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襲人說好歹留著麝月,卻不要求留下秋紋?答案是血淋淋的

棲鴻看紅樓 發佈 2021-10-18T14:44:43+00:00

在脂批中,襲人離開寶玉時,叮囑「好歹留著麝月」。為什麼要留著麝月?因為襲人對寶玉是有點感情的,她也知道寶玉的性格當然應付不了生活瑣事,一直是她在替寶玉處理生活瑣事的。現在襲人要走了,擔心寶玉,所以要求寶玉留著自己一手「陶冶教育」出來的麝月,替自己照顧寶玉的生活。

在脂批中,襲人離開寶玉時,叮囑「好歹留著麝月」。為什麼要留著麝月?因為襲人對寶玉是有點感情的,她也知道寶玉的性格當然應付不了生活瑣事,一直是她在替寶玉處理生活瑣事的。

現在襲人要走了,擔心寶玉,所以要求寶玉留著自己一手「陶冶教育」出來的麝月,替自己照顧寶玉的生活。

那麼問題來了,當初寶玉說過,「他兩個又是你陶冶教育的」,為什麼襲人只讓留著麝月,卻絕口不提秋紋?難道真是寶玉窮了,養不起兩名婢女,只能二選一?

襲人的離開,與寶玉的貧窮有關係。但不要求留著秋紋,卻不是因為貧窮,而是因為在此之前,在襲人離開之前,秋紋已經走了。

我為什麼這樣肯定?因為寶玉在《芙蓉女兒誄》中憤極而呼:「鉗詖奴之口,討豈從寬;剖悍婦之心,忿猶未釋!」這樣強烈的憤怒,鉗口剖心的報復,在天生的「情性體貼,話語綿纏」寶玉,是非常少見的。

寶玉的行動性很差。他常常一遇阻力就放棄。但是要報復陷害晴雯的仇人,那幾乎不會遇到什麼阻力,因為這仇人只不過是地位不高的侍婢,連她投靠的王夫人也不會為保護她而讓兒子不高興。

我為什麼又能肯定陷害晴雯的,是地位不高的侍婢?這是很簡單的道理:陷害晴雯可以獲得王夫人的歡心,但也可能遭受到寶玉的報復,是高風險的投機。如果是地位高且穩固的人,比如襲人,完全沒有必要冒這樣的險。

但是,陷害晴雯的手段,是把怡紅院裡「私自玩話」匯報給了王夫人,內容包括芳官四兒,當然也包括晴雯「夜晚一應茶水,起坐呼喚之任,皆悉委他一人」,和她匯報王夫人的「我不大到寶玉房裡去,又不常和寶玉在一處」完全矛盾。而這些細節,王善保家的之流是不可能知道的,雖然她一定極想給晴雯添罪。

寶玉說的「鉗詖奴之口,討豈從寬;剖悍婦之心,忿猶未釋」是包括王善保家的的,因為她是陷害晴雯的兇手之一;但又不僅是王善保家的一個人,因為一定還有別人在陷害晴雯。而這個「別人」,只能是非常了解怡紅院的人,只能是怡紅院的自己人。

大而言之,王夫人是榮國府的管家太太,所有奴僕的人事權都在王夫人手裡。但是在怡紅院內部,寶玉才是主子。如果寶玉討厭怡紅院的某個奴才,他照樣有權力攆走她。

說到這裡,我的意思已經很清楚了:秋紋是陷害晴雯的內奸,在晴雯死後、襲人離開之前,寶玉已經把她攆走了。

那麼,我是怎麼認定秋紋是內奸的?也很簡單,只要比較這兩句話就知道了。

一句是王夫人說的:「寶玉房裡常見我的,只有襲人、麝月,這兩個笨笨的倒好」,這是在召見晴雯之前;

一句是寶玉說的:「怎麼人人的不是,太太都知道,單不挑出你和麝月、秋紋來?」這是晴雯被逐之後。

兩句話的出現,只差了幾天時間。而這幾天時間,也正是王夫人對怡紅院懵然無知、相信晴雯「不近寶玉」到深刻了解、連「私自玩話」都了如指掌的變化過程。

幾天之前,王夫人只了解、欣賞、信任襲人麝月;幾天之後,王夫人的「免檢」名單上就多了秋紋一人。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變化,還需要多解釋嗎?

此外,秋紋的性格諂媚、極度渴望巴結王夫人,也暗示了她可能是抓住機會陷害晴雯投靠王夫人的投機分子。但我在《臥底是如何煉成的——秋紋的「逆襲」路》一文中已經分析過,就不多贅言了。

秋紋是個不太高明的投機分子。她極力博取王夫人的賞識,卻忽略了寶玉的感情:寶玉不能挽回晴雯的死,卻可以輕易處分一個讓他厭惡的丫鬟。

為什麼襲人只要求「好歹留著麝月」卻不提秋紋?因為秋紋在此之前已經離開了。

為什麼秋紋會早早離開?因為晴雯的血淋淋的死,秋紋是血淋淋的兇手。

關鍵字: