖徹底吃掉北元,可是戰爭的結果卻令朱元璋如坐針氈,徐達取得了大敗,李文忠得失相當,僅僅馮勝取得了勝利,但因懼怕東察合台汗國的東進,便放棄了甘肅。

不得已之下,朱元璋只能講北伐的事情,暫且放一放。

或許,有小夥伴們會問,既然朱元璋如此重視這場戰爭,為何不親自去打?

這是因為此時的朱元璋已經當了皇帝,沒有繼續衝鋒陷陣的道理,此外,朱元璋還有一堆政務要處理,他根本分身無術。

當然,他本可以將政務交給臣子,可是他根本不放心,寧願自己勞累些,也不願將權力分割下放。

不過在朱元璋閒暇的時候,他也很喜歡看書,尤其對儒家經典愛不釋手,而他本人也十分推崇孔子。

但是有那麼一天,朱元璋在觀看《孟子》時,突然大發雷霆,緊接著下了一道命令:將孟子逐出孔廟,不得配享。

這究竟是什麼一回事,作為將孔子思想發揮到極致的「亞聖」,到底哪裡惹到了他?

我們一起來看。

朱元璋痛恨文士

和出身於權貴之家的帝王不一樣,朱元璋是窮孩子出身,這就導致他在小的時候根本沒有讀書識字的資本。

可以說,朱元璋的童年是他的一道不願意回憶的夢魘,可是即便他努力想要忘卻,那些曾經的過往都不可能被徹底抹去痕跡。

朱元璋小的時候,放過牛、要過飯、當過和尚,可以說為了生存,他活得根本沒有尊嚴

後來機緣巧合之下,朱元璋從了軍,逐漸走上了人生逆襲之路,可是他深知自己只是一介武夫,帶兵打仗、衝鋒陷陣或許很在行,但是舞文弄墨、寫文作詩他根本與文人沒法比。

正是這種深刻的自我認知,讓朱元璋陷入矛盾之中,他不僅在骨子裡有種揮之不去的自卑感,同樣他在骨子裡也看不起儒生。

但是當了皇帝之後,他又覺得若要鞏固自己的地位,就得統一文人的思想,就得從文化入手才行,所以他只有對這些文士,一面拉攏,一面打壓。

有那麼一次,他實在厭煩了文士的嘟嘟囔囔,便當著他們的面,賦了一首詩,名曰《罵文士》,內容是這樣的:

嘰嘰喳喳幾隻鴉,滿嘴噴糞叫呱呱。今日暫別尋開心,明早個個爛嘴丫。

先不說這是寫得好不好,但至少來說,還挺押韻,而這些文士聽後雖然想要嘲笑一番,但最終只能三緘其口。

所以,由於對文士的牴觸和輕視,身為亞聖的孟子被朱元璋討厭,也在情理之中。

朱元璋無法接受孟子的思想

既然朱元璋輕視文士,為何又要推崇孔子,推崇孔子的同時,又將孟子逐出孔廟,這兩者似乎是矛盾的。

其實朱元璋對孔子和孟子的區別對待一點都不矛盾,最主要的原因是孟子在孔子思想的基礎上進行了深加工,提出了「民本」的思想。

我們都知道,孔子的儒家思想並不適合亂世,但是在和平的時期用來教導民眾倒是極其不錯的選擇,所以漢朝時期便出現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局面。

朱元璋打下了天下,穩定了局面,自然也需要這套理論,所以他對《論語》愛不釋手,對孔子也是極為尊敬。

孟子在儒家中的地位,僅次於孔子,也備受後人的推崇,但是朱元璋卻不這麼認為,眾所周知,孟子有句名言: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意思是說,人民的地位和國家的利益都要高於帝王,而帝王作為國家的統治者,要為百姓服務,為江山社稷服務。

更要命的是,孟子還提出了君臣關係是相對的思想,從根本上否定了天子的權威。

孟子還認為天下百姓無需效忠於一人,誰能保護百姓,誰就能稱王,但如果殘害百姓,那麼他就是孤家寡人,這種人是不配得到天下,即便是得到天下也會被推翻。

皇帝之位做了沒幾年,龍椅還沒有被焐熱,他自然對孟子這套理論很反感,畢竟在他的思想中,天下就是他一個人,什麼民為貴,這根本就是扯淡

朱元璋無耐恢復了孟子的牌位

孟子的思想其實完全是站在百姓的角度上來說的,甚至告訴了帝王應該做什麼和不應該做什麼,這讓權力欲極強,占有欲極盛的朱元璋根本沒法接受。

此外,再加上他由於自身文化的劣勢對知識分子形成的先天嫉恨,他便將怒火全部撒到了孟子的身上。

下了將孟子逐出孔廟的聖旨之後,朱元璋想到了,一定會跳出來一大批的文人進行勸阻,為了讓他們閉嘴,朱元璋還在聖旨背後特意加上了一句:

有諫者以不敬論,且命金吾射之。

意思就是說,誰敢勸諫就是大不敬,會命人直接射殺他。

大臣們接到這樣的命令一時間也不知道該怎麼好,但又不能接受他們推崇的亞聖被逐出孔廟,這時候便有個叫錢唐的大臣跳了出來,表示即便被射,也得去勸一勸朱元璋。

於是第二天,他便上書朱元璋:

臣為孟軻死,死有餘榮。

既然有人打了頭陣,有一些讀書人便趁機對朱元璋說,他們夜觀天象,發現文星暗淡,天象有異。

朱元璋雖然是帝王,但他也迷信天命,在錢唐的死諫和害怕天降禍端兩重因素的影響下,朱元璋無耐收回了成命,恢復了孟子的牌位。

但為了讓自己痛快,朱元璋又想到了另外一個辦法:刪書,他把《孟子》中,自己不能接受的思想言論來了個腰斬,幾乎刪掉了其中的三分之一。

後來到了朱棣當了皇帝之後,在臣子的建議之下,才又恢復了《孟子》原來的版本,這才使得全本的《孟子》得以流傳到今世,實屬不易。

參考文獻:《明史》、《孟子》等。

(圖網,侵刪)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